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關近400家直營店后,小酒館第一股靠“加盟”翻身?
出品/職業餐飲網
作者/旖旎
“開放加盟,掀起酒館價格戰6.99元/瓶,收縮大面積關店……”
從一路“狂飆”式的高歌猛進,到如今的斷臂止損,小酒館第一股的動作一直備受業內關注。
近日,曾單月進賬1.39億的酒館黑馬“海倫司”,公布了上市后的第三份成績單。
對它來說,這份成績單可以說是“喜憂參半”。
雖然已扭虧為盈,2023年實現凈利潤1.81億元,但營收卻同比2022年減少22.09%,而且是付出了關店近400家的巨大代價。
此次財報透漏了哪些酒館新趨勢?
小酒館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01
一年關近400家直營門店,
“飲料化酒飲”最受顧客歡迎
被稱為“夜間星巴克”的海倫司,從誕生開始就一直閃耀在聚光燈下。
的確,2021年擁有528家門店的它,年收入就達到8個多億,讓業內看到小酒館在中國的潛力,很多人都看上了這門“性感”無比的生意。
10元性價比路線,讓大學生等客群愛上這種模式。
但正因為“光環”效應,也讓它一路高歌猛進,大肆擴張之后加之黑天鵝的影響,讓一系列“疑難雜癥”都開始顯現。
而此次財報也透漏了它這兩年來面對“變化”的嘗試和止損求生的策略。
1、去年凈利潤1.81億,營收同比減少22.09%
3月28日,“連鎖小酒館第一股”海倫司發布2023年財報。
數據顯示,其去年全年實現營收12.09億元,但同比減少22.09%;
去年實現凈利潤1.81億元,2022年同期為凈虧損16.01億元;
經調整凈利潤2.8億元,2022年同期經調整凈虧損2.41億元,同比實現扭虧為盈。
雖然有所盈利,但在2023年下半年,海倫司僅實現營收4.99億元,同比大幅減少27.15%。
顯然,雖然海倫司轉型初見成效,但仍處于陣痛期。
(圖片皆為其官方財報數據截圖)
2、去年一年,直營門店關閉近400家
而之所以能夠扭虧為盈,從數據可以看得出來這背后依靠的是“大面積關掉不賺錢的店”。
2022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海倫司關閉了194家門店,年內虧損高達16.01億元,虧損數額接近2021年同期的8倍。
在2023年3月的業績會上,海倫司CFO余臻曾透露持續閉店計劃,“上半年或還有幾十家酒館將完成閉店流程”,“放棄掉一些我們覺得可能短期之內是扶持不上來的一些門店”。
事實上,據此次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倫司擁有總門店數為479家,比2022年減少了288家。截至2024年3月19日,海倫司的門店數為503家。這與其巔峰時期的854家(2022年3月)相比,門店數量近乎減半。
財報還顯示,海倫司2023年旗下擁有一線城市酒館、二線城市酒館、三線及以下城市酒館數量分別為38家、186家、252家,相較2022年的80家、372家以及314家同比下降52.5%、50%以及19.75%。
可以看到,門店減少的情況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而2023年海倫司旗下直營酒館、特許合作酒館數量分別為255家、92家,比2022年的653家、114家同比下降60.95%、19.3%。
3、嗨啤合伙人走“小店”模式,坪效達到34元/平
從去年開始,海倫司推出“嗨啤合伙人計劃”,開始走加盟戰略。
財報中,海倫司進一步透露,截止公告發布日(3月28日),其嗨啤合伙人加盟門店已累計簽約383家,其中已開業188家,覆蓋一線城市及縣級城市136個。
相較于海倫司原本酒館運營模式,“嗨啤合伙人”酒館采用更小的門店規模,可以讓加盟商實現更高的經營效益。
數據顯示,2023年海倫司直營酒館坪效為19元/平,特許合作酒館為20元/平,而嗨啤合伙人酒館日均坪效可達34元/平,小店選址壓力更小,抗風險能力更強,可靈活應對市場競爭,坪效也更高。
4、人力成本降幅約70.2%,在收縮中“降本”
通過收縮戰略,因為門店大批關閉,也從而降低了人工、房租物業等成本。
財報顯示,海倫司員工人工成本去年較之于前一年減少了70.2%,薪資支出從2022年的10.03億元下降至2023年的2.99億元;
使用權資產折舊減少65.1%,從2022年的3.16億元下降至2023年的1.1億元;
物業、廠房等設備折舊減少55.3%,從2022年的2億元,下滑至2023年不足9000萬元;
其內部透露,公司持續提升人效,不僅減少門店全職員工數量、增加門店兼職員工,還針對總部人力規模進行精簡。
5、“飲料化酒飲”占總營收41.3%,比純酒飲占比高
而財報數據中,職餐記者發現,在其總營收占比上,純酒飲居然不是占比最高的。
其中營收占比最高的竟然是“飲料化酒飲”,占41.3%,其小吃占比為19.4%,自有啤酒占比10.4%,第三方酒飲占比18.7%。
對于酒館來說,酒賣的不是最好的,而是飲料化酒飲,這其實給我們傳遞了一個新的酒館趨勢信號。
02
向“蜜雪冰城”看齊的海倫司,
能靠加盟轉型成功嗎?
