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主播退居幕后,企業家卻搶著做網紅
出品/電商報Pro
作者/周文君
01
老一代企業家爭相做網紅
沒想到,辛巴、小楊哥、董宇輝不想當的網紅身份,周鴻祎、雷軍等老一輩企業家卻爭著搶著要做。
辛巴宣布計劃暫停帶貨去學習AI,小楊哥否認是全國第一網紅,董宇輝清空微博......與此相反,近段時間霸屏網絡的是雷軍和他的小米SU7,緊接著是周鴻祎。
就在4月25日,2024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開幕,身穿紅衣的周鴻祎在參觀東風汽車展區時,坐在一輛越野車的車頂充當“車模”,引發大量圍觀,賺足了眼球。
周鴻祎坐在車頂充當“車!
而另一邊的雷軍,站在小米展臺上,回顧了小米SU7第一個月的戰績,“截止4月24日,小米SU7已經鎖單75723臺,上市28日交付5781臺!
臺下圍滿了觀眾,雷軍話語間,掌聲雷動。雷軍就像一個流量中心,為小米汽車車展帶來超高的流量熱度。
小米展臺現場
如今,做網紅是周鴻祎的重要轉型方向。近日周鴻祎還談到今年的目標是,“要漲粉到一千萬!
對此,周鴻祎傳授了三條企業家做網紅的“法寶”:一是企業家和外界溝通時,要放下自我;二是說真話,態度一定要真誠;三是要接受外界批評和質疑,受得了罵。
自從決定成為一名網紅,周鴻祎的名字就頻頻出現在熱搜榜上。他善于制造話題,通過各種方式吸引公眾的注意力。
實際上,本月網絡上關于周鴻祎的消息尤其頻繁。4月8日,周鴻祎再次開啟免費課,全網多平臺直播了AI系列第二講“企業如何擁抱AI”,千萬網友圍觀。
4月18日,他發視頻說,要把陪伴自己9年的邁巴赫600賣了,換一輛國產新能源智能網聯車。“周鴻祎賣車”登上了微博熱搜。
4月20日,周鴻祎曬出和馬化騰握手“泯恩仇”。緊接著周鴻祎求試駕小米SU7遭雷軍婉拒;以及周鴻祎與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在網上“互撕”......
幾乎每隔幾天就制造新的話題,周鴻祎賺足了流量。
與此同時,如今活躍在臺前老一代企業家,還有俞敏洪、董明珠、俏江南創始人張蘭、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等。
相比于普通的網紅,老一輩企業家在成為網紅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他們已經建立了強大的個人品牌和企業品牌,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因此能夠獲得更多的曝光機會,并進一步幫助他們更快地積累粉絲和擴大影響力。
02
企業家為什么想當網紅
網紅與企業家這兩個不同的身份,其邊界正在變得日益模糊。一方面,我們看到頭部網紅主播嘗試擺脫網紅的身份標簽,向企業家身份轉型。
另一方面,不少企業創始人出乎意料地主動增加自身的曝光和關注度。
網紅想要轉型為企業家的動機相對容易理解,頭部網紅主播已經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粉絲基礎,可以將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商業價值和商業機會。
反之,企業家想當網紅,其共性動機往往與企業經營緊密相連,比如節省營銷成本、促銷量等。
此前周鴻祎與其他企業家進行交流時,強調了要用短視頻幫助企業做直播,以此降低營銷開支。“我過去還說,埃隆·馬斯克省了多少廣告費,余承東替華為省了多少廣告費。這次我覺得雷軍給小米創造了市場影響力,至少超出十億廣告費!
這句話精準地指出了企業家紛紛爭當網紅背后的實質,即一種品牌營銷手段。通過網紅的身份,企業家能夠更好地展示個人魅力,傳遞品牌理念,進而增強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度和好感度,提升了品牌的曝光度,也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商業機會和可能性。
所以我們會發現,目前不少企業家都在學習如何做網紅。比如今年1月,包括周鴻祎、馮侖在內的企業家,組團找董宇輝學習網紅經濟。周鴻祎還在微博談到要爭取理解流量密碼,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節奏。
近期,京東推出數字主播“采銷東哥”,劉強東以數字人的身份“親自下場直播帶貨”。憑借劉強東的流量效應,直播間銷量表現十分亮眼。
“采銷東哥”上播僅40分鐘內,直播間觀看人數超過1300萬,創造京東超市采銷直播間開播以來,觀看人數的最高峰;直播時段用戶平均停留時長達到日常均值的5.6倍,整場直播累計成交額超5000萬元。
最近車企創始人也開始紛紛下場直播。如四個月前蔚來汽車一場發布會結束后,創始人李斌在抖音首次直播,為用戶們答疑解惑,吸粉無數。
4月15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直播親測智駕全場景NOA,緊接著18日,魏建軍還和雷軍“連麥PK”,奇瑞董事長尹同躍也下場親測直播,進行長途高速高階智駕挑戰。
可見,傳統品牌需要借助移動互聯時代的力量,與年輕消費者建立連接,理解他們的需求,從而推動品牌的創新和升級。
當然,企業家做網紅并非易事。企業家作為企業的核心人物,其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因此他們的個人形象和聲譽與企業、品牌的形象緊密相連。
一旦企業家自身出現負面新聞或不當言行,就會對企業和品牌造成連帶影響,引發信任危機。
越來越多的企業家下場直播,正是他們積極擁抱變化、順應時代潮流的體現。隨著互聯網流量的逐漸飽和,企業家們必須作出改變。
可以預見,今年或許會有更多的企業家下場直播。
03
流量愈發稀缺
存量時代下,流量紅利逐漸枯竭。企業家爭奪流量,競爭更加激烈,也說明了流量的稀缺和重要。
對企業家來說來說,接住了流量等同于接住了巨大的商業機會和潛在財富。流量帶來用戶關注度、品牌曝光度,尤其是在互聯網和數字化時代,流量已經成為了企業競爭的核心要素之一。
比如在互聯網時代初期,張朝陽是中國第一個網紅,后來從2011年底開始,張朝陽又做起了“物理網紅”,頻繁活躍在直播間。
而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也曾經憑借一句“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的自我營銷手段,在短時間內迅速火出圈,贏得了大量的關注和流量,也成功地為聚美優品打響了品牌知名度。
陳歐
更直觀的效果來自其與唯品會的比較,雙方在起初的市場熱度相當。但在2012年至2013年間,聚美優品的熱度卻遠超唯品會。
另一邊,俞敏洪帶領新東方迅速調整戰略,充分利用了新東方在教育培訓領域積累的品牌聲譽,借助流量進軍直播電商領域,成功渡過企業危機。
話又說回來,企業家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可以為企業和品牌引流。但長久之計,想要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還是要回歸到產品和服務本身。
此前俏江南原董事長張蘭與兒子汪小菲,趁著離婚話題熱度,在抖音直播帶貨,銷售表現亮眼,但由于產品豐富度和開播次數跟不上,熱度逐漸下滑。
創始人的網紅效應,最終能否持久轉化為商業價值,關鍵還是需要企業優質的產品與服務作為支撐。
畢竟,消費者最終關心的還是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的體驗。如果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那么無論CEO多么出名,也難以維持長期的熱度。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