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零售企業需要加速“年輕化”?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吳明毅
俗話講,無復盤、少收獲。前些時日(本次疫情前),赴外地參加了一次徒步拓展,諸多感慨、收獲,借此復盤,并與諸君分享、共勉,望有助益。
印象最深的莫過——“60公里”徒步。
憑心而論,對于60公里,我是沒有概念的,正因為沒有概念,所以也沒有什么恐懼與恐慌,這就是“無知者無畏”吧,也正因此“信心”是相對足的、勇氣也是相對“鼓”的。由此來看,“無知”并不是什么壞事,正因為“無知”所以會有種“莫名的自信”、有股“莫名的勇氣”,初生牛犢不怕虎,憑這股勁還真有可能成就一些顛覆性創新,所以年輕確實是最具創造力的時期,此言非虛。
而這也恰恰佐證了為何當下許多大企業,尤其創新型企業,不斷加速“年輕化”,其實要的就是年輕人那一股不怕輸、無知無畏敢開拓的勁與創造力。
但現實就是現實,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徒步這件事上,縱有“滿腔熱血與堅定決心”但只是源于“無知者無畏”,當真正踏上征途之時,才會真正明白什么叫“理想與現實的巨大鴻溝”。
首先,我很榮幸的被分到了“平均實力最強的一組”,這組(除我之外)人人都堪稱 “專業選手級”…這使我瞬間壓力山大,目標也迅速從“走完全程、展現自我”調改為“不拖后腿、別丟人”,現實著實讓人更為“務實”;
其次,面對南方酷暑,在教練帶領下做完集體熱身后的我已然汗流浹背,(體能)消耗過半;剛開始起步的平地幾公里(還未進入山地)即已帽檐滴汗,“洗了一次澡”;
之后進入更具挑戰的山地徒步階段,那之于我真是“極限挑戰”,有幾件事印象特別深刻——
1、剛開始時,大家還有說有笑,但漸漸都開始“惜字如金”,因為說話真的挺耗體力,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道家之“氣”之所在…
感悟:唯有躬身入局,才能有真正體悟;之前的說笑源自尚未入局,當真正入局,才能感悟其間百味;
2、正如前文所講“我隊實力最為強勁”,故一直遙遙領先,這對于我則壓力倍增,因為要面子、不愿成為拖后腿的存在,所以一直咬牙緊緊跟隨隊伍,但專業隊友的配速之于我,那就是“(隊友)走與(我)小跑的關系”,其實隊友們為了我還故意放慢了一點腳步,而我已經在不斷超越極限…
感悟:極限在于不斷的觸頂并突破;唯有實踐才真正知道自身極限所在,不然自己定義的極限基本都是假的。
3、因為匱乏徒步經驗,所以一方面在補給方面,過多選擇了“更具口感(更甜一些)的功能性飲料(如脈動)”,這導致往往喝得更多、更快;另一方面,由于單次引入大量飲料,導致身體負擔加重,甚至總有種“水堵在胸中,呼吸更為困難”的感覺,反而適得其反,呼吸愈發急促、腿腳愈發沉重;
感悟:“欲速則不達;少則得、多則惑”,因為“渴”才“喝”,因為想快速補充并恢復體力才“大口喝”,但結果卻是適得其反,“事緩則圓、步步為營”實為大道。
4、中途有一個“廢舊砂帶”集中區,當已然精疲力竭的我、忽然踩上這些“無比柔軟”的砂包之時,滿腦只有一個想法——躺下沉沉睡去…且我確實這樣做了,但當我靠在砂包上時,忽而感覺有什么東西在動,回頭一看,大吃一驚,原來是許多巨型螞蟻在砂包上爬動,這時一位隊友幽默的提醒——“明毅,趕快起來,后面都是螞蟻,別被蟻后看上留這了…”但當時的我滿腦子只想躺下,雖也切身感受到螞蟻好像在后背爬(之后發現后背奇癢,被咬10個大疙瘩且規則的排成兩個圓圈),可身體已不受控制,雖站起來但立即又坐倒在旁邊的土地上…再之后,隊友及伙伴發現我臉色蒼白、雙眼無神且發直,問我是否還能支持得住,“該放棄放棄、別硬撐”-隊友如是說(潛臺詞—明毅,咱別玩命啊),當時的我其實已然失去了對身體及大腦的控制權,連說話都感覺費“氣”,但心底的一個聲音卻異常清晰、堅定——別放棄、堅持下去、別丟人~我不知道大家有無這種“極限”經歷,那時真的大腦一片空白,啥想法也沒有,什么話也懶得說,渾身沒有一處舒服的,只想睡一覺(在任何地方都行)。所以對那個心底的聲音還是印象非常深刻的,或許那就是靈魂的聲音吧。
