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奶OATLY全球面臨產能不足
據彭博消息,全球燕麥奶第一股Oatly(OTLY.US)的CEO Toni Petersson近日稱,由于市場對燕麥奶需求激增,遠超Oatly現階段產能,Oatly正面臨著全球供應短缺的“危機”。
今年5月20日,Oatly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全球燕麥奶第一股,募集資金超14億美元,上市當天股價上漲近20%,當天市值也近120億美元;可自6月以來,Oatly股價持續下跌,截至發稿,報收于14.24美元/股,市值約為84.3億美元。
盡管Oatly股價下跌、面臨一定產能危機,其估值卻仍在較高水平。根據公司的營收潛力,摩根大通分析師Ken Goldman將Oatly從“中性(neutral)”上調至“增持(overweight)”,目標價達21美元,意味著較現有水平有40%多的上漲空間。
數據統計,2018年-2020年,燕麥的平均價格從2.57美元漲至2.94美元,2020當年的最高價格在3.61美元;而截至2021年10月17日,Business Insider數據顯示,燕麥的價格已達6.52美元/蒲式耳。
如果Oatly在之前已囤貨大量燕麥,該成本的上升將不會對公司造成很大影響。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尤其是正在成為消費主流的Z世代越來越注重健康和環保,植物基產品在全球范圍的受歡迎程度急劇上升。Oatly的主要市場有美國、英國、德國、瑞典和亞洲,35%-40%的人口在購買植物奶,而在這些主要市場中,有60%-70%的客戶是在過去兩年才加入的。
此前彭博與Petersson的訪談中,Petersson透露,Oatly將把節能環保貫徹到底。去年,公司兩個新工廠的用水量減少了約60%,并且在歐洲均是使用電動汽車和卡車,之后也會在美國推行這些舉措。
談及具體業務,Petersson表示,目前公司只能夠完成約70%的銷售訂單,正在努力擴大產能以追上激增的需求。
短期來看,Oatly的策略是將現有產能最大化;而從長遠角度,便是建設新廠。
Oatly表示,將提高美國猶他州奧格登工廠以及亞洲、歐洲工廠的產能,預計2022年底的產能將比2020年增加200%。同時,公司計劃在得克薩斯州沃思堡市(Fort Worth)設立美國第三個生產基地,預計2023年投產。
有趣的是,Petersson說,盡管公司產能出了一些小問題,Oatly的忠誠消費者還是不少。以本土市場瑞典舉例,Oatly從最大的零售商那里了解到,有30%的消費者在供不應求時又轉向了乳制品,而不是選擇Oatly的燕麥奶競對們。
8月16日,Oatly公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財報。2020年,Oatly的收入同比增長104%至4.2億美元,預計2021年全年收入將超過6.9億美元。分析師預計2022財年的銷售額將同增85%至13億美元。
同時,在截止6月30日的二季度,Oatly營收達1.5億美元,同比增長53.7%,主要受益于產能增加,包括已有生產基地的產能增加以及新投產生產基地帶來的產能。
其中,星巴克是Oatly大客戶之一,貢獻了Oatly二季度27%的營收。
今年3月,星巴克全美門店引入Oatly燕麥奶產品,而中國的星巴克使用的也是Oatly燕麥奶。據了解,Oatly賣給星巴克的價格很低廉,國內燕麥奶品牌想要分一杯羹實屬不易。
雖說營收在增加,Oatly的凈虧損卻同比擴大11.3倍至0.6億美元,毛利率也由2020年同期的32.3%下降至26.4%。
在中國,燕麥奶的發展也進入加速期,很多本土燕麥奶品牌,包括oatoat、植物標簽、奧麥星球和小麥歐耶等,均獲資本青睞,分別已完成單次或數次融資。
奧麥星球創始人黃昊鳴曾在社交媒體表示,燕麥奶盡管一直備受資本關注,在成為生活方式的道路上依然道阻且長。
“相較于還在等待臨界點的植物肉,”他寫到,“燕麥奶似乎更快找到了自己的場景。”
場景之一是借咖啡破冰。奧麥星球在與咖啡品牌Melax合作后,其燕麥拿鐵銷量位于上海燕麥拿鐵熱銷榜榜首;據知情人士透露,此前Melax一直是與Oatly合作。
10月17日召開的2021中國燕麥奶產業大會上,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堅表示,植物基時代已經來臨。
據權威機構發布,2015-2019年,全球帶有植物基的食品飲料新品發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97%;在中國,根據電商平臺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植物飲品市場增速高達800%,購買的人數上升了900%,在飲品市場成長中貢獻了15.5%的份額。
魔鏡市場情報數據顯示,2021年3月燕麥奶同比增長率369.47%;同時,尼爾森的數據也表明,疫情爆發后7個月,燕麥奶增速達212%,位居所有食品和飲料品類第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