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生鮮傳奇王衛:十年后一定是技術公司勝出
出品/聯商網
撰文/上佳
再次見到了生鮮傳奇創始人王衛,依舊能感受到他如AI般的活力,信息多廣,思想深邃。他自己講,因為每天刷兩個小時的抖音,把眼睛弄壞了,有些看不清。這讓我們有些詫異,一個老總刷抖音竟然把眼睛弄壞了?而隨后他說出原因,連同他經營生鮮傳奇的種種思考,讓我們看來,對生鮮傳奇的未來發展和邏輯,他看的比任何人都要清。
高科技、制造型、全天候,這是王衛給生鮮傳奇的標簽!初聽這個概念,有人會覺得這不過是企業家的宣傳大詞,但當我們足夠深入的去了解其內容,我們會明顯的感覺到,優秀企業家認知的層次和厚度!科技武裝,這是被很多公司忽視的思維。很多公司的錯落,往往就是某個認知剎那的決策失聰,悟到科技的力量,甚至為此感到恐懼,這恐怕得是優秀企業家的先驗理念。
01
科技一直是行業發展底層基石
從零售發展進步來看,科技,其實一直是底層基石。
·1970年,Iterface Mechanisms公司開發出適于銷售的二維矩陣條碼的打印和識讀設備,零售庫存管理躍進一大步;
·20世紀80年代,沃爾瑪就發射了衛星,而衛星系統建成10年后,年銷售額增長超22倍,20年后,增幅在此基礎上又翻了3倍;
·1999年,中國第一波互聯網應用,阿里巴巴網站、8848、易趣先后創立,全國誕生了370多家電商平臺;
·2000年,新浪、網易、搜狐三大門戶網站納斯達克上市,圖文商業迎來高光時刻;
·2003年,支付寶推出,物流、支付、平臺經濟起勢;
·2007年,iPhone時刻開啟,移動互聯網拉開大幕;
·2011年,微信推出,此后十年,社交、游戲、搜索引擎廣告、平臺經濟爆發,O2O、無人店、社區團購等移動互聯網創業浪潮疊起;
·2012年,字節跳動創立,一家以算法為核心的企業崛起;
·2015年,拼多多成立,社交電商開始新高度;
·2016年,電商直播就開始萌芽;
·2023年,由chatGPT-3引爆,AI時代正式來臨;
......
上述的時間,可能并非特別準確的定義了時代,但大佬的崛起,一直體現著技術運用和更高的商業維度。拉長時間軸,歷史多少次都在反復的昭示,真正的零售升級,一直是零售技術革命造就的。而只有科技,才能把我們經營管理中所有的糾結,用更高的維度解決掉,條碼技術、信息化、數字化、算法和神經網絡技術,這是一直在升維的底層。
可實體領域,我們很多人只是聽到,而與我有關,真正做到有幾人?
02
生鮮傳奇的科技現實
對生鮮傳奇來說,今天的科技已經在路上,哪吒系統、點燈系統、無人配送、中心倉模式,企業的數字化已經全面實現了整體運營路徑的貫通,王衛很自豪地說,“我們的軟件是這個行業最好用的”。
而判斷“最好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技術,看它從多大維度上解決了多大的難題。
王衛隨后的演示,讓我們深刻感受到,生鮮傳奇應該已經基本完成了數字化,應對未來AI時代,基礎的數料場景已經搭成!說通俗些,未來訓練零售AI需要的各種文本、圖片、語音等數據集,包含精度,生鮮傳奇都有了基礎。
比如我們問AI,哪個店哪個地方經營有問題?應該怎么提升?AI需要通過智算訓練、深度學習,取代當前靠人的數據分析及崗位匯報,會以具身智慧的方式告訴我們,門店哪哪不對,哪哪可以提升,甚至通過AGENT,直接發布工作決策并監督完成!但假如我們只有簡單的品類數據,或斷點式、孤島式的人貨場信息,再強的AI模型,也只能給出傻瓜性的答案。如果一家公司管理沒有深度,AI同樣不會有深度。
如果這是戰爭,很可能就是精確制導和盲打的區別!而生鮮傳奇的系統,正是實現了精確制導:
①商品全部數字化:商品在哪、有多少、什么狀態、什么人在管、分秒都處于什么狀態都能抓獲;
②工作任務可視化:即使沒什么學歷的大姐,只要認識圖片就能操作,實現了極致的簡單化、傻瓜化;
③員工績效顆粒度極細:到單品、到時段,可見目標和重點;員工提成、排名、賣哪些提的多、哪些低、每節貨架貢獻是多少、哪些單品是負的;銷售提多少,毛利提多少,目標多少,當前實際多少,有哪些工作要求,我們能想到的角度都能呈現;
④大量的二維碼入口:顧客一掃描,直接鏈接進入網站,或加載溯源,或呈現美食做法;
⑤價格管理統一化:陳列資源全部“數-圖-實”數字化一致,排卡一體化打印;
⑥高效庫存管理:實現波次自動化補貨及信任驗收;
⑦折扣自動化:商品實現自動化按單品按時段打折,過保出不了收銀臺;
......
