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下沉市場業績不漂亮
3月10日,京東集團發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Q4營收為2759億元,略高于市場預估的2749.4億元,同比增長22.99%。
利潤方面,京東2021年Q4凈虧損為52億元,這是京東自2017年盈利以來,從2021年Q3起連續第二個季度虧損;而全年凈利潤也被Q3Q4的虧損拖至由盈轉虧,為凈虧損39億元,遠低于分析師預期的盈利494億元。其中,大部分虧損來自于股權投資上的減值。
將股權激勵、投資性資產等相關公允價值損益從成本中扣除后,京東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Q4經營利潤為28億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2億元;但全年非公經營利潤為134億元,比起去年的153億元仍有14%的下滑。
在電商巨頭們經營數據普遍大幅下滑的情況下,京東2021年交出的答卷在對比之下已算及格。
去年,京東是資本眼中的“尖子生”,在阿里拼多多跌幅超過50%的時候,京東依舊穩定在20%左右。但本次財報發布當天,京東美股股價下跌15.83%,是其美股上市后單日最大跌幅,甚至比阿里發布去年年報時下跌的6.28%還要慘烈。
雖然,這多少受到當日中國證監會回應美國將5家中國公司列入退市風險這一事件所影響,但依然有一部分原因來自于,資本市場對此份財報中所透露出的京東的未來,看法不一。
01
下沉市場難拉新
對于京東來說利好的是,其主戰場自營業務依舊保持穩定增長。
財報顯示,京東的商品收入,也就是自營業務,在2021年Q4為2346.75億元,同比增長22.1%;2021年全年自營業務收入為8156.55億元,同比增長25.1%。
可見,一方面,京東的自營業務在消費意愿較低的大環境下,依然維持著基本盤。這是由于京東擅長的數碼3C,包括家電等品類,比起快消品來說更為剛需,且目標消費者能保持一定的購買力。
這一點在京東財報中有所體現,2021年,京東平臺中電子產品與家用電器收入為4925.92億元,同比2020年增加916.65億元;而其他日用百貨商品收入則為3230.63億元,同比增加721.11億元;二者增幅分別為22.9%與28.7%。
另一方面,在反壟斷背景下,禁止2選1后,京東迎來一波品牌回流,尤其是服飾、美妝等品類。大量商家迅速多渠道開店,這對京東在非優勢品類上以及平臺型服務的客戶管理上,都有一定利好。
抖音、快手等新晉直播短視頻電商平臺,對老牌電商平臺造成了一定沖擊。但徐雷認為,京東平臺中本身計劃性和家庭消費為主的目的性消費,占比較高,相對受(直播電商平臺)影響較低。
當前的直播短視頻平臺,無論是興趣電商還是其他名稱,所產生的訂單大多為用戶刷視頻時被“種草”所產生的沖動型消費。從消費場景上來看,京東的確與其沒有太多競爭,但從拉新入口上來看,打開頻次更高的內容平臺有更多的轉化機會。
京東此前也試圖通過內容種草從而拉新,2018年,基于微信小程序,京東推出改版后的“京東購物圈”。彼時的京東購物圈有點像小紅書,從2015年的社交電商形態轉變成內容電商,京東不僅大力招募頭部網紅,還定制了完整的扶持計劃。但很明顯,京東購物圈現在已經沒有什么聲量了。
京東業務中受直播短視頻電商平臺影響較大的部分,為其平臺模式下的廣告及服務收入。2021年Q4,該數據為222.39億元,同比增長28.3%;但在2021年前三個季度中,廣告服務收入的增幅均大于40%。
阿里同樣也在去年第四季度受到競爭對手的擠壓,客戶管理收入首次出現負增長。雖然京東在平臺型廣告服務收入方面仍處于發展期,體量約為阿里的1/4,依舊實現增長,但不可忽視的是,去年抖音GMV增長了800%。
新玩家正在從老牌玩家手中側面偷取消費者的訂單與商家的廣告費,這讓京東在增長上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在用戶數的壓力下,過去幾年,京東將下沉視為一項重要任務。2021年,京東新增用戶的70%來自于下沉市場,2020年更是有80%的新增用戶都是來自于此。
但目前來看,京東去年在下沉市場中所做的努力增倍,但效果卻在倒退。
先看財報數據,2021年全年京東所支出的營銷成本為387億元,比2020年增長了42.7%。但營收、用戶數增幅和營銷投入增幅并不成正比。京東2021年的年度活躍用戶數為5.697億,增加9780萬人,同比增長20.7%,年營收增幅為27.6%。
再來看新增用戶數中來自下沉市場的人數,根據70%的比例與新增9780萬人數計算,可得2021年京東新增的下沉市場活躍用戶數量為6849萬人,而2020年這一數字為8792萬人。這意味著,京東大力投入的下沉市場,用戶增速卻出現放緩。
02
押注全渠道
拉新方面增長乏力,那么下沉市場是否為京東帶來了實質上的營收?
據財報數據,京東新業務2021年營收為260.6億元,營業虧損達106億元,其中包括京東產發、京喜、海外業務及技術創新。由于2020年財報中該數字的統計口徑不同,我們難以推測京喜這一下沉市場的主打業務具體花了多少錢,但保守估計也在數十億元級別。
不像阿里對于淘特那般大肆宣傳,京東在近些年對于京喜變得低調起來。“京喜事業群”已經不再被京東于“業務摘要與亮點”中提及。
除了占有微信一級入口的京喜社交電商,京喜事業群中還包括社區團購平臺京喜拼拼,賦能小店的京喜通。
從財報中新業務的虧損幅度來看,京東在去年大熱的社區團購項目上,比起其他巨頭,投入相對少一些。但這也導致京喜拼拼比起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競爭對手來說,去年沒能形成規模上的護城河。在公開報道中,去年下旬,京喜拼拼陸續撤出福建、甘肅、貴州、吉林、青海等多個省份。河南一位京喜拼拼供應商對36氪-未來消費稱,單日供貨量從去年高峰時的幾千件縮至百件。
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上,徐雷在談及京喜時表示,通過一時間砸錢建造出的壁壘不長久,京東將把該業務的時間周期拉長至5-10年。
即時零售業務是京東2021年的另一發力點,這方面主要指京東到家,包括即配業務與改造實體商超。財報顯示,京東已經引入沃爾瑪、永輝等370多家商超,覆蓋超34000家門店,小時達服務覆蓋全國400多個城市。
在徐雷看來,全渠道是京東零售的一大戰略,而大商超是京東滲透最好的線下渠道,據徐雷透露,目前京東的商超品類已經接近盈虧平衡。
京東在線下實體店的探索還包括其自營生鮮超市七鮮。去年12月22日,京東七鮮新負責人鄭鋒明確表示,2021年是京東全渠道的沖刺年,而七鮮承擔全渠道增長的重要角色。
但目前以商超為首的實體零售企業,仍處于下行通道中,整個業態都處于持續結構性調整中,即便是最早作為新物種殺入這一領域的盒馬,也未能完全逆轉行業頹勢,至今未實現全面盈利。對于七鮮來說,其面臨的壓力會更大。
總的來看,京東這一季財報表現,穩住了自己的“基本盤”,但也顯露出其在探索新曲線上的迷茫。
讓一些投資人擔憂的問題在于,下沉市場和實體零售這二大公認的發展出路,京東能取得與其不惜重金“押注”相匹配的回報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