感悟:躺下或許就真躺下了,但堅持還真能出現奇跡。
5、“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在極限之后,忽然感覺開始“緩過來了”,意識逐漸恢復、精神力開始迸發、體力也隨之越來越好,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真氣不斷充盈,那種感覺無以言表。之后步伐越來越快、越來越輕盈,最終算是沒拖團隊后腿,順利完成了全程。
而這段經歷給我的啟發與感悟也尤為深刻:
1、與強者同行,是提升自我的最快方式。如若不是被分于“最強一隊”,我無法想象能以如此配速走完全程;由于全隊平均配速在這,個人配速也不由快速提升,“火車跑得快,確實要靠車頭帶”;
2、越領先,越主動、越從容。由于所在隊伍一直保持較大領先,所以擁有了更多自主休整時間,完全掌握了節奏,別小看這些“自主休整時間”,這與落后隊伍邊走邊休整是完全不同的,因為這些休整時間是“塊狀”的、自主的,而不是“碎片化”的、被動的。且塊狀的休整時間不僅能起到休整的作用,還能研討方向、節奏等,這與后面的隊伍要么不得不休息一小會趕緊再出發,要么越落越多,完全不是一個狀態;
3、團隊的相互鼓勵至關重要。之所以能一直堅持并于極限過后不斷突破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隊友們一路上的鼓勵,當聽到隊友們講“明毅,行啊~你真棒!”當看到隊友們向我豎起的大拇指;當已達極限聽到隊友與伙伴的悉心關懷時,那種內心的溫暖與由此而生的巨大力量,無以言表。尤其聽到隊友的鼓勵之時,我在想的更多是“我還能更好”,結果真的越走越快、狀態越來越好~
4、“陽光總在風雨后”,確實“有彩虹”。這里特指“極限的痛苦”與“突破極限后的暢快淋漓”,這好像是我第一次在運動方面感受到極限,以往因為不多運動,往往在感到疲乏時就停下來休息了;而這次則是一直沒停,故真正感受到了所謂極限。但誠如前文所講,確有極限,也確能突破極限,突破極限的那種暢快、那種活力與體力的快速恢復、那種精神力量的更高迸發…真的非常美妙,無與倫比!但如若不是經歷極限,又何來突破極限?如若不是經歷極限之時還在一直堅持、不放棄,怎么能想到、感受到還能突破極限?所以真的領悟到馬云先生的那段“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陽。”極限確實太痛苦了,感覺真的熬不住了,只想躺平睡去…但如若就這么躺平睡去,結果呢?極大概率是停下了就再也走不動了,甚至或許“一睡不醒”,亦或成為群蟻的一頓大餐;但如果再堅持一下呢?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正感受到突破自我、超越極限的快感,真正體悟完成的成就感,感受風雨后的陽光與彩虹。
寫在最后:
人生其實就如一場徒步,重點不在于速度、而在于走完全程;不在于走到哪,而在于走下去。唯有躬身入局,才能感受并突破極限;唯有堅持不懈,才能真正感悟人生的意義與真諦。感謝這次徒步,感謝這次“長征”教給我的道理。
與諸君共勉。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