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賬16.2億、停止“燒錢”,Keep二度遞表港交所
在招股書失效不久后,Keep二度遞表港交所,足見其上市心切。
根據Keep最新更新的招股書,2019-2021年,Keep總收入分別為6.63億元、11.07億元和16.2億元。截止到2022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4.17億元人民幣。同比2021年第一季度3.03億元增長37.6%。
Keep介紹,營收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自有品牌運動產品以及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的收入增長。
招股書顯示的另一大變化為Keep今年一季度大幅停止“燒錢”,使得虧損大幅收窄。2019年到2021年,Keep調整后凈虧損額分別為3.66億元、1.06億元、8.27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Keep經調整凈虧損1.55億元,相比上年同期2.37億元大幅收窄。
這是源于,今年一季度,Keep營銷開支占收入的比重從去年同期的81.9%降至35.3%,使得經營虧損最終收窄了26%。
此前曾有相關知情人士透露,創始人兼CEO王寧等管理層希望Keep最早在2021年上市,最晚在2022年上市。今年,Keep能如愿上市嗎?
Keep靠硬件、運動產品“養家”
在王寧心中,Keep不是什么健身應用,而是一個生活方式品牌,他想對標的企業是耐克——菲爾·奈特從未把公司僅視作做鞋或做衣服的公司,而是看得更遠。
目前Keep收入主要由自有品牌運動產品(智能健身設備和配套運動產品)、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廣告及其他服務組成。
來源:Keep招股書
從此次更新的招股書來看,自有品牌運動產品依舊支撐起Keep營收的大半壁江山,2019年~2021年分別實現營收3.96億元、6.37億元、8.72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自有品牌運動產品收入達2.1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營收占比略有下降。
Keep智能硬件產品包括跑步機、動感單車、手環等,其能夠與Keep線上內容實現數據打通,幫助用戶更好地訓練。其他配套運動產品包括瑜伽墊、啞鈴、運動服飾等,可以為用戶提升整體運動體驗,并有助于加深Keep用戶的品牌認知。
keep健身裝備和運動服飾 來源:Keep招股書
截至2022年6月30日,Keep累計賣出大約10.8萬臺Keep智能單車、150萬條Keep手環、100萬臺Keep智能秤、19.7萬臺跑步機,以及大量的啞鈴、瑜伽墊等健身設備和緊身衣、緊身褲等運動服飾。
其中,智能單車和瑜伽墊兩項成績尤為突出。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按商品交易總額計算,Keep已成2021年中國最大瑜伽墊品牌,市場份額占比達14.9%;同時,Keep的智能單車累計銷量在中國智能單車市場中排名第一。
Keep線上健身內容主要包括錄播課和直播課,分別有內部開發、第三方(達人和其他內容提供者)生產等。2019年~2021年,Keep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分別實現營收1.51億元、3.38億元、5.58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這部分收入達1.6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營收占比略有上升。
Keep如何解渴流量焦慮
流量焦慮是互聯網企業無法回避的難題。將時間撥回2017年,蘋果CEO庫克在中國參觀了兩家特殊的企業ofo和Keep。彼時,庫克向王寧拋出一個問題:你怎么鼓勵用戶堅持運動?王寧回答說,主要是通過時間約束、app激勵等產品策略。彼時Keep 有 8000 萬用戶,用戶之間也能產生互相的激勵,這也是 Keep 保證日活的手段之一。
隨著用戶體量擴大,王寧要做的遠不止上述策略,近兩年,Keep一方面留存已有用戶,增加用戶粘性,另一方面,也在拓寬內容邊界,吸引更多的健身用戶加入。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Keep平臺上共有16500節錄播課,涵蓋各類健身類別和難度,提供內容包括力量訓練、有氧運動、舞蹈、跑步、拉伸、瑜伽、普拉提、冥想和太極。
先來看最新用戶數據。2020年、2021年和截至2022年上半年,Keep平均月活躍用戶分別為2970萬、3440萬和3770萬,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并且于2022年第二季度平均月活躍用戶達到4108萬。
來源:Keep招股書
Keep平均月度訂閱會員數由2019年的77萬增長至2021年的330萬,會員滲透率由2019年的3.5%增加至2021年的9.5%。2022年上半年,Keep平均月度訂閱會員數為367萬,會員滲透率為9.7%。
月平均會員留存率則呈現一定下降。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6個月,Keep的月平均會員留存率分別為70.8%、73.3%、71.7%和69.4%。
為了緩解流量焦慮,Keep在2021年曾大舉“燒錢”。招股書顯示,2020年銷售及營銷開支占總收入的百分比由2019年的44.6%減少至27.3%。2021年,或也是為了沖擊上市,Keep這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百分比為59%,相應地,Keep的虧損額達到8億。
此前,Keep頻繁出現在頭部主播直播間,并冠名贊助了《吐槽大會》、《向往的生活》等多個熱門綜藝。去年八月,Keep還簽下演員易烊千璽,做自家品牌代言人。
招股書中,Keep稱為了提高營銷效率,戰略性減少了與綜藝節目合作的一般品牌活動及短視頻平臺獲取的支出,并加大了于應用商店的推廣及用戶獲取力度。此外,Keep還擴大了社交媒體的影響力,推廣內容及服務,包括虛擬體育賽道。
3億健身人群能否撐起一個IPO
根據灼識咨詢報告,2021年中國的健身人群為3億,為世界之最,預期到2026年將達到4.2億。
2021年按照月活用戶及用戶完成訓練次數計算,Keep是中國最大的線上健身平臺;中國70.1%的健身人群知道Keep APP,Keep品牌在健身應用程序中的凈推薦值最高。
八年時間里,Keep已然成長為健身圈的獨角獸,但站在港交所門口,它的商業化也面臨著極大考驗。
某投資機構高管Harry曾對新浪科技表示,Keep現在的困局是,需要耐著性子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而不是橫沖直撞。自律的人都用Keep,但是賺不到這些所謂自律人的錢,這對于Keep來說很致命。
如今支撐起Keep半邊天的自有品牌運動產品也需直面巨頭競爭。在智能健身設備領域,小米、華為等企業也在智能健身領域深入布局,推出手環、手表、體脂秤、跑步機等系列產品。在配套運動產品方面,Keep不僅要與李寧、耐克等傳統運動服飾同臺競技,還要進一步培養用戶對Keep運動產品的成熟心智。
隨著用戶體量擴大,Keep需要一方面增強老用戶粘性,防止用戶流失,另一方面需要提供更廣泛內容吸引新用戶,這要求Keep做好取舍和平衡。
今年以來,Keep選擇用更加輕量的方式布局線下。在Keep春響溝通會上,悉Keep優選健身館計劃再升級,計劃聯合100家健身館,將團操課打造成傳統健身房流量中心,同時宣布招募500名教練,完善人才體系搭建。
Keep空間事業部總經理李崇欣介紹,對Keep來說,相比于自營店,這是一種更輕量級的運營方式,極大提升運營效率。“在沒有房租等情況下,我們可以將價格拉到49元,給用戶一個線下低門檻運動的機會。就像咖啡在中國的真正普及不是星巴克完成,而是瑞幸,更低的價格才能讓用戶隨時隨地都可以得到它,我們也希望做這樣一件運動普惠的事情,讓大家可以隨時低門檻運動起來。”
在招股書中,Keep方面表示,當下的Keep定位運動科技平臺,通過人工智能輔助的線上運動內容、個性化訓練計劃及配套運動產品為用戶提供全面的一站式健身解決方案。在此背景下,沖刺港股“運動科技第一股”的同時,Keep也正在發力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運動運營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