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發軔至今不覺數年,尸橫遍野了一地,卻也誕生了不少獨角獸公司,其中尤以專車行業最多。畢竟涉及出行這一剛需領域,而且又具備高頻次屬性,自然回報豐碩。
可是,互聯網很多領域都講究以點切面,通俗來講就是以一個點切入,做垂直深度,然后以此為圓心,擴展商業半徑,衍生新的服務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專車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用戶想到如今的專車平臺,還是打車,單純的一種出行方式的載體,在用戶體驗上,并未占據過多的市場認知。
消費升級時代,用戶所購買的不單單是產品的剛需屬性,更多的還要有生活理念蘊藏其間,一站式服務成了新的利基市場,出行APP其商業轉化空間還有多大?出行領域如何誕生新的獨角獸?
由點及面:“一站式全家桶”服務或成出行領域“黑天鵝”
有痛點就會有需求,有需求就會形成新的利基市場。
我們以最常見的出行場景為例,出差是每個職場中人士常會遇到的事情,一般的流程應該是,訂飛機票、訂酒店、叫車去往酒店,然后再返航,中間涉及眾多流程,平素里大家提及出差,總是一臉懵逼,緣由何在?
人生地不熟的,酒店得選定,吃飯得重新選,一切都是陌生的,而且這些流程極為繁瑣,需要在不同的APP上來回切換,如今消費升級,尤其是前兩年O2O上門服務,用戶已經養成了“傻瓜式”消費模式,用戶體驗上更加挑剔,服務品質成了當前用戶考慮的重點。
近日老劉臨時去上海出差,出差前也是一臉懵逼,畢竟新的煉獄模式開啟,臨行前筆者的同事介紹了一款名為之道出行的APP,打開APP頁面,出行所必備“干貨”一應俱全,可以定機票、火車票,還能選擇酒店,下飛機后,平臺上還提供專車服務,流程完美的出行攻略。
概言之,之道出行以專車服務為載體和切入點,整合城市旅游資源,搭建全方位生活購物平臺,實行積分制消費理財結算的移動端商旅出行APP。
據悉之道出行選擇了專車服務作為切入點,目標是整個差旅市場。在之道出行的平臺上,不但可以預訂商務專車,還可以預訂機票、酒店等。預約專車接送機、訂購機票、預訂酒店、預訂差旅地區出行轉側,以往這一系列行為往往要在不同平臺上進行:先在攜程、途牛等OTA上預訂機票和酒店,再到滴滴或Uber上預訂接送機,等到了差旅地點,再聯系網約車或租車平臺選擇出行用車。整個過程是分散的、割裂的,用戶體驗也很差。
據悉,一站式出行服務平臺——之道出行APP曾分別于2016年6月6日在北京上線公測,推出專車預訂、機票預定及酒店預定的服務、2016年8月10日在上海上線公測、2016年9月28日在成都正式上線公測。據悉12月,將有6個城市上線,6個月,就成功落實全國版圖布局的遠景框架。這是之道出行APP的勝利,也是大出行市場的勝利。
前兩年的專車補貼大戰中,一大批打車平臺覆滅,在筆者看來,究其根源在于硬碰硬,大家都盯著短距離的同城出行,資本扶持下,演變成了一場全民補貼狂歡盛宴,可最后那?要么輝煌要么死亡,很難做到折中,更遑論伺機逆襲。之道出行在目標人群上,瞄準商務人士,提供一體化的出行理念,讓出行方式嬗變至生活方式,化繁為簡,改善用戶體驗,極有可能彎道超車,成為出行市場的“黑天鵝”。
從補貼到“補貼”:玩法升級構筑出行生態圈
上文中,我們重點分析了之道出行的商業邏輯,但是商業邏輯只是前提,具體玩法上也極為重要。
以往的出行大戰中,燒錢成了行業標配,但是單純靠燒錢補貼用戶,粘性極差,忠誠度極低,有比你這個平臺補貼更甚的,用戶分分鐘就會撤離。而之道的玩法極為有趣,同樣也是補貼,但是之道的補貼更為理性化。
之道出行平臺為了放大引流能力,消費返積分。客戶在之道出行APP上消費時,會獲得積分獎勵,而這些積分獎勵可在之道出行APP上入駐的任一商家,去做抵扣消費。這對于消費者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利益誘惑點,能夠放大客戶流量,同時提升二次消費率,助力提升入駐商家營業額。
之道出行的解決方案,是獨有的跨界消費積分體系。用戶不管是在機票、酒店還是專車任意一項服務中產生消費,都會累積積分,而這一積分又可以在其他項目中進行消費。這樣的積分制度很接近我們現在常說的生態系統,不同的是,一般我們常說的生態是依靠流量和用戶消費將不同的企業、平臺連接在一起。相反的,積分系統則是依靠豐富的商家服務和通用積分將用戶連接在平臺上,以另一種方式為用戶提供優惠,同時還能增加用戶對平臺的黏性。
在江湖老劉看來,互聯網公司發展平臺經濟具有先天優勢,因為互聯網平臺最接近經濟學中的“雙邊市場理論”:在雙邊市場里,連接不同用戶群的產品或服務,就是平臺。互聯網具有放大效應,億級用戶量帶來巨大的能量和信息。之道通過別樣化的補貼方式,不僅給用戶帶來真正的實惠,而且對商家也好,之道出行APP集專車、機票、酒店等出行服務于一體的平臺擁有海量商家,不論是連貫的出行服務,還是海量商家帶來的強大引流能力,都能夠為合作代理方帶來充滿遐想的發展前景。之道出行構筑起良性循環圈,而非一味簡單粗暴的減價補貼,將“雙邊市場效應”發揮到最大化。
出行市場潛力無窮:效率將成為衡量平臺優劣的重要標準
隨著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用戶增長停滯,人口紅利殆盡,互聯網領域也在鼓吹著“免費模式”的壽終正寢,知乎旗下的值乎、知乎live到果殼旗下的在行、分答,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付費獲取知識,大家愿意為高質量內容付費的背后是時間變得越來越稀缺;各大視頻APP付費會員也是遍地開花,在用戶看來,付費去掉廣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在過去內容有限而用戶有余的互聯網模式下,誰能大量消耗用戶時間,誰就是贏家。但是在未來,用戶時間越來越寶貴,要應付的工作和內容越來越多,一個省時間的產品設計,將更容易獲得成功。比如網絡訂餐,就是可以節省用戶外出吃飯的在途時間,網絡地圖可以節省用戶的行車和尋找道路的時間,今日頭條可以節省你搜索新聞的時間。
用戶時間越來越碎片化,時間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移動互聯網發展至今早已過剩,最典型的就是APP,而用戶手機里常用的APP不過十個左右。微信之父張小龍近日也表示:“好的產品不是讓用戶停留的時間越長越好,而是用戶用完即走。”
在未來,任何領域都要極大地的節省用戶時間,出行市場更是如此,尤其是商務人士,出差期間,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誰能提供一站式的出行方式,能極大化的提升出行效率,無疑將更能獲得用戶的“芳心”。
而這也正是之道出行最大的競爭力。之道出行改善出行服務缺乏連貫性、整合性的痛點,將“專車+機票+酒店”的整合服務做大、做強,做成自己平臺的出色服務項,吸引顧客。
極為理性的商業邏輯再加上穩健合理的運營模式,之道出行在未來能掀起多大的風浪,我們拭目以待吧。
江湖老劉,TMT行業觀察者,關注奢侈品電商、互聯網金融、云服務、VR的科技自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