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貨的“覺醒年代”?
實際上,這一波的“國潮復興”是李寧帶動的。
“我二十多年前也號稱潮人,今天中國李寧亮相紐約時裝周,請多指教”。2018年2月8日,55歲的李寧發了這樣一條微博。誰都沒有想到,上了年紀的“李寧”會以先驅者的姿態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
2021年3月,李寧官宣肖戰成為運動潮流產品全球代言人,微博熱爆。緊接著的4月,安踏官宣王一博成為其全球首席代言人。
從代言人的選擇上看,李寧與安踏已頗具“對壘”的意味。
隨后,鴻星爾克向河南災區捐贈5000萬物資的消息發酵,伴隨“奧運”與“野性消費”的雙驅動,“新國貨”的增勢更猛。李寧、安踏、特步、鴻星爾克等國產品牌在華麗轉身后,似乎又進入到一個小高潮。
一直以來,國產運動品牌都希望能與阿迪達斯、耐克等國際一線大牌并肩,而在度過了最難熬的庫存危機后,各大品牌也紛紛找回了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在營銷方式上更時尚、也更貼近年輕人的心頭好。
8月13日,李寧發布最新財報,截至2021年6月底,李寧公司營收同比增長65%至101.97億元,凈利潤同比大漲187.2%,達到19.6億元。
一個星期后,安踏集團也發布上半年業績公告,報告期內,營收達到228億,同比增長55.5%。凈利潤方面,同比大增131.6%,達到38.4億元。
在兩份報告發布后,安踏又在一個月前提出“新五年計劃”以及24個月的“贏領計劃”,明確到2025年,安踏本品牌要實現年流水復合增長18-25%。而在早前的媒體采訪中,李寧新任CEO錢煒也表示,五年內,李寧要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品牌。
從競爭態勢上,在中國市場李寧、安踏已經與耐克坐上了一個牌桌。二級市場上,年初至今,李寧、安踏體育、特步國際、361°股價漲幅分別達58.39%、36%、210%和212%。
在更多人士看來,這可能是國產體育品牌最好的時代。
國潮的本質是什么?
先從本季度財報來看,多項指標顯示,這算得上是李寧2004年上市以來的、同期歷史最高水平。
李寧年中報營業數據,36氪根據公開資料整理制圖
且縱觀財報也不難發現,服裝業務對李寧整體業績拉升很大,收入同比增速達72%;而這更多與“中國李寧”相關。
在李寧的整個體系中,“中國李寧”被定義為李寧的高端品類,定位是運動潮流與時尚,部分李寧的高端產品和中國李寧的走秀產品,會最先在“中國李寧”售賣,且從商品品類看,中國李寧的服裝占比更高。
那么,中國李寧對于李寧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
在2018年紐約時裝周當晚,中國李寧以“悟道”為主題,堅持國人的“自省、自悟、自創”的精神,贏得國內廣泛好評,自此,國潮風起。次年,“中國李寧”更是成為部分購物中心最受歡迎的門店。
品牌力直接與銷售額掛鉤,這是在庫存危機之后,國產體育品牌達成的共識。
從久謙中臺提供的數據來看,在今年3月,“中國李寧”的店均銷售額達到70.72萬元,人均客單價達到933元,這甚至高于阿迪達斯63.7萬元的店均銷售額,而另一邊的耐克,店均銷售額為91.5萬元,人均客單價為760元。
36氪根據久謙中臺數據整理
當然,在中國市場,FILA仍是現金奶牛。但對于安踏集團而言,當下最主要的問題依然在于,在保證FILA增長不見頂的情況下,如何使主品牌全面“向上”,可以說,在“中國李寧”推出后,安踏也站在了抉擇的關鍵路口。
一直以來,安踏都依靠收購FILA等國際品牌,在一線市場占有一定份額。但聚焦低端市場的“國民運動鞋”——安踏主品牌卻一度陷入增長乏力。
2020年,FILA的全年營收就已超過了安踏本品牌,今年上半年,FILA的收入更是達到108.2億元,同比增長51.4%。
在更早前,安踏內部就對主品牌的發展有所分歧。
