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金融新趨勢:拼多多、抖快商家青睞互聯網銀行
“我們在抖音電商賣糕點,一天的發貨量是1萬多單,一天就需要7.5萬元的貨款。抖音的賬期是20天左右,周轉資金壓力很大,所以一直在用網商銀行。”三四年前,90后關栩鋒大學畢業之后回到莆田,接手了家里的食品廠,并通過抖音開始做零售。資金成為他生意上的一道坎,創業初在支付寶里接觸到網商貸之后,網商銀行就成了他的“合伙人”。
對于電商商家而言,雙11是一年的“豐收節”。9月份開始,關栩鋒就開始用網商銀行備貨。“貸款1塊錢,雙11能賺2塊。”
關栩鋒不是孤例,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平臺的電商商家用網商銀行的金融服務做經營。
11月8日,由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指導,億歐智庫發布的《2022雙11電商金融服務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在電商金融領域,產品能力、品牌知名度及綜合服務能力,網商銀行均居第一。“便捷靈活”、“貼合電商經營規律”、“滿足多平臺經營”等是商家首選的原因。
依據調研,中小微企業仍然是電商的主體,超過80%的商家年銷售額在300萬以內。因為普遍無擔保、少抵押、缺風控數據,中小電商商家要獲得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的難度較高。以網商銀行為代表的互聯網銀行在服務電商群體中,扮演起了重要的“補充者”角色。
“創業之初,我沒房子,沒有固定工作,抵押貸款根本借不到錢。”快手商家呂彥武告訴記者,2020年,在東莞打工十幾年后,他回到故鄉甘肅。希望通過電商直播,讓當地特產枸杞走出西北。然而,創業起步,就遇到缺錢的坎。無意中在支付寶里了解到網商貸,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借到了5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申請很方便,不用抵押不用求人。”現在,他的店鋪已經步入正軌。
多店鋪經營,是很多商家資金需求增加的原因。拼多多商家陳克理開了三家店,因為開店多,品類不一樣,淡旺季也不同,需要貸款的頻率隨之增加。靈活便捷,隨借隨還,是他選擇網商銀行的主要原因,“我前幾天還支用了一次,拿出來付貨款,一方面是用于公司經營,另一方面主要是想頻繁使用來提升額度。”陳克理說,“網商貸很方便,而且支付寶人人都有,安全性高。”
《報告》同時顯示,隨著直播、短視頻等內容電商平臺的崛起,商家多平臺經營也趨于常態化。近7成商家在兩個及以上的電商平臺開店,這也使得商家對于管賬、收款等綜合金融服務的需求增加。
“2013年,我開始用網商銀,當時主要是貸款。但當王的手創從淘寶店拓展到小紅書、抖音和線下。我們更需要用網商銀行進行多平臺收款。各個店鋪經營情況,一目了然。”青年設計師王丹青告訴記者。9年的時間,她所創立的品牌王的手創,已經從2個人的網店,發展成為一個設計師品牌,多平臺經營的同時,也走進國家博物館,與蘭蔻等品牌聯名。
電商商家是電商平臺的生命線。億歐智庫副院長王輝表示:“千萬規模的中小商家一起構成了淘寶豐富的商家生態,讓‘萬能的淘寶’深入人心。嵌入電商場景的網商銀行,精準滴灌長尾的中小商家,這一過程中沉淀的服務能力和風控技術,是其服務其他電商平臺的基礎。其他新興電商平臺在構建其商家生態的過程中,也像淘寶天貓一樣,需要一個網商銀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