“全球絕大部分軟件都是管理型軟件,給管理者用的,只有生鮮傳奇是全員軟件,員工在上面學習、訂貨、下單、盤點,極致簡單化”,“我們有一大把專利”,王衛這樣說!
門店價牌一體化打印
真正干過生鮮超市,能夠體會生鮮經營邏輯的人,會真正明白這套軟件的價值,以至于有人認為這套軟件更值錢。
在零售業,許多公司通過泛微、釘釘、飛書、企業微信等進行運營管理,也有企業自研集成了一整套的員工系統,如永輝有知云和YHDOS,但像生鮮傳奇這樣實現了系統性、高標化、全域性、高自洽性解決方案很少。
而對技術運用,生鮮傳奇還有更大的想象:
①收銀場景:目前,零售業在收銀交付環節是冰冷的,而將來很快會出現數字客服,企業可以依自身定位進行設計,或鄰家妹妹或暖心大叔;假如你說商品怎么這么貴,它可以快速給你調出排面價卡進行復證,它可以友好的跟顧客聊天,并叮囑顧客消費注意事項......
②一鍵視頻服務:顧客在任何場景,可以一鍵視頻找到生鮮傳奇,通過AI客服,進行比如對話、詢價、訂貨、反饋等處理......
③賣場服務響應系統:未來,門店可能多處有觸發器,顧客一旦有需要,立馬會有屏顯或數字員工出現,與顧客進行高效互動.....
④中心倉體系:通過中心倉,使用類似環形無人班車系統,服務門店及社區;配送通過子母無人車高效結合......
......
“有些設想還在落實推進中,但技術路徑完全沒有問題”,王衛表示。
AI時代,數實結合體在商業上必將得到大規模運用,這其中,王衛特別看重機器人、無人車、無人機的運用。目前,永輝、天虹和生鮮傳奇都使用了白犀牛公司的無人車進行配送。
未來,相信政府一定會解決路權的問題,實際上,全國像重慶、四川、深圳、上海、廣州等很多城市,都出臺了積極的管理辦法,開放了無人車路權試點為自動駕駛規模化、無人化提供支持;未來,無人設備的成本也一定會非常低,道路上可能會有無人車專用道,無人車會進社區、進門店、甚至會直接進家庭....
生鮮傳奇使用白犀牛公司的無人車進行配送
科技,從來不是只是科技公司的事情,一項技術與產業融合,由具體的企業深度實踐,一定會創造奇跡。
03
技術的背后需要夯實的管理
從信息化到數字化,再到AI智能化,永遠有企業會“被”上車,但技術運用最終的轉化,都必須以夯實的經營質量為基礎,業務數字化顆粒度越細,AI技術與產業融合的效能效果就越好!
O2O,只是把線下搬到線上嗎?顯然不是;直播,只是另外一種電視購物嗎?顯然也不是!
