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首家Costco有變,荔灣與黃埔之爭愈演愈烈
出品/聯商網
撰文/高天
關于廣州Costco的選址,一直都懸而未決。日前有消息稱黃埔區有望引入Costco后,關于它的猜想更加濃烈。
于是,荔灣與黃埔的競爭,從萬象城延續到了Costco。
荔灣、增城、黃埔都在爭
2021年,據“廣州荔灣發布”的報道,在第七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廣州荔灣區政府與開市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這意味著,荔灣或將成為Costco進入廣州市場的第一站。
如今,三年過去了仍沒有進一步的發展。
反而增城和黃埔在后面傳出了新的消息。
2023年10月,有群眾在政府相關留言板建議增城引入Costco。一個月后,官方回復表示近年來一直都主動對接,希望Costco可以落戶,并在“廣東省與跨國企業合作交流會”上,官方曾向與會嘉賓推介增城區和廣州東部中心,并跟Costco華南區負責人深入洽談。
而最近有網友曝出Costco將選址廣州黃埔,看內容似乎很堅定。
在這張截圖中明確提到了“Costco在廣州的門店計劃已經確定,將在廣州市黃埔區建設一座將提供Costco品牌的各種商品和服務。”這條信息中甚至還把門店的面積都確定了,14萬㎡可以媲美天河區山姆會員店。
在黃埔內部,甚至還討論起來了具體位置。一種是老黃埔豐樂北路和廣園路一帶,一種是科學城云埔宏仁地塊。對此,黃埔官方回復稱“我區正積極對接開市客等大型倉儲超市,根據項目方的投資意向,統籌研究我區商業布局,提升區域商業配套水平。”
不過,上述所有的反饋都還只是停留在“有可能”的階段,選址之爭仍然有待官方敲定。
誰的可能性更大?
可以肯定的是,Costco會進入廣州。
今年年初深圳Costco開業時,開市客中國大陸區總經理章曙蘊在新聞發布會上就表示了廣州的Costco已在具體考量中,香港市場目前還未選址。
同時此前網傳一張“Costco中國布局圖”中,廣州也赫然在列。這張圖中,除了已經確定的上海閔行、上海浦東、蘇州高新、寧波鄞州、杭州蕭山、深圳龍華和南京江寧7家店外,還有廣州、北京、青島、武漢、西安、重慶和成都。
先來看看Costco選址的邏輯。
一、地大成本低。Costco至少5萬㎡的體量,且要求有地上停車場,因此拿地成本就會高,需要考慮地價問題。相比山姆、家樂福這些租賃模式,Costco是自己建自主經營。所以往往會選擇城郊地區。
二、交通要便利。Costco對地鐵的要求并不高,因為屬于倉儲式賣場,購買的東西量較大,主要還是面向開車的消費者。因此,Costco會選擇公路、高架、高速附近交通便捷的地區,能半小時車程最大輻射人群。比如杭州蕭山店旁邊就是空港大道,有空港高架和通城高架路,而不遠就是機場高速。
三、消費力要足。Costco消費動輒上千,對目標消費群的消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選址也不能太偏。
不過Costco面向的是整個城市、甚至其他城市的消費受眾,因此對消費力的考究應該也沒那么嚴格。深圳店開業前吸納的9萬會員中,有不少來自香港的會員,Costco首席財務官Richard Galanti曾向彭博社表示,深圳Costco自開業以來,已有超過1.5萬名香港會員。
從目前與Costco傳出“緋聞”的廣州三個區的情況上看。
荔灣白鵝潭是廣州五大世界級商圈之一,廣州健康港星河COCO Park已經開業,太古聚龍灣和華潤萬象城也在如期推進,商業氛圍日漸成熟,消費力不在話下,但缺點是地價相比其他兩個區更貴。
增城新塘板塊有地價低的優勢,TOD交通路網也便捷,不足的是車程30分鐘輻射的區域消費力有限。
黃埔區的科學城宏仁地塊,面積較大,與科學城知識城、新塘增城、東莞、老黃埔天河等四面相連,有開創大道、開放大道、廣深高速等路網,有一定的優勢。而老黃埔區域,購買力不成問題,本地的土豪村民,也可以輻射天河珠江新城、天河智谷、金融城、黃埔魚珠、科學城等地區,不過廣園快速主干道雖然交通便利但堵車嚴重。
從城市發展層面上看,荔灣和黃埔更有優勢。根據《廣州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規(2022-2025年)》五大世界級地標商圈分別是天河路-珠江新城、廣州塔-琶洲、長隆-萬博、金融城-黃埔灣、荔灣-白鵝潭。
相比其他四個商圈現狀,黃埔在商業上的話語權確實比較薄弱,引進Costco的價值自然不言而喻。當然黃埔在今年會迎來廣州國際金融城廣場。
黃埔在新溪遺憾沒能“留住”萬象城后,相信不會錯過Costco。
Costco的價值
資料顯示,1983年,Costco創立于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以“不靠商品,靠會員”著稱,這也決定了其盈利模式——盈利主要來源于付費會員年卡,而非商品銷售利潤。
作為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運營商和全球第三大零售商,目前Costco擁有875家門店,其中中國大陸6家,第七家門店將在今年二季度在南京開業。
Costco公布的2024財年第二季度及前24周的經營業績顯示,本季度凈銷售額為573.3億美元,同比增長5.7%。前24周的凈銷售額為1140.5億美元,同比增長5.9%。
有數據顯示,盡管Costco銷售額不到沃爾瑪的一半,但資本回報率接近20%,是沃爾瑪的兩倍多,會員續費率超過90%。
Costco的特點在于其議價能力與供應鏈篩選機制。比如,Costco的商品SKU非常少,遠低于山姆,但Costco減少SKU實則在每一類商品中挑出最好的兩三款,用意是減少顧客選擇困難。然后通過把單品銷售賣出大額銷量,增加與供應商談判的力量,把價格壓到最低,回饋會員,從而進一步讓消費者購買物美價廉的產品,帶來穩定的營收與忠誠客群。
研究咨詢公司Telsey的分析師喬·富爾曼認為,會員制模式創造了一個良性循環,擁有的會員越多,購買力就越強,從而能與供應商達成更好的交易,其中大部分優惠傳遞給會員。
相比非會員制模式,會員制給消費者帶來一種心理暗示。“花錢買了會員,不買東西就浪費了”。
一些城市也在爭搶Costco,積極引入。深圳Costco開業時的一份報告中提到,每年會有超30億元的直接經濟貢獻,很讓人眼紅,同時會吸引更多的供應商、服務商在深圳龍華設立生產基地,進而推動就業、產業、經濟。
同時,Costco面向跨區域和跨城市的消費者,比如深圳店就吸引了廣州、香港等大灣區顧客,不僅會直接貢獻Costco的業績,也能帶動住宿、餐飲、娛樂等其他產業的消費。
否則,怎么會有那么多大城市都在招商引資Costco?何況目前國內的會員店賽道也十分火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