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公司”小紅書,加速布局大模型
來源/獵云精選
作者/王非
自成立至今,小紅書一直保持低調并被形容為“慢公司”,而這也反映在大模型相關產品線上。盡管上線了多項功能和應用,存在感卻稍顯不足。
進入2024年,小紅書在大模型領域的探索悄然加速,持續引發市場關注度。
多方消息稱,這家公司正加強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戰略布局,其AI創新領域的領軍人物張德兵所領導的大型模型團隊,也已在內部產品中展開了自研通用大型模型基座“小地瓜”的灰度測試。
不僅如此,創立十年方才“首次實現盈利”的小紅書,也在今年2月,掏出“真金白銀”參與了大模型創企的投資盛宴,一出手就投向了明星項目——月之暗面。
巧合地是,從AI應用,到自研大模型,再到投資大模型,小紅書在大模型領域的探索,均與知乎不謀而合。而這也給外界解讀這兩家“內容導向”公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類比的選項。
01
早早入局“小步快跑”,謹慎至上
從時間上來看,小紅書在大模型領域的探索并不算晚。
大模型熱潮涌起的2023年3月,小紅書就已開始籌備獨立的大模型團隊,核心員工來自廣告業務的NLP技術團隊。同時,公司內部還有多個獨立部門同時推進AIGC方向的落地探索。
從速度上來看,小紅書也算得上是“小步快跑”。
“下場”短短一個月后,小紅書就上線了主打中國風AI繪圖的AI創作應用——Trik。然而,這款倉促之下推出的應用,最終因未能處理好版權爭議,又在倉促間下架銷聲匿跡。
經歷過初次試水后,小紅書又于2023年7月相繼上線涂鴉和主打文生圖的“此刻”功能,幫助用戶快速生成圖片。
無論是上線主打AI繪畫的Trik,還是上線涂鴉及此刻功能,無一不是小紅書“應用至上”的實踐。
而這或許也與去年9月,小紅書技術副總裁王曉博作出“大模型不會無限制燒錢,將轉向應用競爭”的判斷,互為因果。
此前,小紅書大模型負責人張德兵也曾提到,文本、視覺、語音、音樂,任何兩種模態的遷移和轉換是當下重要的研究方向。“小紅書承載了不同模態的內容,這些模態如果可以讓創作模態大幅度下降,讓用戶記錄和表達自己的生活的時候,能夠更低成本、更加快捷,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方向。”
不難看出,小紅書在大模型領域的探索,最初主要集中于為內容做增量,靠各種AI應用和功能,幫助用戶產出內容。
需要注意的是,小紅書的各種嘗試并非獨有,可替代的產品多如牛毛。此后,多數功能和應用幾無水花,似乎也只能說明,小紅書的“吃力不討好”。
這一切,或許可以從小紅書“擰巴”的心態上找到解答。
據悉,小紅書對上線新AI產品的態度非常謹慎,原因是害怕破壞現有的內容生態。據36氪消息,一名知情者表示:“小紅書的內容生態是活人種草,AI在里面怎么樣才不違和,這是困擾小紅書的一個問題。”
02
劍指社交搜索,加速商業變現
作為對比,與小紅書均在2023年上半年出發的知乎,一開始便選擇了從“存量內容”入手,以搜索先行。
2023年4月,知乎戰略投資面壁智能,并與之合作開發“知海圖AI”中文大模型,首個大模型功能“熱榜摘要”即是利用語言理解能力對知乎熱榜上的問題回答進行抓取、整理和聚合,并把回答梗概展現給用戶,給大家提供直觀清晰的回答。
相較于知乎,小紅書差不多滯后了半年,方才有了挖掘搜索和社交價值的嘗試。
2023年9月,小紅書基于大模型公司MiniMax的大語言模型,在App中開始內測AI聊天功能——Davinic(達芬奇)。
通過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結合用戶的興趣、行為和偏好等方面,Davinic可以推薦更加個性化的內容和交友對象,讓用戶可以享受到豐富和智能的交互體驗。
