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周六福如何洗去“山寨”標簽?
來源/潮汐商業評論
撰文/Kyra
編輯/Ray
圖源/周六福官微
“無三金,不成婚”,在傳統觀念里,凡是重要場合,總少不了穿金戴銀。
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Kevin,周末帶女朋友去挑三金,平時幾乎不買金銀珠寶的兩人犯起了愁,珠寶城內放眼望去,周大福、周六福、周生生、周大生、周百福、周金生……讓人眼花繚亂,幾乎全是姓周的珠寶店。
“到底哪家才是最正宗的呢?都是金子又有什么區別?”Kevin不禁疑惑起來。
Kevin突然想起來,前幾天好像手機上有彈出周六福的新聞來著。拿起手機翻了翻沒找到,“算了,還是先進去看看吧。”Kevin說著走了進去。
Kevin不知道的是,周六福近日是第三次謀求上市,在資本市場引起了一波關注,目前向深交所遞交了IPO材料,首發申請已獲深交所主板受理。
本次IPO,周六福擬募資14億元,用于營銷網絡擴建、電商平臺升級、品牌營銷及門店綜合能力提升和補充流動性資金。
據媒體報道,周六福首次遞交IPO是2019年,由于保薦機構和審計所卷入“康美案”,IPO項目被迫中止;在更換保薦機構后,周六福于2020年10月,再次申請IPO,首發上會被否。
證監會發審委曾對周六福的加盟模式收入占比超過80%、多起商標權糾紛、存貨較大且增長較快等問題提出過問詢。
如今這些問題,周六福是否已經完美解決了呢?第三次IPO,又能走多遠呢?
01
曾伴隨爭議起家
目前,我國的珠寶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攀升,2018年我國珠寶市場規模為6965億元,同比增長6.71%,預計2024年有望達到14196億元。
2019年行業CR5為19.4%,其中周大福、老鳳祥、老廟黃金、周生生、周大生市場份額分別為7.1%、6,9%、3.0%、1.35、1.1%。
擁有巨大規模的珠寶市場,在大多數人看來,好像被周姓人包圓了。大多數人覺得,珠寶店姓周,大概率就是創始人姓周的緣故。
事實上,“周氏”珠寶中,大部分創始人都不姓周,比如周六福的創始人姓李,周金生創始人也姓李,周百福由張氏家族創立,周大發創始人則姓任。
“周氏”珠寶鼻祖周大福的歷史最久遠,可以追溯到1929年,前身是位于廣州河南洪德路的“周大福金行”,主要經營傳統的黃金飾品,其創始人是廣東順德商人周至元。于2011年12月,在香港上市,是目前港股市值最大的珠寶公司,約1600億港元。
周生生是在稍晚一點的1934年由創始人周芳譜創立,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珠寶公司,目前市值約56億港元。
周大生則更晚一點,由周宗問創立于1999年,在2017年登陸深交所,目前市值約140億元。
周六福的出生與之不同,創始人并不姓周,起初是2002年由李偉柱在素有“珠寶界的華強北”之稱的深圳水貝開了一家珠寶鑲嵌工廠,2004年李偉柱與李偉蓬兄弟二人開始正式經營“周六福”珠寶品牌。
周六福與老字號,周大福、六福珠寶也沒什么關系,或許關于周六福的爭議,從取名創立那一刻就寫下了伏筆。
雖然,創始人并不姓周,但是周六福卻注冊了很多“周氏”商標。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境內注冊商標211項、境外商標權68項,其中絕大多數都使用了“周六福”字樣。
由于與眾多品牌名稱過于相似,周六福深陷商標糾紛。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周六福涉及的近500條法律糾紛中,有300多個侵害商標糾紛相關案件。
對于商標糾紛的問題,周六福曾表示,對于市場上其他“周氏”珠寶品牌,只要是合法經營的,我們都愿意與其良性競爭,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但資本市場并不允許這類糾紛長期存在。兩年前發審委問詢中,重點提到了周六福商標、品牌保護等問題,要求其說明主要商標的取得及使用情況、多起商標權糾紛的原因等。
如今看來,關于商標糾紛的問題,周六福并未有效解決,這對周六福未來的上市進程或存在一定影響。
02
加盟模式“喜憂參半”
除了商標糾紛曾被發審委問詢之外,加盟模式收入占比過高也是被問詢的重點。
發審委曾指出,周六福加盟模式下實現的收入占比超過80%,銷售模式是否符合行業慣例;加盟商和周六福是否存在實質和潛在的關聯關系等問題。
據了解,周六福的業務模式以加盟店為主,自營店占比較少。截至2021年年底,周六福擁有加盟店3694家,自營門店僅70家。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周六福分別實現營收21.82億元、20.01億元與27.08億元,其中加盟模式營收占比分別為82.05%、66.77%與57.45%。從數據占比可以看出,加盟店收入占比近幾年呈現逐年下滑趨勢,但依然是企業的主要營收來源。
另外,向加盟商收取服務費是重要來源,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服務費的收入占總收入比例分別為17.28%、24.05%、30.59%,比重逐年遞增。
這使得周六福在行業中的整體毛利率大大提升,2019年至2021年,周六福的毛利率分別為36.27%、37.62%及34.92%,遠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25%左右的平均水平。
周六福似乎也意識到加盟業務占比過高的問題,在招股書中稱,加盟模式使公司能夠快速占領市場,符合公司所處的品牌發展階段及公司所制定的“渠道優先”戰略要求。但也承認若發生加盟商大規模地自主撤店停止經營或轉換品牌、無法續約店鋪租賃合同或聯營合同等情形,公司的經營發展會受到影響。
