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棒后首次公開亮相,娃哈哈宗馥莉選擇向行業沉潛
3月6日,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娃哈哈集團總經理宗馥莉出席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年會,發表題為《扣準時代和弦,踐行新質生產,共建行業新圖景》的演講。
這是宗馥莉自父親辭世后的首次公開亮相。對她而言,出席行業年會不僅是對她的父親——中國飲料工業傳奇領軍人物宗慶后的致敬,也是向外界表達自己選擇向行業沉潛的決心。立足企業與行業新的發展節點,宗馥莉作為實干派,以務實的思維剖析了中國飲料行業的新環境、新趨勢、新動能與新愿景。
順應健康化趨勢,修煉食飲“內功心法”
在演講中,宗馥莉提到,近年來,從新加坡飲料分級、世衛組織對阿斯巴甜使用的提醒,到街邊即飲店產品的轉型,都昭示著飲料行業已迎來全民健康化時代。消費取向正在慢慢重構,從最開始的滿足口腹需求,到如今對健康價值的追求,人們對飲品賦予了更高的價值,無糖、低糖、功能性、植物基等新興消費熱點涌現,以科技創新、生物工程技術賦能行業“健康化”已經成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必由之路。
30多年前,為解決兒童胃口差、營養不良問題,娃哈哈第一個產品“娃哈哈營養液”橫空出世。作為最早入局“大健康”賽道的飲料企業之一,娃哈哈響應“健康中國”戰略,從關注產品安全轉向安全和健康并重,已在多個領域修煉了健康“內功”。
在降糖減糖方面,娃哈哈持續對飲料產品開展降糖減糖工作,圍繞已有的拳頭產品進行推陳出新,開發推出了低糖版營養快線、無糖版非常可樂、無糖蘇打水、無糖純茶等數十款低糖、無糖版新老品,搭建起適應時代和市場需求的產品矩陣。
在生物技術方面,宗馥莉一直引以為傲的就是娃哈哈的特色菌種資源庫。據悉,我國食品菌種長期被國外壟斷,為了打破這個局面,娃哈哈在十多年前就開始著手益生菌研發和產業項目布局,研發人員從草原到深山,從雪地到高原,克服各種惡劣環境,開展菌種的采集、開發、生產工作。現在,娃哈哈已經建立起擁有近5000種菌株的菌種資源庫,菌種擁有量及資源收集量在國內同行業內名列前茅,打破了依賴“洋菌種”的桎梏,為研發益生菌系列大健康產品提供了有力支撐。
不僅限于原料控制與生物技術,娃哈哈同時專注中國傳統食材和特色資源研究,通過先進技術和工藝,將傳統食源演繹為現代飲品。從《黃帝內經》到《本草綱目》,這些古老典籍凝結了先人無數的心血與經驗,也展現出中國傳統食材的獨特優勢與魅力。在現場,宗馥莉提到:“當下要立足國內市場,挖掘消費者日益升級的健康和美味需求,從中國傳統資源中尋找突破點,開發出高質量的產品。”
娃哈哈成立了現代生物工程研究所,將中醫食療傳統理論和生物工程、現代提取等技術相結合。始于兒童營養液,到茶飲品,再到五谷雜糧制品和對傳統食源風味的開拓,娃哈哈不斷在產品包裝和口味研發上向內挖掘需求與靈感,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新起點”,順應飲料行業健康化趨勢。
向內挖掘中國傳統食源,這不僅是修煉健康“內功”,也是厚植文化“心法”。宗馥莉也希望飲料承載起中國文化的多樣表達方式,消費者能從娃哈哈的產品身上看到中國食源文化的厚重“底蘊”。
擁抱新質生產,打造無限“未來式”
會上宗馥莉也對近期的熱詞“新質生產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新質生產力”自提出以來便備受關注,也成為了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大關鍵詞,但其常常與未來產業、尖端科技一并出現,很少有人會將其與“樸實無華”的傳統飲料行業聯系在一起。
然而,在宗馥莉看來,“新質生產力”同樣強調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此外,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要做強綠色制造業。
娃哈哈雖是一家食品飲料企業,但其成長歷程亦是從工業自動化到智能化的縮影。從最早期整線引進國外先進生產線,到自主集成自動化生產線,直至今日自行設計規劃智能工廠,通過“三步走”的戰略,娃哈哈已初步實現了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的轉型升級。