自此開始,小紅書在“存量內容”上嘗試挖掘,社交和搜索的隱含屬性,也在同步被逐漸放大。
今年春節期間,小紅書上線了“AI寵物小伙伴”等社交玩法。在群聊中上線可以智能創建角色的AI群聊搭子,正是其“AI社交”的加速實踐。
而無論是AI應用,還是用大模型賦能社交和搜索,小紅書與知乎的最終目的,無疑是提升商業化變現能力。
知情人士表示,小紅書的AI搜索將會帶有更濃厚的種草性質,這對于小紅書電商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流量入口。
小紅書CMO之恒曾表示,“小紅書上,每天有3億次的搜索,每個月有1.2億人通過搜索表達購買意愿。”如今,越來越多用戶開始在小紅書上搜索,搜索量的大幅上升,提升了小紅書的商業化空間。
在2024小紅書WILL商業大會上,小紅書就宣布推出“搜索直達”,該產品是在小紅書社區生態基礎上進行的一次底層能力升級。通過這一工具,可以幫助商家在搜索場域中,對于用戶需求實現直接轉化,在搜索結果頁面中,用戶可以跳轉站內店鋪購買,也可以通過私信,或者通過店鋪直推形成購買。
需要注意的是,小紅書整體側重還是在視頻業務,無論內容短視頻還是買手直播帶貨,都占據了很大一部分人力和資源,留給AI的資源并不算多。這對于去年剛實現盈利的小紅書來說,在AI的商業性還未得到驗證前,入局也意味著將承擔極高風險。
03
對外投資,有錢景亦創造可能
大模型太燒錢,阿里、騰訊、百度等巨頭憑借豐富的人力、財力、物力,可以從頭到尾全部自己搞定。對于小紅書、知乎等腰部互聯網公司而言,投資,無疑是“花小錢辦大事”的最優解。
先從知乎說起,這家公司在2023年之前僅有三次對外投資,兩次投向職業教育,一次投向了消費領域。2023年至今的兩次出手,則均投向了大模型創企——面壁智能。
前文已提到,知乎投資面壁智能,一開始就是以“聯合研發”為目的,由此誕生了“知海圖AI”,并率先在搜索領域進行探索。
憑借與知乎、招商銀行、數科網維等合作伙伴的多場景成功落地應用,面壁智能于今年4月完成數億元新一輪融資。除了知乎作為戰略股東持續跟投支持,本輪融資由春華創投、華為哈勃領投,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等跟投,而這則從側面佐證了知乎此前領投的“眼力”。
反觀小紅書,這家公司迄今已累計對外投資18次,被投企業多數位于咖啡、潮玩、美妝等消費賽道,融資數額也多為億元級上下。
在2023年“首次實現盈利”的小紅書,算得上是“糧草充足”,自然也有了投向“更燒錢”的大模型的底氣。
據雷峰網2023年7月消息,小紅書似乎低調投資了MiniMax(后續并未官宣)。而這,或許能從當年9月,小紅書基于MiniMax上線Davinic功能為佐證。
今年2月,小紅書更是參與了月之暗面的10億美元新一輪融資,與阿里巴巴、紅杉中國、美團、招商局中國基金等“并肩而立”,顯得十分惹眼。
據科創板日報消息,有老股東透露,相較于其他TO B領域的AI創業公司,月之暗面的目標是TO C領域。基于TO C的發展策略,新股東中出現了很多互聯網大廠身影,這些巨頭均是TO C公司。“因此從應用場景上看,投資后雙方應該會有業務嫁接。”
巧了不是,小紅書在AI社交上的探索已然開啟。
就在5月21日,月之暗面被爆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且最新一輪估值報價已達30億美元,新入局的股東包括騰訊、高榕創投等。
換言之,小紅書也在“錢生錢”之外,于MiniMax之外,再添一個強大助力,給自身創造了更多可能性。
后續,小紅書與月之暗面的將如何合作,已然引發外界期待。同時,小紅書“種下”小地瓜,收成幾何,也待市場進一步檢驗。
(首圖來源:小紅書)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