一部分人士認為,安踏主品牌需要通過FILA積累的渠道與經驗,進一步在一線城市加大購物中心的門店比例;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安踏應堅守三四線城市,且一二線市場的消費者與安踏本身的客群、哪怕是安踏兒童的客群也大有不同。
從其最新發布的“五年計劃”來看,安踏無疑選擇了前者,提升品牌力的決心已十分明確。而除FILA與安踏主品牌外,迪桑特、可隆體育也逐漸發力,成為安踏集團的第三條、高潛力增長曲線。
再從營銷方式上,國產體育品牌的代言人也不再局限于體育明星,流量明星逐漸成為主流。
一個小插曲是,因“新疆棉”事件,王一博與耐克解約后,鴻星爾克公開“喊話”,希望王一博成為其代言人。但彼時,鴻星爾克只是一個經營“失敗”、被迫退市的國產品牌,“野性消費”的事件還未觸發,作為頂流,王一博與其簽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肖戰、王一博的帶貨效果也的確喜人。在李寧官宣肖戰成為其代言人當天,其線上旗艦店的產品瞬間售空,股價也隨即上漲超6%。在久謙中臺提供的數據中,今年5月到6月,在中國李寧天貓旗艦店,肖戰同款巴黎時裝周男鞋、斜挎包、中長襪等產品都是中國李寧天貓旗艦店各品類銷量第一的產品。
此外,在遲到一年的東京夏季奧運會上,不少國潮體育品牌的贊助與鏡頭曝光,也帶來了可觀的銷量。
以安踏為例,其推出的中國體育代表團領獎鞋紀念版售價為699元,在短短一個月內,僅天貓官方旗艦店銷量就超3000雙,產生超200萬收入。而在未來,安踏也會發力“安踏中國冠軍店”,這或許更多想要達到“中國李寧”品牌升級的效果。
可以肯定的是,品牌力的提升沒有捷徑,在歷經2021年的“高光時刻”后,李寧與安踏都需要在“專業”性上深耕與回歸,這樣的緊迫性在“流量明星”的監管加強下尤為重要。
研發投入上,李寧2020年達到3.2億元,研發投入比為2.23%;而安踏的研發投入則略高于李寧,在該年達到8.71億,研發投入比為2.45%。當然,兩家品牌到底哪家的技術更強,眾說紛紜,不過僅從數據來看,阿迪和耐克的研發投入比常年維持在7%以上,國產運動品牌在研發創新方面仍有較大的追趕空間。
材料來自公司公告與洞見數據研究院,36氪制圖
零售升級“刮骨療毒”
從表面來看,“國貨復興”更多是營銷推動,但在國潮風的潛移默化中,更多品牌都抓住了行業景氣上升的機會,撕掉了低端、仿制、土味的標簽。除中國李寧與FILA外,361度推出的高達聯名款受到關注。
而支撐眾多國產品牌華麗轉身、走得更遠的關鍵,還是在于從“批發”到“零售”的轉型。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由于整個行業對體育市場的過高預判,快速擴張、盲目進行品牌升級,導致整個鞋服行業在2012年出現空前的庫存危機。
這一年,李寧虧損近20億元,而一直蟄伏的安踏卻率先優化了訂貨會的模式,并逐漸冒出頭來。在更多業內人士的印象中,2012年,很多品牌也都意識到了終端的重要,但轉型始終不及安踏徹底。
2014年,李寧正式回歸“李寧”,首先下達的指令就是銷售部門不要有OTB壓力,“一切都以零售終端的實際銷售結果為導向”。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走,但李寧本人仍不滿意。
2019年,前優衣庫中國區COO錢煒“空降”李寧,開始對李寧公司施行進一步的零售升級與渠道改造。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李寧線下終端直營銷售流水同比大幅增長88%,其次是電商渠道和特許經銷商的流水增加顯著,分別增長77.8%和47.7%。
2020年,安踏主品牌也開始進行DTC改革,從經銷商處購買了2100家門店。從最新發布的財報來看,安踏主品牌DTC改革的成效已經顯現,直營占比已超過了35%,毛利率大幅提升至52.8%。
36氪梳理發現,各品牌對于零售渠道的改革,路徑都是先通過“十八般武藝”大清庫存,再縮減經銷商層級!肮喂钳煻尽焙螅僦鸩酱罱ㄈ嵝怨⿷湥槍κ袌鲎兓皖櫩托枨,及時對產品做出調整,進行“翻單”。
