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樹直播有多雷人,老國貨就有多焦慮
來源/新零售商業評論
作者/考拉是只鹿
椰樹又上熱搜了,這一次是因為直播。
近日,老牌飲料品牌椰樹集團在抖音開啟了直播帶貨。
一排穿著緊身裙、前凸后翹的性感美女站在鏡頭前,邊跳舞邊展示椰樹集團的產品,直播內容涉嫌打擦邊球和低俗營銷。10月5日,椰樹集團的直播數次被平臺直接掐斷。
一夜之間,椰樹集團迅速登上熱搜,引發眾多網友熱議。針對此次直播風波,椰樹集團相關人員回應稱暫時不了解相關情況;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則表示,正在研究處理方案。
殺入直播帶貨渠道的椰樹,第一次直播就選擇了最博人眼球的方式,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椰樹想要流量。
隨著Oatly燕麥奶、椰子知道零糖椰汁、即杏杏仁奶等眾多植物飲料品牌加入食品飲料賽道,成立34年的椰樹感受到了濃濃的中年危機。這一次,他們又雙叒用起了黑紅的老辦法。
椰樹的焦慮并不是個別現象,許多老國貨品牌都紛紛陷入了重重焦慮之中。
競爭環境的慘烈已經不可避免,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如何才能保住原有市場地位,贏得年輕消費者呢?椰樹慣用的營銷套路還管用嗎?新國貨又有什么新招式值得老大哥們學習呢?
01
擦邊球的焦慮
盡管椰樹集團的直播引發了巨大爭議,但大家不約而同地表示,這對于椰樹集團而言只不過是常規操作。畢竟,當年椰樹再度走入人們視野,憑借的便是同樣雷人的“從小喝到大”廣告臺詞和露骨的美女廣告畫面。隨后,椰樹集團遭到海南工商部門的調查。
椰樹集團創始人王光興曾直言不諱地表示,椰樹的廣告審美屬于直白告知型,將椰樹牌椰汁的賣點用畫面和語言告知消費者,同時用配色來增強產品信息的傳達。確實,這一營銷風,椰樹已經堅持了30多年。
圖源海南椰樹集團官方微博
或許是犯錯成本太低,這么多年來,椰樹在擦邊球營銷上可謂屢罰屢犯,屢犯屢罰。然而,這同時意味著,椰樹的營銷牌一直活在過去。而被時間封印的,除了椰樹的營銷策略,還有公司的產品和發展。
從產品端來看,椰樹集團的產品始終被限制于椰子相關的范疇內。目前,椰汁仍是椰樹的主打產品,所謂的新品也就是帶椰果的椰汁,其次是椰子水。
2007年后,椰樹也曾推出過礦泉水、涼茶、石榴汁等新產品,然而除椰汁以外的產品線可以說是全軍覆沒、無一幸免,公司的研發和創新能力頗有些令人汗顏。
從渠道端來看,椰樹選擇了一條道走到黑,至今一直極度依賴線下渠道。我們似乎很難想象,在如今電商已經極度發達的時代里,椰樹僅在京東開設了自營旗艦店。
產品和渠道的不給力直接體現在了賬面上。
根據歷年海南省民營企業百強公示,2014~2021年,椰樹集團的營收分別為44.5億元、43.36億元、40.21億元、41.57億元、39.16億元、43.29億元、38.96億元和46.16億元。
可以看出,椰樹集團近八年來營收一直徘徊在40億元上下的水平。盡管2021年反彈至45億元上方,但仍與王光興幾年前提出的百億目標相去甚遠。而這個目標,王光興也早已閉口不提許多年。
據億歐智庫統計,從2019年7月~2021年8月,共有10個本土植物奶初創品牌拿下了17輪融資。
如果我們對比一下20多年來的市場變化,數字就顯得更加觸目驚心。1999年,椰樹旗下果汁產品在果汁飲料市場的占有率達到75%,在植物蛋白飲料市場的占有率為50.3%;到了2019年,我國植物蛋白飲料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1266億元,其中椰汁飲品占到12%,而椰樹牌椰汁占比僅為26.32%,這也就意味著,在20年的發展過程中,椰樹的市占比幾乎下降了50%左右。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椰樹此次的“自衛反擊戰”再度選擇土味甚至可能涉及低俗的營銷方式,只能說明,在品牌看來,這一套路對市場推廣最為行之有效。有報道稱,“從小喝到大”廣告詞推出后,椰樹集團當年的銷量提升近13%。
然而,一成不變的營銷和一成不變的產品一樣,終究會引起消費者的審美疲勞。而常年的“自損”行為也在不斷蠶食品牌價值。
第三方數據分析平臺顯示,目前椰樹集團抖音賬號有6.9萬粉絲,10月1日~5日共進行了8場直播,累計觀看人次有33.42萬,上架商品11個,場均銷售額在2500~5000元左右,這一成績實在算不上合格。
時代變了,競爭對手變了,市場變了,剩下的是原地踏步的椰樹。如果有一天,消費者提到椰樹時,只能記起雷人的廣告,卻不再想買一罐椰樹牌椰汁,這真的是品牌想要看到的嗎?
