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百貨、奧萊和購物中心銷售業績TOP20排行榜
聯商網消息:2017年,阿里與騰訊爭相布局線下,新零售之戰所掀起的腥風血雨洗禮著整個零售江湖。電商巨頭如此重視線下,皆因發展遭遇瓶頸,而實體商業持續回暖。
近期,在各大零售企業2017年度銷售數據紛紛出爐之際,《聯商網》盤點了2017年全國重點百貨、購物中心以及奧特萊斯的銷售業績。
半數百貨實現兩位數增幅 SKP奪全國“店王”
近年來,曾經風光無限的百貨業陷入了困境,業績下滑,接連關店,百貨行業式微之論甚囂塵上,甚至可以用一片肅殺來形容。經歷了增速放緩甚至負增長之后,實體百貨一直在質疑聲中調改前行。如今,基本完成了第一輪業態調整的百貨業正觸底反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近期,百貨企業銷售數據紛紛出爐,2017年業績著實遠超預期,線下實體商業回暖真真實實反映在了數據上。
全國百貨TOP20榜單中,僅3家出現業績下滑。此外,17家百貨2017年業績全部呈現增長趨勢,有10家呈現兩位數同比增幅;其中,增幅最大的為北京金源燕莎140%,2017年銷售業績達24億元,位居第20位。
排行榜榜首位置毫無意外,北京SKP以高達125億元的銷售額,蟬聯2017年度全國“店王”,也是唯一一家銷售額過百億的百貨。目前,在北京乃至國內高端商場中,北京SKP是品牌集中度最高的一家,引進了包括PRADA、Fendi、GUCCI等90多個世界頂級品牌的旗艦店、概念店、主力店,此外還有眾多一二線品牌和輕奢品牌。
購物中心TOP20業績無下滑 南京德基廣場奪魁
近年,百貨式微之際,正是購物中心急速發展之時。憑借大體量、多業態、優體驗,購物中心體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一直說實體零售回暖并走出谷底的急先鋒。2017年,全國商業地產仍高速發展,商業項目蜂擁開業。據聯商網數據中心統計,2017年全國新開業的大型項目高達323家(商業面積≥8萬方,個別產品線項目或特色項目商業面積<8萬方),購物中心項目占比達九成以上,新增商業建面體量超4189.9萬方,大型項目平均建面近13萬平方米,大型化趨勢可見一斑。
2017年,全國購物中心銷售業績TOP20全部實現同比增長,無任何一家出現下滑情況,有16家購物中心銷售業績實現兩位數增幅,其中增幅最大的為武漢國際廣場135.95%,2017年度銷售業績為87.3億元。
南京德基廣場以90億元的業績,奪得2017年度全國購物中心“店王”,同時達到了17.5%的同比增幅,上升趨勢明顯。
此次,德基廣場取得這樣的成績也不意外,畢竟其雄霸華東地區業績榜首位置已多年。據悉,德基廣場一期、二期引進超過95%的一線奢侈品牌,其中,九成為首進南京品牌,在從商云集的新街口核心商業中心獨樹一幟。
全國奧萊20億軍團達11家 上海青浦百聯奧萊業績居首
2017年,全國奧萊呈現跳躍式發展,新開奧萊項目成倍增加,聯商網數據中心統計發現,2017年大陸開業/試營業的各類奧萊為47家,但由于去年多家項目延期至今年,因此,2018年開業的奧萊有望超過50家。伴隨著奧萊項目的猛增,業績爭奪戰也日益激烈,然而強者恒強,上海百聯奧特萊斯以45.8億連續三年高居榜首,北京燕莎奧萊與天津佛羅倫薩小鎮以38億元并列第二。
TOP20榜單中,百聯集團以四家入圍位居連鎖企業之首,四家奧萊分別為上海、武漢、杭州、無錫項目,總業績達104.09億。
另外,杉杉集團旗下寧波、哈爾濱以及鄭州項目也入圍前TOP20榜單,三項目總業績達48.8億,其中鄭州杉杉奧萊于2016年9月15日開業,故未統計2016年業績。
編后語:
數據會說話,3月,零售行業上市公司2017財報將陸續發布。對此,《聯商網》特別策劃“數說零售”專題,通過盤點數據、整理資料、分析財報,從數據中探究行業現狀,解讀把脈行業發展趨勢。
(來源:聯商網 張占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