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開店,搶地搶人搶資源,餐飲再掀“抄底”潮?
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作者/王盼
先勝而后求戰,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
意思是常勝的軍隊,總是先有了勝利的把握才尋求交戰。
開業,開業,開業!
復蘇“黑障區”,頭部品牌搶著開店!
政策放開,加上臨近年關。最近,不少企業都“一鼓作氣忙開店”。
比如費大廚12月“深圳五店連開”;巴奴毛肚火鍋第四季度新開4家門店,春節前預計再開2家新店;紫光園正裝修7家門店,并將在春節前開出4家1000平米以上的大店;九毛九旗下慫火鍋官方推文“3城4店連開”,春節前“還有廣深兩家新店;煲仔皇從12月至今共計開出5家新店,春節前還能“再開5家店”;霸王茶姬一個月開出205家店;陶陶居也2店連開,1月10日還將開出成都太古里店;西少爺老板則發朋友圈稱“春節前還有15家店開業”……
這波開店潮,有幾個特征:
一是時間很“扎堆”:如同年前沖刺KPI,各家都爭前恐后。比如費大廚全年總共開出16家店,而12月份深圳就5家;慫火鍋從2019年推出后,至2021年年底也只有9家店,而2022年開出17家店,僅12月就4家;陶陶居2022年前三個季度都在”練內功“,第四個季度突然“發力”。
二是各家都“連開”:虎丫炒雞11月底發圈“5店連開”,12月又發圈“4店連開”……從這波開店潮來看,2家起步,5店是常態,頗有“上不封頂”的意思。“連開”成為年底熱門關鍵詞。
三是攻城拿地,布局重要城市:巴奴的新店分布北上廣、天津,廣州和天津均為首店進駐;霸王茶姬、西少爺發力海外市場;陶陶居春節前進駐成都的“首店”,也選擇核心商圈太古里。
你爭我搶,勢能滿滿。大有“抄底”之勢。
關于“抄底”這事
為何又流行起來?
三年抗疫,說到“抄底”開店,不得不讓人提起海底撈的“瘋狂”與“自省”。
2020年逆勢拓店,一年新開544家,比前兩年的總和還多。伴隨而來的是翻臺率的下滑、“后遺癥”盡顯。最終,海底撈承認抄底失敗,“揮刀斷臂”300多家門店,并啟動“啄木鳥計劃”。到如今,海底撈依舊在努力啃“硬骨頭”,可見抄底的“后勁兒”不小。
火鍋巨頭尚且如此,一時間“抄底”和“賭博”劃上等號,各品牌望而卻步,伴隨而來的是此起彼伏的“收縮策略”。
如今,政策放開,各頭部品牌忙著搶人、搶地、搶資源,原因是什么?
1、政策放開,從長期戰略來看,復蘇是必然。“疫情全劇終,現在是開店的最好機會。”不少老板有這樣的感慨。相對于前兩年海底撈那一撥抄底,現在更有“順勢搶跑”的意思。之前,疫情反復帶來的“不確定性”讓餐飲人十分沒有安全感,而如今,這種不確定性在逐漸消減,隨著各地“陽康”數量增多,餐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復蘇,這也給從業者帶來信心。
12月31日,河北石家莊“跨年夜”
2、厚積薄發。頭部品牌有較好的現金流儲備,三年疫情中有的品牌確實也在逆勢增長,即便是疫情最嚴峻時期,各家表面上采取收縮戰略的企業,其實并未停止前進的腳步。“練內功”正是為了大局明朗之時,厚積薄發,一招制勝。
3、創造勢能。越是“群雄逐鹿”的動蕩期,越容易誕生英雄,也越需要搶奪心智和流量。最近,關于復蘇和開店的話題,往往能引發同行的熱議,而在這種關注中,馬太效應也越發明顯。擅于創造勢能,也就能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收獲更高的品牌價值。
巴奴毛肚火鍋廣州首店
超大LED海報十分炫目
4、不排除租金“水漲船高”的可能性,促使餐飲品牌提前搶鋪。隨著復蘇加速,部分城市已經出現了租金上漲的勢頭。有業內人士預測:現階段漲租的雖然較少,但以這樣的開店勢頭來看,不排除春節后3、4月份,租金水漲船高的可能性。一些具備前瞻性的品牌,則提前下手,占得先機。
5、很多品牌“已死在黎明前的黑暗”,并空置出優質商鋪。內參不久前曾發文《12月才是餐飲最“慘烈”的時刻》,對此進行了預判——在餐飲行業,很多租約是按自然年簽訂,看不到曙光的老板大概率“不再續約”。
