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買菜戰略大拆解
來源/品智PLSC
作者/黃小毅
社區團購爆發于2020年,一度是所有生鮮電商巨頭視為頭號威脅的新業務,曾經引來幾乎所有互聯網或實體零售企業的加入,以獨特競爭策略和創新模式聞名的拼多多自然沒有遺漏這塊“蛋糕”。2020年8月上線了“多多買菜”,除了微信群聊,拼多多APP讓出最好的位置,提供用戶線上買菜次日達的服務。
如今,這個賽道的主要玩家,尤其是互聯網背景的玩家,基本只剩下多多、美團。
其中,憑借成功的商業模式和強大的技術支持,多多買菜短時間內以迅猛之勢崛起,并在當時一舉成為拼多多重要的流量入口之一,多多買菜也展現了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戰略意義。
然而,隨著市場的飽和與競爭的加劇,各大平臺降低商品價格,導致利潤空間被壓縮,價格戰的惡性循環損害了平臺的盈利能力,也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如今,社區團購賽道僅存的兩個全國性玩家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在2024年相繼進入到以盈利為第一優先級的新階段。兩家戰略上的選擇,一定程度上驗證了行業未來的發展出路。
盈利優先,優化運營模式
拼多多入局社區團購,本質還是多多一貫在下沉市場的打法優勢。
2020年底,現任拼多多董事長的陳磊將自己的辦公室搬去上海郊區,并宣布公司將專注于農業領域的發展,也讓他得以更好地觀察下沉市場的機會和潛力。
走訪了上海多家農貿市場后,陳磊深覺菜場攤販與城市居民之間存在著很大的信息差,尤其是在管控期間,這種情況變得更加嚴重。于是,他提出要做一個能提供新鮮食材的電商平臺。
經過一系列的調研與準備工作,“多多買菜”正式上線。對比傳統電商都需要“五日達”“七日達”的邊疆縣城,多多買菜能做到“次日達”,提貨點深入到了七成以上的行政村,特別是為農村地區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銷售渠道。據了解,“多多買菜”現今已覆蓋國內除特定地區外的30個省級行政區,布局超過2600座縣市。
從最新的財務數據看來,拼多多2024年Q2的營收同比增長86%達到970.6億,已接近單季千億收入,其中凈利潤320.09億,同比增長144%;非國際歸母凈利潤為344.32億,同比增長126%。
從業務來看,拼多多目前主要由在線營銷收入與交易服務收入兩大部分組成。在線營銷收入屬于拼多多的核心電商基本盤,也是拼多多主站,本季度在線營收達到492.2億,同比增長30%,總收入占比下滑至50.7%;交易服務收入則包括了海外電商Temu和多多買菜部分,該部分收入本季度為479.4億,同比增長了234%,遠高于在線營銷的增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分增長基本是Temu貢獻的,多多買菜增長幅度有限!
單獨對比近些年多多買菜的業務數據:2021年,多多買菜GMV(商品交易總額)達到800億,虧損156億;2022年GMV達到1800億,整體仍未盈利。當時有機構還曾預測,多多買菜將在2023年盈利。但是根據拼多多2024年最新財報,多多買菜的扭虧為盈尚需時日。
因為面對來自其他平臺的競爭壓力,多多買菜為實現盈利,采取了一系列策略調整,2023年他們開始了優化運營模式,將全國近三十個省區劃分為七十多個獨立經營單元,給予地方管理者更高決策權,要求自負盈虧,盡快盈利。
因地制宜,調整供應商策略
于是,多數省區很快出現了大面積調整商品結構的現象,減少了對生鮮產品的依賴,強調高周轉,快流通,這使得多多買菜的供應商體系發生巨變,整個供給側也發生巨變,大家開始上架更多高毛利的日化百貨類商品,如小家電、服飾、美妝、成人用品等。
多多買菜還對產品的品質、規格、包裝等都有明確的標準,對供應商的資質、產品質量、供貨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并做實時監控和調整,避免出現庫存積壓或缺貨的情況,只有符合嚴格標準的供應商才能與多多買菜建立合作關系。
如果價格或庫存不符合要求,多多買菜會要求供應商進行相應調整,所供貨的商品需要按規定打包,生鮮等商品的生產日期需要是當天分裝生產。
多多買菜通過競價機制選擇供應商,實行“一品多商、價低者得”的原則,確保平臺上商品的競爭力,如果獲得平臺的獎勵和好評,不僅可以增加供應商的訂單量,還為其提供更多推廣資源和合作機會。