02
老國貨刷嫩漆
很多人說,椰樹老了。
椰樹確實老了,老的不只是椰樹,還有眾多“全國馳名商標”。老國貨品牌們紛紛陷入了謀求流量的困局中。
而其中的不少,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打擦邊球的營銷方式。品牌的意圖簡潔明了,因為這樣的營銷方式最能博眼球,也最能制造爆點。至于是否會對品牌形象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它們似乎并沒有那么在乎。
今年4月,衛龍就因為印有“約嗎”“賊大”“強硬”的爭議包裝一舉登上熱搜。隨后衛龍火速致歉,并表示將停止生產此類包裝。而早在2016年,衛龍就被曝出在其天貓官方旗艦店發布“小哥,吃豆腐嗎”“鹵多了,看東西容易模糊”“足控福利”等廣告宣傳語,被質疑為惡俗營銷。
衛龍不知道這樣的包裝和營銷會引發爭議嗎?自然是知道的,而它要的也就是這樣的黑紅效果。
無獨有偶,與擦邊球廣告類似的還有洗腦式廣告,同樣也是許多國貨品牌的慣用方法。
從古早的腦白金廣告“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到恒源祥的魔性十二生肖廣告,再到鉑爵旅拍的“鉑爵旅拍,想去哪拍去哪拍”,洗腦式廣告以最直白的方式加深了人們的記憶點。
我們需要承認,無論是擦邊球廣告還是洗腦式廣告,它們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所有的營銷詞都沒有太多針對產品本身特質的介紹。
例如,腦白金早年在電視里循環播放的時候,人們只能隱隱約約感受到腦白金是一款針對老年人的送禮佳品,至于其真正的功效是什么卻并不太清楚。
因此,洗腦式營銷的背后都折射出了一點:對產品不夠自信。
這點同樣也是老國貨品牌們最擔心的——自己還贏得新一代消費者嗎?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解讀為,靠一味的擦邊球或者洗腦式營銷,真的能夠打動年輕人的心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新一代消費者所認同的一定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品牌,這種與時俱進不僅要體現在產品上,也要體現在營銷上。
老派如椰樹,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目前的椰樹缺的是什么?是新產品的熱賣,是線上渠道的匱乏。于是,椰樹選擇了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強強聯手。2022年4月,椰樹聯手瑞幸打造出了品牌成立34年以來的首款聯名飲料——椰云拿鐵。
椰樹×瑞幸,圖源瑞幸咖啡官方微博
單就這款產品而言,椰樹確實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椰云拿鐵的杯套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椰樹黑底+強烈對比色的風格,直接喚起了消費者對于童年味道的記憶。同時,椰云拿鐵也是瑞幸原有爆款生椰拿鐵的進階版,本身就具備強大的口碑和群眾基礎。正因此,椰云拿鐵自然是“皇帝女兒不愁嫁”,首發日就賣出了66萬杯。
這次的成功試水無疑給了陷入中年危機的椰樹一絲啟迪:吸引眼球的方式并非只有陳舊的營銷套路,而是多種多樣的。
時間是品牌的朋友,當年的新品牌經過時間的沉淀后,可以變成經典;經典品牌同樣也能無懼歲月的洗禮,再度重獲年輕。
03
新營銷很倔強
