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斷美團,騰訊絲連
來源/陸玖商業評論
撰文/陳沛 余青
騰訊將“清倉”式減持美團股份,一度被判定為“謠言”,“謠言”卻在騰訊昨日三季報中得到證實,騰訊確認計劃把美團股份當成特別福利,以10:1的分派比例派發給騰訊股東,總市值高達1594億港元。
減持和退出,本身就是投資的重要環節。
在電話會議中,騰訊高管稱對美團的投資內部收益率達到30%, 騰訊CEO馬化騰表示,這項投資已創造了戰略和財務上的可觀回報。
11月17日上午美團開盤股價大跌5.11%。
但是,這里面最有意思的是,騰訊在京東、美團等平臺型企業的減持過程中,都不會完全清倉,會留下象征性的個位數的股份,繼續作為小股東姿態存在,畢竟微信的生態,需要這些企業來完成閉環,朋友圈不能徹底說再見。
藕斷可以,但是絲必須連,買賣還要繼續做,朋友還要繼續處,聯盟還要繼續在。
01
謠言再次成為預言
美團,也沒能逃出被騰訊“清倉式”減持的命運。
在2022年Q3季財報中,騰訊計劃把美團股份當成特別福利,以10:1的分派比例派發給騰訊股東,涉及金額1594億港元。
此次派息成功后,騰訊對美團的持股比例,從17%下降至不到2%,騰訊總裁劉熾平同時卸任美團董事。劉熾平表示,未來,騰訊將與美團繼續保持緊密合作,共同助力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消費者、商戶以及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早在今年8月,市場就流傳出騰訊或將清倉美團股份的消息,騰訊方則對外表示暫時沒有相關計劃,不過這個“謠言”仍然讓美團在資本市場獲得了消極反饋。
在現階段清倉美團,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美團作為行業龍頭,騰訊對美團始終十分看好,根據啟信寶統計,騰訊在美團投資金額超40億美金。就在去年4月,美團進行了100億美元的定增,騰訊同樣掏了4億美元加碼美團。
從“寵兒”到“棄子”,也就是短短一年的光景。此時作出決定,或也是出于宏觀市場、行業前景和企業自身的綜合考慮。
第一,互聯網反壟斷正在步入深水區,自從反壟斷成為高頻詞后,騰訊的動作也在不斷加速。尤其是騰訊和美團作為各自領域具有壟斷地位的龍頭,盡快“斷舍離”,或也是監管的題中之意。
第二,從行業來說,美團本質是一家“不太會賺錢”的公司。目前看,美團的優勢業務都是掙的辛苦錢,美團更多的價值體現在未來的商業潛力,不過隨著監管趨嚴,行業敏感度高,商業前景不確定性很大。
第三,美團連續兩年的增速放緩,股價持續下滑,從正向盈利再次回到虧損狀態,短期內找不到第二增長曲線,投資回報沒那么豐厚。
根據啟信寶數據顯示,從2014年起,騰訊對美團投資超40億美元,目前該部分股權價值240億美元。而在三季報晚間電話會上,對于美團的投資,騰訊高管表示,內部收益率約30%。
02
美團還需要騰訊嗎?
在商言商,從生意的角度看,美團和騰訊究竟誰更需要誰?
時間回到2014年,當年騰訊入股美團,騰訊“流量+資本”的打法,對大眾點評和美團的合并,以及美團最后的勝出,都有不小的助力。但從騰訊本身來說,美團很大程度上補足了其在本地生活業務布局上的缺位。
此外,彼時騰訊和阿里爭奪支付入口的大戰正酣,美團的外賣業務,也成為騰訊支付業務的重要增長點。
如果說此前的騰訊和美團是雙向奔赴,如今則是騰訊更需要美團一些。
第一,如今的美團在外賣市場占據了70%的份額,早已從指數型增長期進入成熟期,搭建了自己的流量池。目前,美團在一二線城市不太需要騰訊的流量支持,騰訊能夠提供的下沉市場流量,由于美團的基礎設施和服務半徑遠未完成覆蓋,對美團的幫助其實并不大。
第二,當前政策正在推進互聯網平臺之間實現互聯互通,脫離了騰訊,也就意味著撕下了騰訊系的標簽,美團也可以和抖音等其他流量池合作,相當于有了更多的選擇。
第三,騰訊旗下的微信,之所以成長為國民級的超級APP,和它涵蓋衣食住行的微信生態有很大的關系,此前騰訊九宮格中,幾乎都是行業頭部,如果美團缺位,微信也找不到很好的替補選手,美團在微信小程序上,與微信相輔相成。
第四,平穩期的美團,目前對資金的需求也并不是很大。根據2022年Q2財報顯示,美團第二季度營收509.4億元,同比增長16.4%;經營虧損4.9億元,同比收窄84.8%;凈虧損11.2億元,同比收窄66.7%。
雖然仍有虧損,但按照美團現有的資金儲備,也足夠應付市場變化。截至2022年6月30日,美團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及短期理財投資分別為255億元及820億元。
并且,此前美團多個季度已經實現盈利,大部分虧損均因為新業務投入。
兩者目前的關系,更像是互相需要,盤根錯節,誰也離不開誰,于是留下一點象征性的股權,維系伙伴關系,至關重要。
03
京東模式的復制體
一樣的模式,騰訊會重復用幾次?