“目前行業內,普遍預期到明年下半年會恢復正常狀態。而上半年則是‘決勝期’,同時也是商鋪的空窗期。這恰好吻合了頭部品牌抄底的預期。”一位同行說。
從某個角度來說,巨頭集中開店,一定會沖擊同賽道中的弱勢選手,加速出清和洗牌,但從行業層面來說,會加速行業的良性發展。這種“不平衡”會持續很長時間,最后成為一種新常態。畢竟,未來的餐飲消費市場,所見之處皆是強勢品牌。
“至少儲備3個月的現金流,
富裕的錢再用來開店”
煲仔皇創始人薛國巍的朋友圈里,隔三岔五就看到新店開業的信息。
對于頭部企業紛紛加速開店,薛國巍認為,是否抄底,取決于3個層面:一是門店盈利模型是否清晰,二是供應鏈是否超強賦能,三是人才和組織力是否完善。
先說門店模型。是否已經摸索出真正有效的門店模型?投資回報率是否優良?如果這個模型不夠清晰,只是幾家店甚至個別店賺錢,就盲目擴張,這是非常危險的。
再說供應鏈。對于有跨區域擴張需求的品牌來說,供應鏈這個大后方越穩固,前方戰場越有勝算。
最后是人才和組織力。組織力指的是業務中臺,是不是已經具備了管控的能力?職能部門的完善程度,標準化的完善程度,是否能支持門店人員發展,以及后續支持和管控……
以上都具備了,最后就看現金流。“賬面上至少可以應付三個月的常態現金流,用于抵抗突如其來的風險或潛在的危機。三個月之外,富裕出來的錢,可以用來開店。不建議大家為了開店把現金流用到枯竭,那太危險了。”薛國巍坦言。
2022一年狂奔600+、跨國拓店的霸王茶姬,對于快速拓店中“供應鏈”的重要性也深有體會。
“我們在12月份就開出了206家門店,相當于一個月完成了全年開店總數的1/3。總體上來看,頭部品牌們都在努力提高連鎖化率,建立規模壁壘。疫情放開算是助推,讓大家的步子可以邁得更輕松。在我們看來,倉儲體系、運輸效率是兩個非常重要的維度。”負責人介紹說。
霸王茶姬全球門店突破1000家,分布在全國17個省,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在倉儲方面,分級建倉,在西南、華東、華南、西北重要省份設立大區倉、若干個城市倉以及門店倉,實現短-中-長不同時效的配送效率體系,對中低頻和高頻使用的原材料,進行大區倉和城市倉分化管理。“流轉能力也很重要,存貨壓力會讓很多品牌受不了。假使一個原材料在倉庫存放超過3個月,就會造成極大的效率損耗。”
目前,霸王茶姬海外門店有60多家。門店最多的是馬來西亞,部分包材、茶葉等重要原材料,從國內發貨配送。
此外,品牌力也顯得格外重要。尤其對于“跨區域掘金”的品牌來說,品牌力往往和銷量成正比,確定好自己的“差異化”,才有可能在異軍突起的市場拓店、突圍。“霸王茶姬的差異化集中在中式鮮奶茶,中式代表品牌文化,與現代文化茶飲做區分,鮮奶茶則代表著與鮮果茶品類的區分。”負責人坦言。
霸王茶姬12月底開業的泰國CTW旗艦店
圣誕節全天營業額破15萬泰銖(人民幣超3W)
決戰寒冬,還是又一場冒險?
這波扎堆開店熱潮,對餐飲人來說意味著什么?
采訪中,業內人士普遍看好這一系列行動。有人甚至用“天時地利人和”來形容當下的抄底。
市場競爭是殘酷的,有人出局,就有補位。在政策放開的大勢下,這一波抄底,和這三年其它的抄底相比,意義大有不同,比拼的維度也有所不同。
樂觀來看,勝算不小。
西少爺創始人孟兵坦言,消費復蘇讓人心情愉悅,更讓人欣慰的,是向前的每一步都“算數”,不必擔心哪一天又得從頭再來。這種狀態很好,好與壞都是自己的,每個人都做自己命運的第一責任人。
不過,無論選擇“繼續潛伏”還是“奪回失去的三年”,餐飲經營的底層邏輯不會變化,顧客用腳投票的消費習慣也不會變化。
正如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在一次論壇中強調:“在現在的大背景下,餐飲人要穩得住扎得住、踩緊了剎車去思考問題。無論賬上的現金流壓力如何,都不能改變餐飲人的根本——只要開門營業一天,只要接待哪怕一桌顧客,都要給他最好的東西,都要充足地給到應有的價值。”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