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謀變:入滬12年,開店200家
一步慢,步步慢,7-ELEVEn的“慢”與本土系的“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近日,7-ELEVEn上海、浙江門店數突破200家,最新的這家店在設計、陳列、品類方面可謂別具一格。
有人看到200家店覺得不屑,但200店和100萬會員這樣的傲人成績是其他品牌所不能匹敵的。據上海交大客座教授、便利店行業專家林鑫介紹,上海開店成本過高,7-ELEVEn有自己的一本賬,此前門店有開有關,目前穩定在200家,這些門店日商都高于10000元,相比眾多快速擴張的便利店品牌,7-ELEVEn看中的是長期價值。
《零售商業財經》從7-ELEVEn北京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截至2021年6月,北京區域門店數量為303家。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便利店行業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品牌連鎖便利店銷售額2961億元,較2019年增加405億元,同比增長15.85%;其中,傳統便利店銷售額2716億元。未來三至五年,便利店企業需從門店擴張、商品迭代與數字化能力提升方面提高競爭力。
從門店規模看,門店類型向社區型門店拓展,數字化投入較往年進一步加碼。2020年,中國便利店門店規模達到19.3萬家,較上年增加6.1萬家,同比增長46.21%;其中,傳統便利店14.4萬家,增速約9%。
閉門造車
兩耳不聞窗外事
據了解,此次7-ELEVEn官宣的第200店位于上海前灘太古里中心B1層。
追求美感升級的同時,順應節能減排的大趨勢,在門店裝修上采用裸頂設計,鐵質工藝,減少塑膠制品及裝修材料的使用。
開放式風幕柜采雙層風幕及底部封口處理,可降低13%能耗,同時全冷鏈采用第四代制冷劑R448A,輔以EMS遠程溫度管理系統實時監測設備溫度,在溫室效應潛值大幅度降低,保護臭氧層的情形下,同時確保食品安全以及商品最佳口感,充分體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中綠色生態的理念與精神。
近兩年,中國咖啡、新式茶飲市場百花齊放。在咖啡業務發展過程中,7-ELEVEn注意到對精品咖啡、現磨咖啡有強烈需求的高階消費客群的增長。伴隨著咖啡消費習慣的養成,需求逐步躍升。
此次7-ELEVEn推出了店中店咖啡,檔口直面大街,相當于把Manner和喜茶搬進了店里,精品咖啡、現做飲品定位大眾消費者,打上平價標簽,盡管如此咖啡依然有著可觀的毛利,作為癮型商品,保障毛利的同時更能為門店引流。
馬克思說:“社會的進步可以用女性的社會地位來精確地衡量。”在魔都這樣的城市,女性的地位和消費能力不可小覷,女性這一群體已經成長為一顆可以指引社會發展的星。
7-ELEVEn洞察到這一趨勢,順便也新銳品牌“調色師”裝進了店里。打造差異化特色貨架,引入創新潮流,胸針、耳飾、發飾、包掛兼具,滿足15-35歲客層之應急性、沖動性消費。
此外,借助市場第一品牌情報及資源,設立文具專架,滿足學生文具、年輕白領潮流需求,并首次引進盲盒類文具,掌握顧客嘗鮮心態。
在供應層面,7-ELEVEn多年來一直在對供應鏈進行革新,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機制。品牌會優選已在全球上市公司和一線品牌的供應商,通過直采、規模化、縮短賬期、增強流通效率等方式,與供應商達成了良好的合作,確保產品供應。
一位7-ELEVEn的高管透露,在7-ELEVEn多年發展中,一切創新沒有參照系,潛心研究社會需求的變化,消費者心理的變化,每推出的一項服務一定是遵循商業發展趨勢,而非盲從。
快與慢
強者的“偶像包袱”
快與慢,21世紀的科技進步突破了人類的想象力,給生活增添了一抹瑰麗的色彩,也為社會發展增添了一份莫大的助力。動車與飛機縮短了彼此的距離,互聯網與電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手機與通訊技術增進了人們的聯系,人類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快節奏社會中。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美國發明家富蘭克林的這句話已被奉為至理名言,指導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