假設企業老板一大早就有AI助理給他匯報:某店有一批蔬菜不新鮮,AI是怎么判斷的呢,一定要有對單品足夠顆粒度的記錄,并且組織對這個事是有敏感度的,顯然,技術進化一定不可能只是過去事務的工具化,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零售AI運用,肯定也不是數字化的簡單智化!一定要大算力、大模型、大數料,這一切,都需要有很強的運營管理體系作為基礎。
而商品和運營體系,是個零售業都會有,差異,可能就在于價值鏈系統的橫向寬度和縱向深度,而從這兩個角度講,生鮮傳奇也變成了那個你學不會的主了:
①全鏈數字化,兼具寬度和深度。在生鮮傳奇,源頭供應折疊筐大規模運用,是真正在做供應鏈;運輸加工端,自建的加工中心已成核心力;門店端,哪吒系統對人貨場數的定位、定量、定價、定時運營已成常規操作;對生鮮傳奇來說,價值鏈上任何一個小小的變動,在數字化系統中都是可知、可比、可測,可控的;
②運營這套系統的標準化體系已經建立。因為數字化顆粒度足夠細,所以經營管理要考慮的因素就足夠簡單、足夠可測,雖然我們不排除現實執行中的偏差,但它的完備程度,與大多數企業比,已經不是一個量級的。
而更大的價值基礎,是生鮮傳奇的商品差異化能力和品質穩定性。從其在合肥市場的消費者口碑可以證明;目前,生鮮傳奇自有品牌和自制商品占比已經超過50%,品項差異化使之可以不參與競爭也依然有價格心智;生鮮傳奇也一直在研究消費和做商品創新,制造型零售是其另一個定位標簽。
所以,綜合而言,打通渠道、商品、貨架、員工、時段、場地,歸集顆粒度,把所有要素數字化,加上自查必查,運用組織和文化,生鮮傳奇在不斷踐行自己的價值定位:科技化、制造型、全天候!可能缺失任何一個環節,這套體系都會有遺憾。
講以上的信息,王衛也有自己的憂慮,行業總有些雜音和質疑,但從美好商業的角度,我們覺得生鮮傳奇務實的思考和現實的實踐,對行業、對想要未來的企業是有啟發價值的!
所以,我們希望你我關注的,不該只是生鮮傳奇們做了什么,我們更不希望有些人抱著批判的心態做杠精,我們也無意靠對比抬高矮化誰,我們只是希望,通過生鮮傳奇的思考和案例,讓每個企業、每個人思考自己的相關性,思考如何通過科技進行破局?
04
AI時代,努力的擁抱與學習
其實,關于零售科技,行業中還有很多很牛的內部應用我們并不熟知,絕大多數公司都會有自己的研發投入,認知科技的力量可能也并不難;但從行動和結果上,行業其實一直有層次差異,也一直有開創、擁抱、不解、敵視及無奈幾種姿態。其實你我,如果沒有主動進取,最后都會不知不覺的進入了某種層次。
王衛自己也坦誠,生鮮傳奇錯過了抖音,錯過了直播,所以才有開頭兩小時刷抖音弄壞了眼睛的插曲,但面對接下來的AI時代,生鮮傳奇一定不能錯過。所以,我們其實也都需要一個不再錯過的思考:
①企業:面對AI、面對無人機、無人車,我們該做什么?
②個人:面對AI,面對蓬勃的技術發展,我們該做什么?
對此,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彭建真,在參加完紐約世界零售商協會聯盟年會后,在朋友圈發了一段文字,“盡管世界形勢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全世界零售同行依然關注中國零售商尤其是電商的新變化”、“關于AI監管的話題很多”“AI成為這次會議關注的焦點,相對于上一波中國電商的領先,國內零售同行在AI零售運用上還需努力”!
