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書店,鐵打的西西弗
很少有一家書店,能像西西弗一樣“堅強”。
疫情背景下,很多實體書店們面臨“生死”抉擇。相關數據顯示,相較于2019年同期,實體書店的客流量和營業額分別下降90%和54%,超四成的實體書店倒閉、關停,越來越多的圖書業務被迫轉向線上。其中,2019年線上、線下的銷售占比為74%和26%,到了2020年,這個比例變成了83%和17%。
線下書店生意日趨蕭條,西西弗書店卻依舊紅火。
西西弗定位于大眾精品閱讀的連鎖書店,目前在全國80多座城市開設了約300家門店,擁有超過500萬活躍會員。自1993年開店起,西西弗就奠定了自己的獨特基調(參與構成本地精神生活):英倫風的裝潢風格、精心設計的圖書成列布局、文創主題展覽等交流活動區域。
在傳統書店向“圖書+X”新模式轉變之際,西西弗找到了自己的落腳點,并把目標人群錨向更多“不讀書的人”,這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基于此,本文新眸將著重分析:
書店淘金,西西弗做對了什么?
西西弗的目標用戶群體是誰?
線下書店如何轉型:西西弗的路徑。
01
西西弗的進化史
1993年,西西弗書店在貴州遵義成立。
年輕的創業者們習慣稱它為“西西弗”,主要源于希臘神話受到懲罰的西西弗斯,他每天不知疲憊的將巨石推向山頂,再眼看著巨石滾下山坡,周而復始。復盤西西弗書店,在它走過的近30年里,大致可歸納為3個發展階段:
西西弗1.0(1993年-2008年):在這個時期,西西弗書店只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傳統書店,和新華書店一樣,書架上陳列各類書籍供讀者查閱翻看,盈利方式也比較單一,每日書籍銷售利潤是書店的唯一營收途徑;
西西弗2.0(2009年-2010年):西西弗在重慶成立了兩家park書店——北城天街店、西城天街店,被認為是西西弗的轉型標志。在這個階段,西西弗借助櫥窗文化向讀者展示優質圖書和創意產品,并將店面劃分為一個個隨機但充滿體驗感的小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西西弗已經突破了“純書店”概念,變成以圖書為核心進行重組和包裝,帶給讀者更多圖書之外的文化體驗。
西西弗3.0(2011年-2021年):有趣的是,西西弗2.0和3.0幾乎是同步進行的。信號是,在重慶的NOVO商城,第一家3.0版本的“西西弗文化空間”啟動運營,它融合了“Park書店”、“UP Coffee矢量咖啡”和“Booartlife不二生活創意館”業態。
就行業來看,西西弗是較早實踐“圖書+X”模式的玩家,按照7:2:1的配比將圖書、咖啡和文創進行排列組合,從貴州、重慶西南一隅,逐步走向全國。出人意料的是,在實體書店紛紛倒下的第一個十年里,西西弗書店既沒有IPO,也沒有大規模融資,而是自負盈虧,依賴自己的現金流實現營收和新店布局。
這種特殊的經營方式,讓人開始好奇西西弗的商業密碼。
“在西西弗,我們有18個專業系統,每個系統下細分3-4個專業部,專業部中也設有專業主線。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合在一起就是一門大生意。”西西弗創始人、董事長金偉竹曾這樣說到。
新眸在復盤西西弗時發現,西西弗書店是在2009年開始了專業化道路,直到2017年才形成了獨創的專業性系統,一家門店背后大約有500號人在支撐這個運營系統,這個規模在其它書店是很難想象的。
西西弗有著自身獨特的數控模型,每個業務單元都有三個職能部門:產品部、商品運營部和渠道管理部。不同時期、不同門店的書本陳列都由綜合數據決定,形成特定的商品采購和調配比例,目標很簡單,錨向實體店運營效率。
但人們容易忽略的是,從一家不起眼的小書店,發展到如今的規模,西西弗用了大約30年。