此外,李寧與安踏都在不斷加大直營門店比例,建立數字中臺,并采用DTC的模式,繞開第三方批發商或中間商,直接面向消費者出售商品或服務。而這其中,也更多打通了門店端與線上電商的數字化路徑,對現有消費者進行“會員制”的管理。
而在柔性供應鏈的打造上,安踏的快反比達到10%-15%;李寧大約為7%。值得一提的是,李寧在廣西東盟的特色工業園區正式動工。在李寧的長遠規劃中,其自建工廠在整體生產上的比例不會超過總產能的20%。
再從財報來看,國產運動品牌的流水主要還是來自于線下門店,電商渠道在總營收所占的比重均為20%-30%。對于各品牌方而言,主要精力還是在線下。
且從現階段各品牌的表現來看,361度仍堅持原有的經銷商體系,在國際化上發力。而特步正不斷壓縮經銷商層級,小步快跑。
從某種程度而言,或也正是李寧與安踏對零售渠道的成功轉型,使這兩個品牌與其他國產品牌形成分野,但本輪國貨復興的潮流,讓人更感意外的還是鴻星爾克。
36氪根據公開資料整理制圖
國貨崛起 ≠“情價比”
在河南暴雨期間,鴻星爾克宣布對災區捐贈5000萬元物資,這樣的“豪舉”令這個已經退市的國產品牌“意外”翻紅,開啟了年輕人“野性消費”的潮流。在此后,鴻星爾克也剛好搭上了奧運的快車。
淘寶直播數據顯示,7月25日在鴻星爾克天貓官方直播間,觀眾數量已超過500萬。另據抖音電商發布的東京奧運會期間平臺銷售數據顯示:東奧期間,平臺體育用品銷售額同比增長365%,鴻星爾克位居榜首。
但在更多業內人士看來,鴻星爾克的銷量暴增不足以維系。
“野性消費就像一陣風,很多國產品牌雖然已經走出困境,但必須搞懂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绷_蘭貝格高級合伙人任國強認為,“野性”就意味著不長久,且對于體育鞋服品牌而言,能帶來長久利益的一定是專業性與功能性,體育講究“更高更快更強”,專業性與時尚性并重。
在任國強看來,當下的國產鞋服品牌需要加強提升專業性的緊迫感,沒有專業性加持的時尚性是不長久的,這種所謂的時尚風,兩三年后不可能一直火爆。
而在眾多運動品牌中,耐克的“AJ”就是在專業性做到了極致,然后用稀缺性的配色和潮流達人帶貨,增加了時尚屬性,拓寬了穿著場合。任國強也強調,“AJ”是更值得國產品牌效仿的榜樣。
“當下來看,李寧通過主品牌做專業運動、中國李寧做國潮,兩個品類向中端、高端市場分別滲透。而另一邊的安踏集團,主要通過主品牌占領中端市場,FILA、國際品牌并購占領高端市場和各類細分市場!绷闶蹣I獨立評論人馬崗也告訴36氪。
且業內普遍的觀點是,李寧與安踏也有各自的問題。
對于李寧而言,相比同樣主打高端、時尚的FILA,“中國李寧”的門店數量仍較少。而安踏的挑戰依然老生常談,主品牌需要進一步向上,其他品牌也需要為整個集團的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力,且因為多品牌的收購,安踏現階段的庫存周轉天數較其他品牌更長。
目前來看,國產品牌只有回歸“技術創新、品質和獨有性”這三大行業基石才能突破重圍,否則只是曇花一現。
“且從李寧、安踏兩家公司目前的市場表現看,361°、特步、鴻星爾克的生存空間更小,急需選擇更細分的市場、找到更多差異化!瘪R崗告訴36氪。
對于目前發力的國產品牌而言,一個足以警醒的例子是安德瑪,作為市值曾力壓阿迪、位居全球第二的體育用品公司,安德瑪在2017年走向衰敗,市值蒸發50 億美金。究其原因,除了因為安德瑪沒有跟上“全民運動”的潮流外,也在于市場對其估值過高。
再反觀目前的李寧與安踏,截至2021年9月1日收盤,安踏集團的動態市盈率為70.30,李寧的動態市盈率為72.36,而貴州茅臺的動態市盈率僅為41.32(滬深)。高市盈率的背后,潛在更多的是資產泡沫。
這意味著李寧與安踏的業績增長一旦無法實現預期,就可能面臨股價回調的風險。當然,包括李寧與安踏在內,國產體育品牌今天所做的一切努力,也都是為了凈利率的提升與更好的市場經營表現。
體育產業星辰大海,在未來,中國的體育品牌一定會在全世界的消費品行業占據獨特的地位。但在任國強看來,這個時間或許還要10-20年。
“不過這一天終究會到來,今天只是一個開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