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億,杭州殺出一個國貨彩妝IPO
出品/融中財經
撰文/馮曉亭
翹首以盼多年,終于等來了“國貨彩妝第一股”。
12月10日,毛戈平(01318.HK)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上市首日大幅高開報47.65港元,較上市發行價29.8港元漲59.9%,總市值約230億港元。
成立于2000年的毛戈平,是美妝圈內當仁不讓的頂流——并非毛戈平這個美妝品牌吸引到多少擁躉,而是一手打造毛戈平這個品牌背后的男人“毛戈平”,一手“換頭術”馳騁美妝界,才華橫溢耀四方。
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按2023年各集團旗下所有高端品牌的零售額計排名第七,市場份額為1.8%。別看毛戈平產品在高端品牌中的市場份額不足2%,按零售額計算,毛戈平還是中國市場十大高端美妝集團中唯一的中國公司。換言之,在高端美妝領域,毛戈平做到了國貨第一。
雖說毛戈平成立至今已二十余載,但以“化妝師”身份在圈內安身立命的毛戈平鮮少與資本進行接觸。在幾經IPO折戟后,毛戈平于2024年4月,以7.3億元代價與原持股10%的“九鼎系”進行了切割,其中7.55%由毛戈平夫婦控制的私募回購,剩余2.46%的股份分別轉讓給深圳篤實和蘇州錦鴻。切割后,以創始人毛戈平為核心的毛氏家族持股比例接近九成。
割席“九鼎系”輕裝上陣的毛戈平,在此次IPO招股還是引入了6名基石,累計認購1億美元,占全球發售比例的39.31%。其中,CPE Investment認購3500萬美元,正心谷資本認購2000萬美元,ACCF Capital通過Seraphim Advantage認購1500萬美元,常春藤基金認購1000萬美元,Brilliant Partners Fund LP及China Core Fund認購1000萬美元,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基金通過Mega Prime認購1000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港交所揮起敲鐘寶錘的毛戈平,不過是今年“A轉H”股中的一員。此前,毛戈平多次沖刺A股市場,最后以終止告終。像毛戈平這樣曾擬A股上市的案例并非罕見,近日成功赴港上市的國富氫能、夢金園、重塑能源等企業,無不如此。
目光順著毛戈平身后望去,正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轉戰港股IPO——周六福、香江電器、長風藥業、軒竹生物……舉不勝舉。
美妝界最強個人IP,半年凈賺5億
在國內美妝界,“毛戈平”已成一個IP符號。
1964年生于浙江溫州的毛戈平,今年已步入花甲之年,然而,他過去六十年的人生歷程,早已超越了“傳奇”二字所能概括的范疇。
毛戈平本是越劇出身,是77屆浙江藝術學校越劇班的學生,畢業后就加入了浙江省越劇團。彼時,毛戈平夢想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名藝術家。但不料,在藝校度過了自己少年時光的毛戈平,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因化妝師臨時沒有到場,對化妝也有過接觸的毛戈平替補上化妝師的位置。
或許正是老天爺賞飯吃,并非科班出身的毛戈平卻能對色彩的搭配運用恰到好處,且在表演中出色完成了化妝任務。那時,毛戈平又正好碰上男生變聲期,眼看職業越劇演員這條路走得費勁,領導一個朝戲劇化妝師方向轉行的建議,被毛戈平記在了心里。
于是在1984年,毛戈平從越劇團演員正式轉到了舞美隊,化妝這份工作,一干就是40年。
1989年,毛戈平在《楊乃武與小白菜》劇組中為陶慧敏畫的妝容,幫助陶慧敏一舉拿下了主角“小白菜”,也讓其自身在行業中嶄露頭角。
但真正影響并成就毛戈平的,還是與劉曉慶在電視劇《武則天》中的合作。
1994年,電視劇《武則天》在籌備中,主角的妝容卻難倒了眾人,因為當時已經四十多歲的劉曉慶,需要演繹出武則天從14歲少女到80歲老年的各個時期。幾經周折,有人找來了正好三十歲的毛戈平。
最后,毛戈平自然是不負眾望,出色完成了這個挑戰。而隨著《武則天》的大火,頂著“劉曉慶御用化妝師”頭銜的毛戈平也一炮而紅。而讓毛戈平在美妝界得到官方認可光環加身,當屬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期間,毛戈平擔任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化妝造型師,并擔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化妝設計師。
2019年8月,微博知名時尚博主在網上發出了一個“毛戈平改妝視頻”,此視頻一出直逼熱搜,當晚轉發量達十萬,閱讀量也破億,所看之人無不在驚呼毛戈平“徒手改骨相”的高超技藝。因博主形容這是一次“整容級化妝術”,“換頭術”由此得名。
毛戈平“個人IP”走俏互聯網之時,毛戈平的“品牌IP”也在逐漸發育壯大。
2000年7月,毛戈平創辦了杭州毛戈平,并以個人名字創立了高端美妝品牌MAOGEPING;同年10月,毛戈平創辦了浙江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此后,“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以杭州為起點,先后落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鄭州等多個城市。