在技術支持方面,多多買菜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確保供應商的食材通過多重檢測和保障流程,如檢測貨源、驗貨、冷鏈等,實現商品信息管理、庫存管理、訂單跟蹤等操作的自動化和信息化。
此外,多多買菜還因地制宜地針對不同地區的消費習慣和文化背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當地供應商的種類和數量,比如在一些內陸地區引進大量本地蔬菜供應商。多多買菜憑借一系列的供應鏈策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優勢,留住了更多消費者。
創新驅動,優化產品和服務
除了擁有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創新的營銷模式與強大的數據驅動力也是多多買菜能夠持續“存活”下來的原因。
作為擁有超過8億活躍用戶的拼多多,多多買菜的業務可以通過主平臺入口為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優勢,快速觸達潛在消費者,降低用戶獲取成本。在上線不久之后,多多買菜開展了各種促銷活動,如秒殺、拼團、滿減等活動,還在首頁推出“多多果園”功能,鼓勵用戶種植果樹,利用水果來兌換現金紅包或者優惠券,還可以通過邀請好友、參與團購等方式獲得更多的優惠和獎勵。
這種創新的營銷手段保證了多多買菜在面對競爭時能夠迅速提升用戶的黏性和復購率,也有效推動了農產品的銷售和品牌的推廣。
另一方面,依托拼多多的技術實力和大數據分析能力,多多買菜對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精準預測,通過分析海量的用戶數據,了解不同地區、不同用戶群體的消費偏好和購買習慣,得出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地區的用戶對價格更為敏感,對社區團購需求更為旺盛的結論。
由此,更有針對性地對相關地區進行商品采購和庫存管理,降低庫存成本的同時提高商品的銷售轉化率。同時,多多買菜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供應鏈進行包括智能倉儲管理、物流路徑優化等。
例如,通過智能算法合理安排倉庫內商品的存儲位置和分揀順序,提高倉儲作業效率;優化物流配送路線,減少運輸時間和成本。
開拓生鮮零售渠道,搶占下沉市場先機
多多買菜的出現,不僅是拼多多在電商領域的自然延伸,更是其在電商模式與實體場景相融合,并在社區團購賽道予以模式小創新的一次重要布局。
通過多多買菜,拼多多滿足了消費者對于高頻剛需商品的即時性需求,多多買菜通過預訂 自提模式,賦能社區門店,創造線上收益,增加了用戶對平臺的黏性,也為拼多多吸引更多的商家和合作伙伴提供了有力支持。
從零售端考慮,多多買菜提供了廣泛的商品選擇,這種高頻消費行為能夠為拼多多全站帶來持續的流量導入。例如,在購買生鮮的同時,可能會順帶購買一些家居用品、電子產品等。多多買菜的流量入口將大量的用戶引導至拼多多的其他業務板塊,從而帶動全站的銷售增長。
而這種多元化的發展策略也有助于拼多多自身分散風險,降低對單一業務的依賴,在不同領域挖掘新的增長機會,為拼多多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最后,從市場份額角度來看,多多買菜通過建立密集的自提點網絡,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難題,使得農村地區和一些偏遠城鎮地區的消費者對于物美價廉商品的需求。同時,下沉市場龐大的人口基數也為拼多多提供了巨大的增長潛力,為其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雖然多多買菜未來面臨的行業挑戰和不確定性風險依然很多,但自2023年開始優化產品和服務以及管理策略的方針,展現出了自身一定的競爭力與戰略眼光。
對于拼多多而言,多多買菜也不僅是一項獨立的業務,更是連接生鮮市場和消費者的重要橋梁,也有助于保持用戶粘性和復購率。
除了還沒有貢獻較突出的財務指標,多多買菜已經為拼多多帶來較多的運營成果。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