在京東和美團上,騰訊都采用了“藕斷絲連”的模式,也就是將股權大部分拋售,僅留有小部分“友好”權益。
2021年12月23日,騰訊宣布將所持有的約4.6億股京東股份作為中期股息派發給騰訊股東,騰訊對京東持股比例將由約17%降至2.3%,退出大股東行列。
如今,騰訊再次使用相同的操作減持了美團,這會成為騰訊處理被投企業的固定模式嗎?
業內有觀點認為,派現是把之前投資的獲利返還給股東,相當于發放圣誕大禮包,但在京東、美團被套現后,未來的大禮包會越來越小,這次美團禮包接近1600億港元,接近美團市值的六分之一,未來可以派息的拼多多、B站、快手,都不會那么多了。
就此來看,這種“福利”后續也會越來越少。
那么,騰訊一年減持一個究竟是為了什么?
京東和美團,都是騰訊微信九宮格的重要生態成員,資本層面的“適度解綁”,一石二鳥,降低了反壟斷風險,“小伙伴”依舊還是“小伙伴”。
2020年一場反壟斷行動在全球興起,阿里、美團都曾被天價罰款。騰訊雖然沒有遭受天價罰款,但是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有落下的可能。
在騰訊控股2020年業績發布會上,騰訊控股主席馬化騰就曾首次公開回應反壟斷“會積極配合監管部門,總的來說盡可能做到合規,保證長遠的發展。”
不過,投資版圖涉及方方面面的騰訊依然受反壟斷之苦。經過這20年的發展,騰訊所涉及的業務已非常廣闊,覆蓋游戲、文娛、企業服務、金融、電子商務等各個領域。資本雄厚使得騰訊在收購一些公司的股權時,容易集中經營者優勢,這一優勢在同類行業中意味著什么?
加之受宏觀經濟環境波動、流量紅利日益枯竭等因素的影響,互聯網公司很難像過去一樣,馳騁于高速增長的道路上。騰訊此時拋售股權,也是在去除反壟斷嫌疑的基礎上減重瘦身。
但是,瘦身不代表徹底分手,減持后仍留有象征性股份,就是為了維持合作伙伴的關系不破裂。
這種模式,是目前對于騰訊非常好的選擇,九宮格的競爭優勢就不會徹底消失,同時也大大降低了達摩克利斯之劍落下的可能。
04
下一個會是誰?
繼京東之后,美團成為騰訊減持目標,下一個會是誰呢?
此前,滴滴、貝殼、拼多多、快手、58同城、B站等多個騰訊被投的平臺型企業,都有傳出被拋售的可能性。
尤其是滴滴,近年來一直處于風口浪尖。在滴滴發家的過程中,騰訊出了很大的力,為了能夠給滴滴引流,將滴滴打車的入口放在微信寶貴的“九宮格”中。
不過,急于求成的滴滴摔了個大跤,目前處于非常尷尬的市場地位,公司價值越來越低,未來走勢不確定性非常大。
在滴滴失勢后,騰訊曾緊急出手,將滴滴打車入口移除出微信“九宮格”。
再看貝殼,如今地產行業的發展,早已舉步維艱。受房地產行業低谷區影響,貝殼上半年收入有所下降。財報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實現收入138億元,同比下降43.0%;凈利潤為虧損 18.66 億元。營收和利潤的雙降,這是否會讓貝殼的第二大股東騰訊萌生退意呢?
拼多多也是如此,作為電商三巨頭,拼多多股價下跌慘不忍睹,較最高點已跌掉了整整68%。外加,騰訊已經減持了一個電商龍頭京東,同時,用戶數量龐大的拼多多對流量饑渴度遠高于京東,此時再減持拼多多沒什么好處。畢竟在戰略層面,騰訊還需要拼多多牽制阿里。
當然,除了阿里外,騰訊在短視頻領域還有一個對手字節跳動。過去幾年里,在騰訊的支持下,以及規模的不斷擴大,快手的營收和毛利潤依然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但股價并不好看,截至11月17日,比最高價跌掉了87%。
不過,在短視頻領域,騰訊有自己的“親兒子”視頻號。目前,騰訊已經將視頻號列為三大戰略發展目標的其中之一,并繼續著重發展電商,加大廣告投入。崔健、周杰倫線上演唱會在視頻號上線,朋友圈的刷屏,無疑進一步促使了視頻號破圈。
長江后浪推前浪,快手會不會因此而落下帷幕,誰又能說得準。
今年3月,分類信息領域的老大58同城,因為柬埔寨“血怒事件”陷入輿論漩渦,背負著巨大的壓力。10月,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58同城新增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1520余萬,執行法院為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總之,日子并不好過。
被傳出會被騰訊減持的小伙伴們,似乎日子一個過的比一個慘,到底誰會成為明年騰訊減持的對象,也許騰訊還是需要仔細精算一把的,畢竟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能少。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