02
書店困境
線下書店越開越難,幾乎成為近些年業主們的共識。
究其根本,這并不是因為人們不愛看書了,新眸在跟一些書店業主交流后發現,這些線下書店不外乎遭遇以下5個問題:1、實體店選址難;2、電商成本低于實體;3、SKU呈現不夠直觀;4、SKU品類眾多,難以涵蓋;5、供應鏈復雜冗長,效率低下。
從供需關系來看,中國國民人均閱讀量為紙質書4.8本、電子書3.2本,總體閱讀量并沒有太大改變,但數字閱讀的比例在逐年增長正成為趨勢,數字閱讀的便利性讓人們對紙質書籍需求降低。更多的書籍被迫向線上轉移,減少了運營成本(房租+人力開銷)。
圖:2010-2018年中國人均紙質書和電子書閱讀量(來源:全國國民閱讀數據)
種種因素疊加,導致了線下書店的寒冬。
在這種狀態下,一部分業主和消費者開始質疑線下書店的必要性;另一部分,開始將方向轉移,用新消費+互聯網的方式,意圖將書店重鑄,西西弗就是這方面的典型,它將目標人群放大,錨向那些“不讀書的人”:
專業型讀者通常帶有某種閱讀目的,選定好某一領域書籍后,他們中的大多數會在亞馬遜、當當網、淘寶進行定向選購;相比之下,隨機性讀者并沒有固定的閱讀需求,常是在線下實體書店隨機翻閱和閑逛時,心血來潮觸發購買動作(但他們是暢銷書籍的消費主力軍)。
就目前來看,書籍線上化進程約為60%,即線上渠道的營收占比達到了6成,所以,對于消費者而言,線下書店的不可替代性相對較弱。書籍的毛利低,除去房租、人工外,圖書銷售幾乎不掙錢,“圖書+X”模式應運而生:大多數情況下,咖啡和文創的毛利率可達到60%以上,幾乎是圖書的2.5倍。
換句話說,在探索市場增量時,非剛需用戶的需求是西西弗的商業密碼。
03
如何賺不讀書人的錢?
選定方向后,又該如何賺不讀書人的錢呢?
關于這點,西西弗書店從三個角度給出了它的答案:
其一、篤定“圖書+X”模式。細心的人會發現,幾乎每一家西西弗書店都是由“書+咖啡+文創”組成。西西弗書店、矢量咖啡、不二生活、七十二閱聽課、推石文化等,都是西西弗文化傳播旗下品牌。
以歐式的裝修設計和復古的櫥窗擺設,吸引讀者光顧;以幽靜的閱讀氛圍、溫馨的矢量咖啡屋和精致的文創用品,使得消費者駐足。這種門店設計很好地抓住了年輕消費者和非閱讀愛好者的目光。
其二、把書店搬進商場里(這也是新能源車企們的做法)。縱觀西西弗書店的300多家門店,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開在人流密集、地段核心的大型商場內,雖然租金高企,但借助商場自身流量也拓寬了客流面,換一種角度來看,對于購物中心來說,書店入駐本身也豐富了購物中心的體驗。
這里有一個細節,有些書店入駐商場后,銷售重心過分偏向咖啡和文創,而忽視了書籍的媒介作用,導致書店本身失去競爭價值。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西西弗始終堅守“書是核心”的理念,按照7:2:1的比例分配。
回到之前的租金問題,西西弗書店答案是:控制租賃成本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不能超過10%。并與商場簽訂8-10年的優惠租金,這意味著西西弗在未來的8-10年里不用擔心租金上漲的成本壓力。
其三、層次化的產品動線設計。西西弗的店面設計符合“由淺及深、逐步增強”的布局,具體來說,就是將暢銷的、大眾的書籍陳設在門店進門入口處,將專業化書記茹教育考試、盡管科技、藝術設計等安排在最里層,這種有層次、有目的門店設計能夠很好地引導顧客。
與此同時,對于書籍的火熱程度、需求度和重要性,西西弗通過標準化分級評定不同產品:即根據書籍流量分別評估為A1、A2、A3不同級別,通過書籍的銷量數據找到不同時期變化中的暢銷書,從而動態調整書籍的位置。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