于企業而言,過快的擴張戰略極易導致發展的失衡,也極易迷失在絕對的速度中,而忘了慢工細活與固本培元。當“快的世界”已“面目全非”,何不靜下心來思考“慢”的真諦?“慢”不是時間慢、不是效率慢,而是對初心的審視,對事物本質的客觀分析。
鈴木敏文在過去40多年中做的很多創新,已經成為零售商界常識,在《7-ELEVEN零售圣經》這本書中,他把關于零售的一切:選址、訂貨、銷售、物流、管理等繁雜的流程標準化。
關于7-ELEVEn里程碑式的創新,1975年推出24小時營業、1978年推出終端機訂貨、1980年推出牛奶統一配送、1982年引進POS機門店管理、1987年開設水電代收、1994年使用敞開式冷柜(風幕柜)、1995年推出虛擬購物代收費用、2001年推出ATM自助存取款機、2004年為門店配置多功能復印件、2007年推出自有品牌、2009年推出24小時處方藥、2012年推出宅急送、往后的9年7-ELEVEn依舊推出了很多創新舉措,如自動售貨機、無人便利店、現磨咖啡等。
創新層出不窮,其根源來自于7-EELEVEn創始人鈴木敏文的核心理念:“站在顧客角度,而不是為顧客著想”,進而形成了7-Eleven幾十年的零售哲學并滲透到血脈——「站在顧客角度思考」。
長期價值
便利店們的中國夢
上海是全國便利店最密集的城市,也是全家和羅森門店最多的城市。從門店數量上看,全家以超過3000家門店占據絕對優勢,其次是最早進入上海的羅森,目前大約開出了1500家門店(全國超3300家),7-ELEVEn進入上海最晚,目前僅有200家,與上述兩家相比,只能望其項背。
吃下中國市場是所有快消品零售企業的夢想,7-ELEVEn也不例外。
入華29年,全國門店規模2387家,由于對市場預判的失誤,7-ELEVEn錯失上海這班快車,躊躇滿志在北京17年開店303家。因此,行業內流傳著一句:“在上海比不過全家,在全國比不過羅森。”7-ELEVEn并不在意這一說法,為了在全國市場彎道超車,全面開啟了下沉之路。
7-ELEVEn除了北京、天津和成都是由日方直接管理,其他城市主要采取區域授權模式,除了早期進駐的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重慶、青島等地,近年來下沉至更多省會城市,如武漢、福州、長沙、西安、鄭州、濟南等。這些城市具有先發優勢且規模效應明顯,成績也是一鳴驚人,不斷刷新開業日商數據。對于本土品牌來說,強勢品牌的進入無疑激發了斗志,更積極思考如何對已有模式進行升級,良性競爭,最終受益的是市場與消費者。
再來看看日系三家的羅森和全家。
1996年進駐中國的羅森,此前曾表示2021年計劃在華新開店1100家左右,保持30%-40%的增長速度,同時仍將拓展一到兩個新省份的市場,到2021年底,門店總數計劃達到4300家以上,同時將布局社區門店,開啟羅森便利“五新時代”。
從羅森采用的“區域加盟”戰略就能看出,“五新戰略”幫助羅森快速提升市場占有率、成為日資便利店門店規模第一名。
上海FamilyMart于2002年開始籌備,2004年5月,“上海福滿家便利有限公司”成立,合作方有頂新(開曼島)控股有限公司、臺灣全家便利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日本FamilyMart 株式會社、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以及中信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通過16年的探索,全家已經形成了一套以“三大體系、兩大工具”為主的加盟商管理體系,涵蓋培訓、運營、管理三大板塊。悶聲做著一盤逾70億的會員生意,2016年1月,全家推出100元年費的“尊享卡”,首年會員過100萬。前全家總經理朱宏濤曾披露,尊享會員每月消費額約為一般會員2.66倍;客單價是普通會員1.14倍、非會員1.66倍;到店頻次是普通會員的2.33倍。截至目前,全家付費會員已經超過750萬。
在中國便利店行業,公認第一梯隊仍是日系便利店、本土的美宜佳、石油系便利店。日系綜合實力強,本土系絕對數量大,美宜佳更是邁過20000家店的門檻。第二梯隊則是北京便利蜂、廈門見福、廣東天福、太原唐久等新老品牌,這些品牌的規模都在千店以上,也都有跨區經營的能力。而在100-1000家店之間的第三梯隊,則聚集了中國便利店行業第20名-70名的種子選手;再往下看,就是資本催生出的四不像品牌和各地區的老牌玩家。
7-ELEVEn在中國徐徐拓店,雖慢,但它更愿意當“龜兔賽跑”的贏家。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