想要活下去,光靠“降本”關店還不行,因為那只能維持短暫的“止血”。
想要“保命”之外活得更好,還要尋求增長。
從此次其公布的財報可以看得出,海倫司2023年營收同比下降很多。
為何兩年前被業內看好的小酒館會面臨虧損、關店等風波?
其關店止損、加盟轉型等策略又對餐企有哪些啟發?
1、市值突破300億后“狂飆”式擴張,平均每天新開1家店
海倫司上市前,擁有372家門店,單月進賬1.39億元,是國內最大的連鎖酒館品牌。
上市后,它市值突破300億元,一下子成為聚光燈下的一匹黑馬。
2019和2020年,為了實現千店規模,加之上市的助推,海倫司始終以“一年開百店”的速度沖刺。
2021年,海倫司全年增加452家門店、以平均每天新開1.18家店的速度狂奔。
2022年也還沒停下來,繼續開出72家新店,截至2022年3月25日共有854家。
但上市沒到一年,它就慢慢退去了“盈利光環”虧損達2.3億。
一方面是黑天鵝疫情等影響,業績遭受重創,一方面是盲目開店帶來的后遺癥逐漸顯現。
雖然后期有“剎車”,關店止損,但是因為前期開店速度太快,開店太多,有些門店營業不到半年就關門,房租、人工等成本損耗巨大,對其也是重創。
2、向平臺型、輕資產“加盟”模式轉型
關店只是為了止損,但尋求新的增長,還是要尋求其他策略。
今年被稱為加盟“元年”,無論是頭部餐企還是小型連鎖都開放加盟模式,搶錢搶資源。
從海倫司的財報和動作不難看出,它把重心也正在調整到“加盟”戰略上。
其財報明確指出,為適應經濟環境復雜變化,公司堅定向平臺型、輕資產模式進行戰略轉型,主動調整存量門店網絡,大力發展合伙人門店網絡,以充分調動社會優質資源,重新進行長期市場布局。
事實上,海倫司在上市前本就有過加盟業務,其為了上市曾一度變為全直營。
而2022年,又有部分直營轉加盟,探索特許經營模式。
再到去年,海倫司又再次推出“嗨啤合伙人計劃”,進行了大范圍鋪加盟。這一模式下,門店面積更小,坪效更高。
之所以將中心轉型到加盟模式,海倫司給出了幾個原因,一個是因為加盟單店模型,能更好的適應環境的波動,提高抗風險能力;另一個也能通過調動合伙人外部優質資源,例如門店選址、豐富的獲客資源、靈活的營銷渠道等,實現雙方優勢互補;其次,通過加盟合作,可以增強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推進下沉市場拓展。
3、“飲料化酒飲”或成新趨勢
財報中除了透漏了海倫司在轉型戰略上的打法,還有一個產品趨勢值得我們關注。
上文中職餐記者提到,其門店端產品營收占比中,純酒飲不是占比最高的,反而是飲料化酒飲。
年輕人更愿意為“飲料化酒飲”買單,而對像啤酒等純酒飲越來越不感興趣。
這或許在給我們傳達一個信號,或許未來無論是酒館賽道,亦或是茶飲等其他賽道,飲料化酒飲或成年輕人受熱捧的產品,也會成為未來酒館產品的新趨勢和新風向。
職業餐飲網總結:
小酒館是一門好生意,但并不是一門“好做”的生意。
狂飆擴張后的一系列惡性連鎖反應,讓海倫司一度從最高點跌落。
也許正如其董事長曾在朋友圈發布的一小段感慨,“曾擁有著一年可以干出一千家店的豪氣,但也會在后來迷惑于奮斗的意義”。
但唯有穿過一次次的風暴、周期,才能真正練就一身本事從而抵御更大的暴風雨。
無論是大排檔試錯、關店止損、降價挑戰、還是如今的加盟轉型,至少這個小酒館第一股還在為了活著“折騰”,而這種折騰的勁頭則是最珍貴和值得學習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