不難發現,國貨的焦慮,源于不進則退的危機感。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我們驚喜地發現,除了傳統的套路外,一部分新國貨選擇了更高階的發展模式:新產品+新渠道=新營銷。
首先從產品端出發,椰樹不妨看看國產體育品牌之光——李寧。
李寧雖然是老國貨,卻處處透出新國貨的生機。2018年紐約時裝周,李寧旗下的潮流運動副牌“中國李寧”依靠“悟空”系列,引領國潮風席卷國際T臺。
伴隨著眾多流量平臺的同步輸出,李寧一夜之間爆紅全網,一時間風頭無兩。如果我們仔細回想的話,正是從那時起,國潮風開始引發全民熱潮。與傳統的國產運動品牌不同,李寧所代表的不只是專業運動品牌,更是某種中國潮流服飾。
除了針對Z世代的中國李寧外,2018年起,李寧開始與QGhappy、EDG等電競團體簽約,一同打造李寧×EDG聯名系列產品,與電競粉絲進行互動,擴散運動圈層影響力。
另外,李寧也沒有忘記年輕人鐘愛的跨次元領域。2020年與QQ炫舞進行聯名,虛擬偶像IP星瞳和李寧創始人一同出現在“運動賽場“,為李寧品牌發聲。
李寧×QQ炫舞,圖源李寧官方微博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述的話,國貨產品端的求新求變必須“換湯也換藥”,針對年輕人的痛點下手,用更細分、更年輕化的方式擁抱Z世代。
接著從渠道端出發,椰樹需要認清,靠線下一條腿走路的模式一定是個死胡同。一個品牌的飲料得好喝到什么程度,人們才愿意放棄能夠送貨上門的線上渠道,而特意跑去商超,親自囤貨呢?這顯然已經不符合當下年輕人的購物習慣。
此外,單一的抖音直播也無法徹底打通線上銷售端。進軍互聯網,就意味著必須多平臺覆蓋。不同的流量平臺和電商對應不同的受眾,同時能夠根據大數據定位到感興趣的消費群體,唯有通過密集和精準的廣告、種草才能搶占市場。
2021年Q3,椰樹的線上銷售額已被新國貨品牌菲諾超過。如果再不抓緊發展線上渠道,在沉淀互聯網良久的對手面前,椰樹所面臨的外部壓力將越來越大。
以椰樹的競爭對手之一元氣森林為例,品牌在渠道端可謂煞費苦心。雖然是靠互聯網營銷在早已是紅海的飲料賽道打開了一片天,但元氣森林依然沒有忘記線下的重要性。
從去年起,元氣森林正式發力線下渠道。據介紹,元氣森林經銷商數量由去年初的500余家增至1000家以上;線下終端數量突破100萬個,覆蓋全國800多個城市。
而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元氣森林副總裁李國訓表示:“在西南地區,我們將產品鋪到了三四線城市,消費者接受度很高,在西南地區我們的產品的市占率達到了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元氣森林今年將向全國范圍內復制西南渠道的下沉經驗。”
而在自己的優勢領域線上渠道方面,除了持續的全平臺營銷推廣,自2020年起元氣森林也開始布局私域,建立了小程序商城、服務號體系。為了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元氣森林啟用了企業微信來加粉并運營微信群。
在互聯網面前,老國貨和新國貨相比沒有優勢。放低姿態,學他人之長,方能克敵制勝。
寫在最后對于包括椰樹在內的許多老國貨,他們都曾經歷過歲月的洗禮,也正因為此,或許他們多少帶有一些驕傲,也存在一些習慣性思維。
但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經的優勢可能會逐漸消退,坐吃山空終究會被他人所取代。不被過去的榮光所束縛,敢于突破自我,才是老品牌真正的可貴之處。
新與老,都沒有那么重要,也不是界定一個企業優劣的標準。產品、渠道、營銷,構建一個優質、穩定而強大的三角才能真正塑造出新時代的優質企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