我們其實都不想錯過,都要努力!我們想至少有幾種姿態是必須的:
①開放心態:首要是認知的格局打開。周鴻祎呼吁更多企業要建立AI信仰,“信”,含著相信,敬畏,甚至需要“害怕”。這應該不是嘴上說說AI好厲害,思想上要下挖一層、再下挖一層。
對于有長鏈路的零售業來說,開放的心態一是要篤定要用AI來解決問題,也一定要相信只有AI能解決問題,思想上要有開展規劃、組織資源、主動學習的緊迫性,出擊的意愿要急不可耐,否則,何談“信”。
②投入規劃:企業要引進大模型、AI方面的人才,即使難得,也要積極主動尋找外部技術合作,同時推動結合零售及企業業態現實,進行大模型場景規劃!大部分人可能不一定能知道AI深度學習是怎么回事,但要解決什么問題、智能化有什么效果,還是有很多切膚之痛的,對人有多高的要求,對AI就可以有多美的設想,企業需要構建自己的大模型藍圖。
比如供應鏈,通過行業大模型我們可以快速找到渠道源,并由AI推薦合作方案;對采購選品,能夠迅速形成智能推薦,并做出去庫存決策;對于門店運營,不用再有那么多的分析和管理,數字員工可以直屬;對于服務,文、圖、視頻及互動更有溫情,各種暖心可以千姿百態......
③快速學習:這應該是每當新事物來臨最重要的事情,不懂,就大量學。依照企業性質,有組織的學。打敗我們的不是AI,而是會用AI的人和組織!
多數零售業是管理驅動的,那就要從管理層開始,快速進入AI語境之中。
④切實運用:當前,AI文生文,文生圖已經非常高效,未來識別并生成視頻也應該非常快,企業現實性的可以在設計、文案、數據分析等方面,開始大量運用AI,提高技術工種工作效率;可以與技術公司展開合作,推動零售領域的垂直化實踐,在零售業的大實務中,一定會跑出一些殺手級的運用。
⑤繼續深化基礎:深化數字化基礎,加強企業數料生產能力;AI是一股熱潮,當前會有一定的技術紅利,應用涌現,這是對全行業說的,對具體企業,還是需要堅守本業,提升本質思考。我們更愿意相信,零售AI會生發企業的第二曲線,但業務基因,一定是從第一曲線長出來的!
當然,AI一定不是行業的安慰劑,更不是企業的救命稻草。當前階段,它是我們數字化智能化的集體想象和實踐反饋,企業和個人的行為綜合,才形成了這樣一定大詞定義。而每個企業,最終都要直面自己的現實。努力是因為相信,而未來依靠努力。
05
是機會也是挑戰
2024年,很多人覺得很難,也有人保持著樂觀;但思難和樂觀,可能都只是起點,而零售,一個是技術力,一個是商品力,應該是最大的價值本質!我們說生鮮傳奇也好、AI運用也好,核心希望是個啟發,跳到十年后看今天,以適應趨勢的方式變強,才該是企業的選擇。
從現實來說,不同的業態,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現實,而技術和內容,則可以是共同的機會:
①技術:AI是最大的機會,也是最大的挑戰,可能接下來數年,AI形成的商業模式之爭、產業重構之爭、創業投資之爭,不會低于過去移動互聯網時期的熱量,而實體零售業,該怎么借好這波東風呢?
②商業內容(商品和服務):AI一定會重塑企業的運營模式,好的內容,確定的說是企業創建的生產好內容的機制,亙古彌香,像茅臺醇釀。
好技術+好商品,一定是商業的最佳解決方案!商業上所有的英雄,都必須是科技英雄,也必須是內容英雄。適應,其實是參與更高的維度競爭;而成功,往往是迎合技術潮流的結果,是企業家踩對商業節奏的回報。
我們最怕的,是看不清趨勢、亦或看清了卻無動于衷,行動,永遠是最好的商業模式!
王衛講,十年后,一定是技術公司勝出,缺乏商品和技術,一大批公司都將出局。如同他2014年說大賣場一定衰落一樣,這次,我們相信也一定如此!
今日互動:
您覺得AI對零售業會有怎樣的影響?
歡迎評論留言!您的觀點,可以是改變中國零售的一部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