出品/獨角mall
作者/大江
奢侈品撤店的消息,此起彼伏。
2月,GUCCI關閉了在上海的兩家標志性門店。
一家位于“時尚潮流聚集地”的上海芮歐百貨,另一家位于南京東路的地標性商場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兩家GUCCI門店在一天之內同步撤離,引起了廣泛關注。
這股奢侈品店撤店風,也從上海吹到了各地。
3月10日,位于太原天美新天地的D&G已經閉店;近期太原王府井的BV也撤店。
3月16日,國貿商城的Marni撤店;無獨有偶,華貿購物中心的三大奢侈男裝旗艦店Zegna、Giorgio Armani以及Emporio Armani也在一天之后相繼閉店。
貝恩公司發布的《2024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內地個人奢侈品市場銷售額預計下降18%-20%。
眾多奢侈品牌頻頻撤店,意味著奢侈品在國內的高速增長“疫情紅利期”已經結束,步入更加平穩的消費時代。
深圳萬象城Dior
一直以來都作為奢侈品的重要客群的中產階級,消費也越來越趨于理性。
在普遍消費降級時代,奢侈品已經收割不動中產了?
01
中產依然有購買奢侈品的需求
但更看重“保值”需求
95后檸檸,從2021年開始購買奢侈品,她入手的第一只奢侈品牌包,是GUCCI的紅酒。
深圳萬象城GUCCI
此后她又購買過LV、BVLGARI、Chanel等奢侈品牌,以平均每年1到2只包的頻率,購入這些大牌的經典保值款包。
今年年初,她去香港旅游的時候又入手了一只經典款的Chanel,并且最近兩年只會購買Chanel的包,因為她覺得香奈兒比較保值,設計也好看。
保值和好看,是她購買奢侈品包的基本要求。
她告訴筆者,她會購買幾百塊錢的設計好看的不知名包,也會買幾萬塊的奢侈品包,但不會購買幾千塊的COACH、MCM等輕奢款包。
從她的角度來看,輕奢包只要再加幾千塊,就可以購買一個入門級的奢侈品牌包,還可以花幾千購買二奢包,單獨購買中等包是不值的。
她也坦言,去年奢侈品牌頻頻漲價會影響她的消費,她不會購買5萬以上的奢侈品牌包。
一方面是超過了她的消費預期,另一方面是有些奢侈品牌包不值這個價,購買之后在市場的流通價值不高。
她也在考慮購買二手奢侈品,但現在還沒有買過,因為二手奢侈品牌市場水比渾,她擔憂沒有靠譜的路子可能錢花了還買到假貨。
對于檸檸這類95后新中產而言,依然有購買奢侈品的需求和習慣。
但對奢侈品牌的消費態度不僅有“身份象征”的需求,要設計好看;同時也轉向更為“務實”的考量,還要保值。
02
維護品牌價值、如何保值
才是維持奢侈品牌增長的關鍵命題
一般而言,只有普通人普遍認可奢侈品品牌的地位,能買得起奢侈品的少數人才會為奢侈品的價格溢價買單。
深圳萬象城LV
這個理念依然適用于每個奢侈品品牌。
很多奢侈品牌為了維持“品牌稀缺性”,造成大量浪費。
燒掉產品是很多奢侈品牌應對庫存的普遍手段。英國奢侈品牌BURBERRY為了處理庫存,每年焚燒的產品平均價值高達2700萬美元。
而現在不少奢侈品牌在市場看好時期大量開店,削弱了品牌的獨特性,以致于陷入不保值的陷阱。
如此來看,布局更為審慎的Chanel是將品牌價值和品牌獨特性維系的最好的奢侈品牌之一。
在今年1月底發布的《2024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報告:逆水行舟,穿越周期》,貝恩公司資深全球合伙人 Bruno Lannes 還提到:
“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正處于一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也是品牌生存求變的關鍵節點。很多品牌或將陷入持續低迷,而部分品牌仍然能夠保持增長。對于大多數品牌來說,未來的重點將從擴張和漲價,轉為銷售網絡整合和績效提升!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本身對價格比較敏感的中產,更為關注購買奢侈品后,在二手奢侈品市場是漲價還是虧損。
靠擴張或者漲價來維持品牌價值,顯然中產已經不太買單了,如何保值,才是維持奢侈品牌增長的關鍵命題。
從去年到今年年初,奢侈品牌持續陷入閉店潮,同時也是避免業績平庸的店鋪進一步對品牌價值的損耗,這樣也可以集中資源打造旗艦店或者體驗中心。
比如九龍倉財報里就提到了海港城的LV旗艦店將擴容,有望升級到4層。
K11 MUSEA也被曝出正與LV洽談打造亞洲最大門店之一。
03
黃金、體驗消費等需求
進一步分流中產的消費預算
對于中產而言,奢侈品并不具有消費的“唯一性”。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不斷漲價但更為保值的黃金,成為中產們的首選投資對象。
全國各地都在排隊的老鋪黃金屢見不鮮,就連羅湖萬象城里都開設了4家老鋪黃金。
體驗消費的崛起和復蘇,也進一步分流了中產對于奢侈品牌的消費預算。
有媒體報道,今年春節不止出境游訂單量大幅增長,南極、南美等小眾旅游目的地的訂單咨詢量更是暴漲200%。
以南極為代表的高端旅游產品的人均消費就在10萬左右。
根據國際南極旅游組織協會(IAATO)的數據顯示,疫情后的2023-2024年的南極旅游季,中國游客在各國游客里前往南極的數量排名第三。
此外,旅游帶來的境外奢侈品消費也不容小覷。
換句話說,現在不少的中產,目光只會關注更為保值的消費品,以及“詩和遠方”。
要么就是依賴房產泡沫的“偽中產”,實際的消費力已經掉出了中產行列。
顯而易見,中國內地的中產數量,所構成的龐大的奢侈品消費群體,依然對奢侈品牌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但對于奢侈品牌而言,又到了要轉變思維的嚴峻時刻了。
注:檸檸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