在生產方面,娃哈哈建立了國內第一條數字化與智能化飲料生產線,打破了各個設備的信息孤島,實現了生產數據的互聯互通。今年年初,娃哈哈文成公司獲評“2023 年浙江省未來工廠”。這座“大山里的工廠”是浙江省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標志性項目之一,娃哈哈將最成熟的產線和技術帶到山區,以“技術造血”的形式帶動當地產業鏈發展,在大山里播下科技騰飛的種子。
宗馥莉表示,“實體制造業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行業,一個小小的技術改進或者理念的革新都會帶來不同的驚喜。”
強大的后端研發、生產供應能力,是企業的根本生命力,想要邁入智慧工業階段,就要注重研發端、生產端的創新升級,形成一套能夠嵌入原有業務的“高耦合”模式。在未來,她希望在娃哈哈搭建起一個全新的、各端之間超級鏈接的數字化生態樣本。從采購、生產制造、倉儲物流等業務環節,到零售終端、銷售商務和合作伙伴等B端對象,再到最終購買產品的消費者,形成一個全新的、端到端的數字化生態制造業鏈路,聯通人-物-場,讓“制造”更善解人意。
“發展新質生產力,也要注重雙碳戰略、走可持續化發展路徑。”作為杭州第19屆亞運會官方非酒精飲料贊助商,娃哈哈在2022年及2023年開展“無廢亞運工廠”的創建,通過從源頭及技術上進行改進,全方位推進各類固廢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讓“無廢”理念融入生產生活。
利用“新質生產力”,娃哈哈正在通過科技賦能擺脫傳統的增長路徑,實現高效能、高質量增長,持續探索從傳統制造邁向智能制造的密鑰。
讓“舌尖上”的服務,轉化為“心尖上”的溫度
如果將打造品牌比作建房子,產品自身的“硬件”是支撐大廈挺立的一梁一棟,傾聽消費者的“聲音”是使其抵抗風雨侵襲的一磚一瓦。
在年會現場,宗馥莉分享了一個小發現:最近在社交平臺上,一條點贊量很高的評論曬出了自己小時候收集的各色娃哈哈卡片,說這些卡片是兒時的快樂源泉,引發眾多網友共鳴。她對此既感動又欣慰,也思索起“為什么三十七歲的娃哈哈能喚起大家的童年記憶?且這份記憶在今天還能保持鮮活?”
她認為,秘訣是將企業成長的“鼓點”融入中國飲料行業發展的律動中,持續實現品牌與消費者的共振。作為一家成立于1987年的企業,娃哈哈與中國飲料行業共同起步于八十年代,并用四十年的時間見證中國成為全球飲料市場的重要力量,也一同面對著當下日益復雜的市場趨勢——消費者需求趨于個性化、多元化;科技的進步尤其是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正在深度重塑飲料行業的生產模式、營銷策略乃至整個產業鏈條。
宗馥莉堅定地說道:“盡管時代在變、生態在變、賽道在變,但娃哈哈與消費者溝通、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品牌初心不變。”純凈水、AD鈣奶、八寶粥、爽歪歪等多款經典飲料產品,都具備跨越時間維度的強大號召力,使娃哈哈在某種程度上不再是一個品牌,而是一段人生記憶的重要見證者。
近些年來,娃哈哈積極圍繞用戶需求進行價值表達,增添產品的文化底色,為品牌影響力做“乘法”。以AD鈣奶為例,娃哈哈通過“大小孩”六一造節、定制包裝等方式,向潮玩圈、二次元圈等各類圈層人群垂直延伸,為不同年齡、不同愛好的大小孩們進行心靈松綁。同時,在國貨“潮”品成為新的需求點時,娃哈哈也積極助推國風文化,與敦煌IP聯名,將非常可樂國潮煥新版推上央視春晚,在全球華人面前向傳統文化致敬,展現文化自信。
宗馥莉的品牌打法其實并不復雜,她只是希望在一個長期主義的企業做具有長期價值的事情,而其中之一就是帶給大家健康和快樂,讓消費者“舌尖上”的服務,轉化為觸達消費者“心尖上”的溫度。
過去的2023年,中國飲料行業關鍵性指標良好,不少企業表現亮眼、行業穩步向好。在宗馥莉看來,這背后離不開的是一家家企業的向“好”之心:要比過去做得好,要比同行做得好,也要比消費者預期的更好,這是一種良性“內卷”。
現場,宗馥莉謙遜地稱自己既是一名在行業摸索了20年的“老兵”,也是接過企業經營“接力棒”的“新將”。年初,在接受潮新聞專訪時她曾坦言,“我想我除了企業,還承擔著行業的責任,為中國的飲料做出一些好的事情,當然這要看緣分、看時機、看實力。”娃哈哈的最新思考,將由宗馥莉來驗證。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