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裁員:應屆生的大廠夢,碎了一地
“字節裁員”再次登上微博熱搜。
近日,字節被曝溫州本地直營中心撤城裁員,游戲業務ohayoo包括應屆生在內的大量員工也被裁了,實行N+1賠付。
10月19日,字節跳動hr相關負責人承認,裁員信息屬實,系公司正常業務調整。
兩個月前,因“雙減”政策落地,字節教育業務被迫進行大批量裁員,旗下大力教育管理團隊發布公告,“今天的離別是為了更好的未來”,教育裁員實行N+2賠付。
此前,字節一直處于快速擴招狀態,光是2020年,字節跳動的員工總數就從6萬躥到10萬。這樣大規模地招兵買馬,注定會使團隊變得龐大而臃腫,出于精簡人員考慮,此次大面積裁員其實也不奇怪。
01
溫州撤城
“溫州都裁完了”,某字節員工在職場APP上大呼。
10月12日,字節將溫州本地直營中心火線撤城。據知情人士透露:“除了十來人的本地生活業務團隊被保留負責善后外,其余100多人被限令2天內辦理完離職手續”。
為迅速推廣自己的商業模式,字節在重點省市設立20多個本地直營中心,負責當地抖音、頭條等熱門字節系App的廣告銷售業務,并分出KA(全國大客戶)、LA(本地大客戶)和SMB(中小客戶)三條業務線,對不同體量的客戶進行推廣。
直營中心的業務集體向本地生活傾斜,這些商業化團隊,一度成為字節體系下擴張最快、人數最多的團隊。大量的人員流入,并沒有給帶來多少收益,反而導致團隊愈發臃腫,字節的這一系列動作顯然不算成功。
據豹變報道,去年年底開始,字節跳動對商業化團隊進行了一系列組織架構、業務范圍調整。其中溫州本地直營中心最賺錢的電商業務被拿掉,交給了大眾消費業務線,導致本地直營中心的業績頹勢,最終率先撤城裁員。
甚至還有人說:“沒想到公司的消息竟然要靠外部媒體才能得知”。
如今,抖音商業化模式逐漸明晰,隨著自主投放工具抖加與千川日漸成熟,市場上培育出大量可以自運營的個體商戶、代運營公司、MCN機構。廣告銷售業務無需再像從前那般,依賴不怎么賺錢的本地直營中心進行推廣。
今年2月份以來,抖音同城頁出現團購功能,業務范圍涵蓋餐飲、酒店民宿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抖音進行點餐、訂酒店。字節對本地生活的野心雖從未停止,但已然不需要本地直營中心進行原始開荒了。商業化團隊的歷史使命基本完成,人員結構優化勢在必行。
02
應屆生“團滅”
與此同時,字節的游戲業務也受到波及。
10月19日下午,有知乎用戶自稱是字節跳動游戲部門ohayoo的21屆應屆生員工,在技術研發部門,剛剛被裁。該用戶提到,其部門二三十個應屆生都被裁了,補償N+1。
無獨有偶,另一名知乎用戶說,剛入職字節游戲部門3個月,國慶后突然被約談,說試用期成績不達標,被裁已成定局。
應屆生們懷揣著夢想進入大廠,不料慘遭團滅。沒了應屆生的身份,走社招又太嫩,這種降維打擊被網友稱為“卸磨殺驢”。裁掉一兩名能力不行的應屆生,屬于正常范疇,但裁掉全部的應屆生,實屬缺德。
年輕高薪是互聯網從業人員的普遍特征,因為他們更有拼勁、更有耐力、更抗造,這也是很多企業把年齡限制在35歲的原因。據脈脈研究院統計,大廠平均年齡普遍在30歲左右,其中拼多多和字節平均年齡更是低至27歲。27歲相當于一個剛工作兩三年的碩士畢業生,而一些互聯網企業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愿意給予本科應屆畢業生的月薪,就高達3萬元,甚至開出14薪、16薪的優待。
回過頭來看游戲業務本身,字節游戲大體可以分為兩大板塊,一塊是代理游戲,由商業化團隊負責;另一塊是自研游戲,由戰略團隊負責。ohayoo是字節跳動自研的休閑游戲平臺,截至2020年底,發行休閑游戲超過150款,累計下載量超6億,月活躍用戶數超8000萬,成績十分亮眼。
但今年8月負責人徐培翔因個人原因離職后,該業務重新劃分,原商務、市場、發行運營、產品合并到發行部門。再加上大環境影響,所有游戲必須接入防沉迷系統,導致未成年用戶每周游戲時間有限。休閑游戲的黏性遠不如王者榮耀這樣的MOBA重度游戲,實名制又制造了用戶門檻,自研游戲這條路充滿了不確定性。
從此次裁員來看,字節高層似乎更傾向于風險沒那么高的游戲代理。
03
大廠裁員潮未退
裁員潮遠不止于字節,這兩年,年末裁員幾乎是所有互聯網企業的慣例。
從2018年底開始,阿里、華為等大廠“停止社招”的新聞,頻頻出現在報道中,震蕩整個互聯網行業的裁員潮在2019年初正式襲來。
企業裁員的消息一個接一個,瓜子二手車大裁員50%;OYO已經裁員100人;水滴籌裁員新員工不給補償;去哪兒花式裁員應屆生……而公司們或稱沒有裁員,或稱末位淘汰、正常調整。
這股裁員潮仍在持續發酵。今年10月11日,有消息稱,貝殼找房上海團隊裁撤200人,其中研發團隊被裁光。除上海外,裁員在杭州、成都、廈門等地均正發生。由于政策收緊等環境因素,房產中介行業迎來寒冬,此前盲目擴張導致的產能過剩,加上競爭對手環伺,導致貝殼無奈裁員。
曾幾何時,互聯網行業還是炙手可熱的風口,資金傾注、人員蜂擁,許多公司開始大肆招兵買馬、盲目跑馬圈地,整個行業呈野蠻生長狀態。字節慣用的人海招聘加跑馬戰術,是當時互聯網企業的慣用招數,在年初時用高薪高待遇吸引人才拉起一大幫人,以期集中優勢一舉攻破一個新賽道,但是發現到了年底不行,就迅速收縮,根本不會影響公司核心業務。
互聯網企業高舉高打是常態,如果做不起來,潰散也很快。以字節為例,大張旗鼓進軍某個領域,從錘子手機到大力教育,從本地直營中心到ohayoo游戲,字節永遠都在及時止損。及時割掉壞肉于公司而言,是正確的選擇,但對于員工來說,卻是無妄之災。
一次又一次的裁員潮,從側面表面互聯網人口紅利正在褪去,獲客成本走高,大部分企業的核心廣告業務收入萎縮。行業轉冷之后,很多企業只能再次尋找新的突破口,而每一次試錯的結果都是裁員。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