另外,據媒體報道,在周六福卷入的訴訟中,有不少是加盟店惹得“禍”。
2017年2月,深圳東門周六福門店因顧客投訴被工商管理部門查封。此后,周六福發布公開信稱,門店被查封主要是該加盟門店上柜的個別產品和其他品牌產品存在雷同,與產品質量無關。
2018年初,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對上海市生產和銷售的貴金屬制(飾)品產品質量進行專項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周六福生產的周六福足金項鏈在貴金屬質量、標識項目方面被檢出不合格。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顯示,2019年3月22日,周六福旗下某加盟店因未明碼標價,被點名批評。
2020年6月19日,周六福某加盟店又因存在貿易計量違法行為,被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寶安監管局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并罰款1000元。
近日,網上一段視頻也引起了人們對周六福的關注,一男生在周六福購買純金飾品,付款后發現是18K金,要求退貨無果。
導購表示,在購買過程中,已為其介紹產品材質為Au750,行業里都以此指代18K金。而顧客并不知道“Au750”代表含純金量為75%的合金。
由于信息不對稱,周六福門店相關人員拒絕退款。雖然此事最后在市場監管局的介入下,已經解決,但是在新浪黑貓投訴上,由于門店誘導消費,店員銷售不專業導致客戶損失的情況并不少見。
可見,加盟模式讓加盟商擁有較大的經營自主權,而品牌方的管理能力輻射不足,將導致部分門店發生經營混亂、消費糾紛等問題,對品牌的整體價值形成負面影響。
雖然周六福已在大力開展自營業務,但加盟店占比過重的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美解決的,周六福也只能徐徐圖之,這仍然是上市路上的一大阻礙。
03
如何講好新故事?
為了擺脫對加盟店的過度依賴,周六福在有意降低加盟店的營收占比,在加快自營業務的發展上,電商渠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招股書顯示,電商業務收入從2019年的2.83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7.62億元。在整體主營業務中的占比從2019年的12.95%提高到2021年的28.14%。
并且,周六福也在積極探索直播帶貨,開拓特色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相互賦能的方式促進品牌運營和發展。2021年度,京東和唯品會成為前五大客戶中的前兩位,合計占比營收超過8%。
招股書顯示,此次擬募集的14億元資金中,周六福擬將6.82億元用于營銷網絡擴建項目;1.09億元用于電商平臺升級項目;2.68億元用于品牌營銷及門店綜合能力提升項目;補充流動資金3.41億元。與上一版招股書相比,電商平臺升級和品牌營銷、門店綜合能力提升為新項目。
雖然電商業務的發展向好,但是搜索京東上周六福珠寶旗艦店可以看到,銷量最高的一款黃金手鏈好評度為97%。仍也有一些消費者評價道:“品質太差,戴著戴著就斷了”;還有消費者稱:“第一天戴就斷了”;更有消費者吐槽該店售后服務差。
在黑貓投訴上,關于“唯品會商家售賣假貨,抖音周六福賣假貨,產品有明顯瑕疵,實物與圖片不符”等的投訴信息也不在少數。
圖/周六福官微
這或許也與周六福的生產模式相關,據其第一次披露的財報顯示,2017-2020年上半年,其委外加工的成本分別占其總加工成本的76.77%、88.51%、92.87%和96.64%。
雖然新招股書未披露委外加工的比例,但是從生產研發上或許可以略窺得一二。
2019-2021年,生產研發投入僅為266.45萬、402.27萬和984.43萬,研發費用率分別為0.12%、0.19%和0.35%。研發投入明顯較低,存有明顯輕研發的商業模式外,雖然委外加工可以降低投入,但在產品質量以及消費者端的投訴方面,可以看出周六福表現并不盡人意。
在市場人士看來,品控問題的出現,導致品牌口碑逐漸下滑,長此以往對周六福而言并不是件好事情。
除了口碑一般、加盟模式存有諸多不確定性外,周六福研發能力上的缺失也使其在產品創新上處于弱勢。據悉,目前周六福的產品生產和設計主要通過與外部專業珠寶供應商共同合作來完成。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珠寶市場整體增速有所放緩,而發展時間較短,時常陷入“山寨”爭議的周六福,如果創新能力不過關,勢必會落后于競爭對手,更無法讓人心甘情愿為其買單。
黃金珠寶產品,在大多數人眼里都不是日常高頻購買的普通商品,作為起家就充滿爭議的珠寶企業,周六福更應該注重產品設計和質量的問題。
雖然消費者會青睞那些歷史悠久的知名品牌,但也會為創意產品買單,說到底珠寶商品最終能吸引消費者的就是設計和質量,在大力發展自營電商業務的同時,在設計上加大投入,不斷創新的同時嚴把產品質量的關,對加盟店加大管理和約束,在發揮好加盟店優勢的情況下,再去擴大自營業務,才是周六福發展路上的關鍵。
在商場逛了好幾圈之后,Kevin對“周氏”珠寶有了大概的了解。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更知名一點的品牌商購買,“終究還是覺得百年的老字號更有保證一些,還是上市企業,更放心”。
不過這也沒什么,消費者選擇各有不同,但英雄不問出處,市場留給周六福的機會還有,最終仍要憑實力“洗白”。
商業就是這樣。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