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姐妹品牌敗走中國,快時尚還能統(tǒng)治女孩的衣柜嗎?
7月31日,Zara的三個姐妹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同時關閉了天貓旗艦店,標志著這三個品牌從中國市場徹底離開。
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天貓旗艦店的閉店公告
Zara的“三姐妹”的離開有跡可循。早在疫情前這三個品牌就啟動了關店計劃,2016年至2019年,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共關閉了約50家中國門店,2019年Stradivarius的門店數量僅剩2016年的一半。2021年初,母公司Inditex就宣布要關閉這三個子品牌中國的全部線下門店,僅保留線上銷售渠道;而在一年后,線上銷售渠道也關閉了。
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過去的線下門店
快時尚在中國市場的退場并不是新鮮事,美國大眾時尚品牌Forever 21于2019年退出中國;2020年3月,Gap集團旗下快時尚品牌Old Navy宣布撤離中國,2020年7月,入華僅一年的英國快時尚品牌Superdry宣布退出中國;2022年4月,H&M旗下的低價快時尚品牌Monki敗走中國市場……
2019年退出中國市場的forever21
相比于曾經在中國市場叱咤風云,“統(tǒng)治年輕女孩衣柜”,如今快時尚品牌的黯然退場多少顯得有些唏噓。在天貓旗艦店即將閉店的消息傳出后,Bershka、Pull&Bear、Stradivarius三個品牌曾經的粉絲們也對它們的離開表達了惋惜。
不過在婉惜聲外,很多消費者的真實感受也暴露了快時尚品牌敗走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快時尚的“快”,另一面就是質量堪憂。
根據一些為快時尚品牌供貨的供應商的說法,品牌方給供應商提的唯一要求就是,版面面料要保證,要有時尚度,但對于那些看不到的地方,就不會要求質量,“把一些衣服的口袋翻出來,就會發(fā)現(xiàn)做工很粗糙”。
衣服質量的問題僅僅是歐美快時尚品牌競爭力缺乏的一個表現(xiàn),在高速發(fā)展且內卷嚴重的中國服裝市場里,大量新興的服裝品牌、本土快時尚品牌的崛起正在逐漸蠶食歐美快時尚品牌的市場。
本土快時尚品牌Urban Revivo成為今年618天貓女裝銷量第一
這些本土品牌更懂中國市場,更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相比于傲慢、不愿意接受本土化的歐美快時尚品牌,本土品牌能夠提供更好的質量、更低的價格、更多樣的風格,還能滿足如今中國消費者對國潮產品的消費取向。
國潮服裝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喜愛
不僅如此,本土品牌也更能適應中國服裝行業(yè)環(huán)境的轉變。與電子商務一同發(fā)展起來的本土品牌在數字化營銷、直播帶貨、社區(qū)營銷、網紅營銷等方面經營的風生水起,相比較而言,歐美快時尚品牌在這方面就顯得有些滯后。
甚至,歐美快時尚品牌最引以為傲的“快”也正在被趕超,比如中國快時尚品牌SHEIN憑借聚攏了上千家的中國生產供應商,將出貨速度控制在7天以內,出貨周期比歐美快時尚品牌幾乎短了一半。
不過,歐美快時尚品牌也開始了自救之路。部分快時尚品牌開始向高端轉型,例如Zara和H&M正在考慮增加皮革和羊毛等高檔面料的使用,優(yōu)衣庫與米蘭奢侈品牌MARNIGAP合作聯(lián)名,提升高端產品的占比。同時,快時尚品牌也將下沉市場作為破局之處,今年5月以來,優(yōu)衣庫就在浙江樂清、嵊州 、湖北荊門、安徽淮南等二線以下城市接連開店,F(xiàn)orever 21將重返中國的首家店開在了江蘇泰州靖江印象城,二店也選在了三線城市江蘇鹽城。
優(yōu)衣庫在浙江樂清的門店開業(yè)剪彩儀式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