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彩妝品牌KATE凱朵要撤出中國線下渠道?
青眼獲悉,近期有大量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日本彩妝品牌KATE凱朵將于年底全面撤出中國線下渠道。就此情況,青眼第一時間向花王集團求證,但截止發稿未有回復。
不過青眼今日在武漢線下走訪發現,位于江岸區的永旺超市貨架上已不見KATE蹤影,部分屈臣氏也處于缺貨狀態。之前一度是佳麗寶彩妝支柱的KATE,自2010年進入中國至今已走過了12個年頭,竟還是敗給了市場?
傳KATE撤柜
回顧KATE的發展歷程。
1997年KATE成立于日本東京,隸屬于佳麗寶集團,以“No More Rules”為品牌slogan,被譽為“日本開架彩妝鼻祖”。
1998年,KATE開啟海外市場,后陸續進入中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韓國、泰國等十余個國家與地區。
2010年,KATE以屈臣氏為落點,正式進入中國市場;2014年,品牌從原有的佳麗寶天貓官方旗艦店獨立而出,開設了品牌旗艦店;2016年,KATE宣布啟動CS渠道,在百貨、專營店等進行布局;2018年,KATE官宣了品牌首位中國代言人彭于晏,并表示將持續加碼中國市場。
從KATE官網信息中可以看到,目前品牌在中國線下的主要銷售渠道多為屈臣氏、萬寧,以及以永旺為主的連鎖超市、百貨商超,店鋪遍及北京、上海、廣東、四川等全國30個省和直轄市、自治區。
▍截自KATE官網
可見,KATE在中國線下渠道的鋪設之廣。
但從今年10月起,在小紅書平臺上有關KATE即將撤柜的消息不斷。據網友描述,“聽說KATE要在年底全面撤出,所以所有柜臺都在清倉”“最愛的新骨干眼影現在都打骨折”……也因此,有一波網友受到清倉、打折的種草,趁此機會進行了小規模的囤貨。
▍截自小紅書(12月9日16時截圖)
對此消息,青眼第一時間向花王集團相關人士求證,但截止發稿并未得到回復。不過,有知情人士向青眼透露:“現在的說法是KATE從中國市場撤柜,日本總公司不受影響,但一切還是以官宣為準!
武漢永旺超市相關負責人同樣也表示:“確有此事!痹谇嘌墼儐柺欠裼蠯ATE產品售賣時,她經過一番翻找,最后在一個貨架下的抽屜里找到了KATE產品。針對品牌撤柜一事,她表示:“確實要撤了,貨賣不動,產品一直囤積,供應商之前也不怎么管,自然就下架了。”
▍KATE產品 青眼拍攝于武漢某永旺超市(攝于2021年12月9日18時)
在屈臣氏門店,KATE仍在正常銷售。但青眼發現,有部分KATE官方入駐的屈臣氏店鋪,目前品牌產品是缺貨狀態。比如位于武漢光谷大洋的屈臣氏店,已無法到線下門店自提KATE產品。
▍截自屈臣氏小程序
線上線下冰火兩重天
自KATE 1999年推出首款名為Flash Crush(眼影)發售后,并在隨后推出的眉粉、眉筆、眼線筆等一系列眼部彩妝,使得KATE成為了日本眼影的代表品牌。
KATE也一度是日本市場銷量領先的開架彩妝品牌,在武漢某屈臣氏KATE貨架上,還有著“日本連續15年銷售金榜”的宣傳字樣。
▍青眼拍攝于武漢某屈臣氏門店(攝于2021年12月9日下午18時)
但作為線下起家的品牌,如今KATE線下卻顯得十分冷清,相比之下線上渠道仍如火如荼。
據公開信息顯示,目前KATE線上代運營商為麗人麗妝。今年5月,抖音達人潘雨潤與麗人麗妝合作,推廣帶貨KATE粉底液,活動當日,KATE官方旗艦店粉底液熱門色號即告售罄。
今年618,KATE官方旗艦店累計成交額更是突破了1000萬元,銷售額同比增長13%;在剛剛過去的雙11活動中,KATE眼線液筆、眼線膠筆、粉底液同樣登上了麗人麗妝爆品熱銷榜。
▍截自麗人麗妝公眾號雙11戰報
在KATE天貓旗艦店中,品牌三色眉粉、粉底液等王牌單品月銷量均超過一萬,最高銷量達2.2萬+,在抖音旗艦店中,也有兩款KATE粉底液銷量過萬。但放到中國整體線上平價彩妝來看,KATE的表現并不算突出。
進口平價彩妝寸步難行
從今年雅詩蘭黛旗下彩妝品牌BECCA宣布倒閉,到資生堂作價45億元賣出其曾花費120多億收購的三個彩妝品牌,彩妝遇冷已是不爭事實。
有頭部美妝集團在背后支撐的彩妝品牌尚且如此艱難,更何況一眾進口平價彩妝。
在中國市場,近年來,面對國際品牌產品的全方位覆蓋和一定的品牌壁壘,國產彩妝品牌多以國潮風以及平價作為市場切入點,所以進口平價彩妝很難再以價格優勢突圍。
無論是疑似線下撤柜的KATE,還是線下大面積關店的伊蒂之屋,亦或是從去年以來便深陷破產危機的露華濃……國貨彩妝以更高的性價比、更快的產品迭代速度、更貼合國人皮膚與心理的產品定位以及更“無孔不入”的營銷手段,將進口平價彩妝的市場一壓再壓,線下渠道更是“寸步難行”。
線下之難,也難在線下渠道更迭。有調研數據顯示,目前,84.81%的消費者會選擇淘寶等電商平臺購買彩妝產品,小紅書等種草平臺也已是彩妝用戶最主要的信息獲取方式。
在此之下,彩妝在傳統渠道自然是“賣不動了”。有化妝品連鎖店老板介紹,當前門店彩妝銷售占比從巔峰時期的25%-30%下滑到了10%以下;而在專柜渠道,從去年伊蒂之屋全面撤出線下轉投調色師等美妝零售店,到今年眉妝品牌貝玲妃大面積撤柜,同樣顯示出進口彩妝的艱難。
當然,決定品牌生命力的最終還是產品與價格,但一直以來以性價比取勝的進口平價彩妝產品,如今的定位也顯得有些尷尬。
從線上看,據青眼情報消息,過去一年,全網彩妝產品成交均價為48.5元,銷售額TOP3的品牌是花西子、完美日記和圣羅蘭。而在KATE天貓旗艦店中,其單品價格最低為59元/盤的單色眼影,同為日本開架彩妝品牌的CANMAKE單色眼影筆售價同樣在59元/支;反觀國貨品牌,完美日記單色眼影官方最低售價僅為29.9元,橘朵售價為24.8元。
也因此,即使KATE、CANMAKE等品牌在線上能做到個別產品月銷過萬,與完美日記、橘朵的單品動輒月銷10萬+相比,仍是有不小的差距。
而在線下,屈臣氏渠道的KATE、美寶蓮等彩妝品牌,在定價上同樣普遍高于在調色師、WOW COLOUR等美妝集合店入駐的彩妝品牌。而美妝集合店在門店設計、產品陳列上也更加貼合新一代消費者的性格和喜好,彩妝消費者到店率更高。
可見,無論是在線上還是在線下,進口平價彩妝都失去了過往最重要的價格優勢。因此,也有業內人士評價道:“在線下渠道,進口平價彩妝的大勢已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