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枉過正?Manner咖啡大量辭退兼職工
出品/茶咖觀察
作者/蒙嘉怡
當天到崗,當天辭退,沒有理由,再問拉黑。Manner你想干啥?
茶咖觀察發現,7月12日,一位北京網友在小紅書上發帖稱,在Manner兼職被莫名辭退。
據其描述,兼職的主要工作是打包,兼職當天,她不僅提前到達門店開始工作,還主動打掃衛生,但下午就被HR通知“不合適”,且Manner還關閉了該網友的兼職權限。
對此,該網友有些疑惑,詢問HR自己哪里做得不對,但該對方含糊其辭,稱“可能是門店反饋或者監控稽查人員反饋”。網友質疑Manner大量招人又大量“踢人”的做法,該工作人員并未正面回應,直接將這名網友拉黑。
事實上,有著相似情況的兼職人員不在少數,茶咖觀察就發現了至少10位兼職人員發過帖子“避雷”Manner,在帖子下方,亦有大量跟帖表明“自己也是”。這些被辭退的兼職人員,多則兼職了三四天,少則第一天下班就被辭退。
耐人尋味的是,一旦這些兼職人員詢問辭退緣由,工作人員的回復都是模棱兩可,沒給出具體原因,若繼續追問,結果就是“拉黑刪除”一條龍。
最近的Manner一直處在風口浪尖。6月,Manner的員工與客人在短時間內發生了三起沖突,6月21日,Manner在官微發布致歉聲明,但對它的口誅筆伐并未停止,幾乎所有批評都指向了Manner的員工不足和管理不當上。
或許是為了解決人力不足,又或許是為了緩解輿論問題,品牌方先是進行了內部調整,臨時關停了多家manner,并在招聘平臺上廣招咖啡師和兼職人員,以此分攤原有的工作壓力。
但隨著暑期到來,市場涌入一大批勞動力,兼職班次也要靠“搶”。若門店業績達不到某個標準線,該門店的兼職崗位也會隨之取消,令兼職人員十分被動。
苦惱的并非只有兼職員工。一些全職員工表示,Manner兼職員工的工作內容雖不包括制作飲品,但瑣碎工作很多,毫無餐飲服務經驗的人要短時間內上手并不容易。可就社交軟件上的反饋來看,除了健康證,Manner在招聘時似乎沒有對其他能力提出要求,導致兼職隊伍中充斥著大量缺乏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人員。不僅增加了全職員工的工作負擔,也影響了顧客體驗和服務質量。
近乎于無的門檻、混亂的排班,讓不少求職者認為Manner招兼職就是在“降熱度”和“刷業績”。可以說,品牌方此次的行為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讓自己的形象更加“不堪”。
有業內人士指出,Manner人手不足的問題,只要多招有咖啡師經驗的正式員工即可解決,只要產品品質過關、知錯能改,品牌方依舊能夠挽回聲譽。
就目前來看,Manner的做法,實現對員工工作負擔的“優化”的同時,確保成本有效管控。畢竟,招聘兼職員工來頂替部分正職員工的工作,不僅在成本上更“低廉”,還縮短了培訓周期,更符合其之前壓榨員工的“一貫做法”。
不過,這種做法或許夠經濟,但絕對不人性化,也難以持續,Manner的管理層還需要繼續反思。如果難以平衡成本支出和產品品質,那門店規模收縮一些也并無不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