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神話敷爾佳,跑不動了嗎?
靠著網紅產品冷敷貼、綠膜、蝦青素和積雪草面膜,敷爾佳以80%以上的毛利率,獲得了接近50%的凈利率。醫用面膜的盈利能力,居然比肩茅臺。
但是,令這家東北企業苦惱的是,醫用面膜算是一個特殊場景下的細分市場,天花板不高。再加上公司長期輕研發、重營銷的策略,拳頭產品難以長紅,推新品又陷入費用漩渦。
惡性循環,已經讓敷爾佳慢了下來。
01
快速崛起
敷爾佳謀上市,讓市場為之側目,畢竟,東北好不容易來了一支消費股。
其實,早些年,敷爾佳的前身華信藥業,還只是一家藥品銷售企業。
1996年成立于哈爾濱的華信藥業,主要經營哈三聯(002900.SZ)生產的注射用長春西汀、注射用利福霉素鈉等藥品的批發業務,實際控制人為張立國。
2012年起,專業皮膚護理市場整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華信藥業發現了這一趨勢,將皮膚護理產品調整為公司的發展方向。
華信藥業與合作方攜手,2014年底完成“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的研發。由合作方進行產品注冊并負責生產,華信藥業取得“敷爾佳”商標,以該品牌對外開展營銷、推廣和銷售。
2016年,哈三聯取得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的產品注冊證,當年9月開始成為華信藥業的獨家生產合作方。
次年,華信藥業實際控制人單獨成立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接華信藥業的皮膚護理產品業務相關業務。
2021年初,敷爾佳換股收購張立國旗下公司敷特佳100%股權。在此之前,敷特佳從哈三聯采購產品銷售至敷爾佳,與公司存在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
與此同時,獨家合作方哈三聯以其持有的北星藥業100%股權向敷爾佳增資,完成后持有公司5%的股份。
這項收購,讓敷爾佳新增化妝品和醫療器械生產業務,擁有研發、生產和銷售各環節的完整產業。不過,這也給公司帶來了5.66億元的商譽。
02
盈利強,但增長難
2021年9月,敷爾佳披露IPO招股書,向創業板上市發起沖擊。在多輪問詢、數次更新招股書后,終于將要在9月8日首發上會。
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兩大品類,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圍繞透明質酸鈉和膠原蛋白,以貼、膜產品為主,還推出了水、精華及乳液、噴霧、凍干粉等其他形態。
2020年,公司貼片類產品銷售額在貼片類專業皮膚護理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21.3%。其中,醫療器械類敷料貼類產品市場占有率25.9%,排名第一;功能性護膚品貼膜類產品占比16.6%,市場排名第二。
就算你沒有用過敷爾佳的修復貼,也大概率在各大渠道看到過它的推廣?恐〖t書種草,以及在各大平臺推流量和直播帶貨,敷爾佳的多款面膜被打造為網紅單品。
網紅特質,讓公司獲得了極強的盈利能力。2021年,公司綜合毛利率81.95%,與核心同行貝泰妮、創爾生物、華熙生物等公司相比,高出一大截。
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16.50億元,歸母凈利潤8.06億元,凈利率達到驚人的48.85%,在行業內一騎絕塵、無人能及。
在超強盈利能力的基礎上,公司分紅的時候也是頗為大方。2019年度、2020年度分別現金分紅1.2億元和9.22億元——報告期居然就分配了10.42億元的現金股利。
但是,最近幾年,敷爾佳卻遭遇了增長危機。公司完成重組后,最近兩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8.07%、4.08%,歸母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2.00%和24.38%。
今年前三季度,預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5%至12.0%,剔除近億元的補助后,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預計僅為0.5%至7.0%。
其中,醫療器械業務規模平穩,化妝品業務2019年-2021年收入分別為4.24億元、7.05億元、7.22億元,增速大幅放緩,再加上盈利能力的下滑,這意味著,敷爾佳的業績神話,已經開始松動了。
梳理后發現,專業皮膚護理市場趨勢未改,上市公司貝泰妮和華熙生物,均保持了業績的持續高速增長。
03
輕研發,重營銷
為何只有敷爾佳遭遇增長瓶頸?
根本原因在于,敷爾佳深度布局的專業護膚貼片市場,是一個特殊場景下的典型細分市場,天花板明顯。
最近幾年,公司旗下拳頭產品冷敷貼、綠膜銷售額下滑,蝦青素傳明酸修護貼增長停滯,所幸公司順應潮流推出新品積雪草舒緩修護貼,這才保住了整體銷售額。
大單品戰略難以維系,在此趨勢下,公司本應加大研發投入,進行產品更新,重續冷敷貼和綠膜的輝煌。
相反,公司的研發投入極低,2019年-2021年分別為60.39萬元、147.97萬元以及524.29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04%、0.09%及0.32%。
2021年,貝泰妮研發費用1.13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56;華熙生物研發費用2.84億元,占比5.75%。
截至2021年底,敷爾佳員工總數441人,其中研發人員僅6人,完全沒辦法和同行業公司比。
其實,敷爾佳的成功,很大程度依賴于早期的那位不知名合作伙伴,以及后期的哈三聯,公司在技術層面的優勢并不大。
之所以能在消費市場快速崛起,最主要的原因是依托互聯網平臺的成功營銷。
以2021年為例,公司宣傳推廣費2.36億元,大部分花到了電商平臺的服務費和推廣費上。
敷爾佳應對增長危機的方法,比較直接,推出新品牌卉呼吸,投入營銷費用,希望以新產品的拉動業績增長。
同樣的故事會不斷上演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