如今的毛戈平,已發展成一個高端美妝集團,主要從事“MAOGEPING”與“至愛終生”兩大品牌彩妝、護膚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化妝技能培訓業務。
其中,“MAOGEPING”品牌以公司創始人毛戈平的名字命名,是公司的核心品牌,目前以中高端百貨專柜直營模式和電商銷售為主;“至愛終生”品牌則以經銷模式為主,定位于二、三線城市的女性消費者,致力于提升公司產品的覆蓋群體及銷售區域。
從營收結構來看,毛戈平收入高度依賴主品牌“MAOGEPING”。如其在招股書所言,“于整個往績記錄期間,我們的收入主要來自MAOGEPING的產品銷售,分別占我們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以及截至2023年及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產品銷售總收入的96.6%、98.4%、99.0%、99.0%及99.3%。”
具體看財務數據,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毛戈平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77億元、18.29億元、28.86億元、19.72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31億元、3.52億元、6.63億元、4.93億元——半年時間攬金近5億元,眼下毛戈平更是帶著公司邁向一個新高度。
隨著港交所上市鐘聲響起,毛戈平也從“IP”進化為收獲一個“IPO”。
8年數闖IPO,終得償所愿
從成立到上市,這條路毛戈平走了24年,其中卻有8年時間花在了沖刺IPO上。
于毛戈平公司而言,這是一場“漫長”的IPO之旅。
早在2016年12月,毛戈平公司首次向中國證監會提交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請,但此后進程沒進一步向前;直到2017年9月,毛戈平公司又更新了招股書,IPO申請材料狀態由“中止審查”變更為“預披露更新”;2021年10月,毛戈平公司首發上市申請獲得通過,但此后上市進程再度被擱置。
2023年3月,由于實行注冊制上市制度,毛戈平公司再次更新招股書。但在2024年1月4日,毛戈平公司主動撤回了在A股的上市申請,轉而改道申請港股上市。同年4月8日,毛戈平公司向港交所首次遞交招股說明書,后又因招股書滿六個月失效,于10月9日更新上市申請。
由“A”轉“H”,毛戈平公司在招股書中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鑒于本公司的A股上市申請時間表的不確定性、我們的業務前景、我們當時的未來發展戰略及營銷環境,隨后我們決定自愿撤回A股上市申請,且本公司于2024年1月正式撤回過往上市申請。”
且就“上市將符合本集團的業務發展戰略,并將有利于我們及全體股東”,給出了如下理由——“聯交所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領先者,可為我們提供直接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機會,提升我們的集資能力,拓寬我們的集資渠道及股東基礎,并提升我們的國際曝光率;上市將為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的業務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在聯交所上市將進一步提升我們的品牌知名度及業務形象,從而提升我們的企業形象,以吸引新客戶、業務合作伙伴及戰略投資者,并有利于為本集團業務招聘、激勵及挽留骨干管理人員。”
在二級市場大門輾轉數年,毛戈平如今終得所愿。
而有意思的是,在美妝界赫赫有名的毛戈平,在創投圈則略顯低調。
雖說毛戈平公司成立至今已二十余載,但一直到2011年,劉曉慶的御用化妝師毛戈平才與資本接洽。這一年4月,創業投資企業新開發和天易投資分別以4500萬元和1350萬元的對價進行認繳資本增資。2015年,九鼎資本強勢入局,先是以7330萬元對價收購了新開發所有股權,自此以轉讓形式獲得毛戈平公司10%股權,成為毛戈平公司最大外部股東,并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但隨著“九鼎系”在2018年暴雷,毛戈平公司IPO進程間接受阻。
于是在轉戰港股前,毛戈平公司內部斥巨資進行了一場“拆彈行動”。分別于2024年1月17日、1月25日、1月29日,蘇州浦申九鼎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下稱“浦申九鼎”)先后以5.51億、1.07億、7190.5萬總計7.3億元的價格向毛戈平夫婦控制的帝景投資、深圳篤實以及蘇州錦鴻轉讓所持有的10%的股份,轉讓完成后,浦申九鼎不再持有毛戈平公司任何權益。
從2015年的7330萬元到2024年的7.3億元,近乎十倍回報套現離場的于九鼎資本而言,也不算虧。
成功上市邁向新發展階段的毛戈平,對于未來也有著初步計劃。
根據招股書,毛戈平公司擬將全球發售募集資金用于擴大公司的銷售網絡、品牌建設活動、海外擴張及收購、加強公司的生產及供應鏈能力、增強公司的產品設計及開發能力……
對于“國貨彩妝第一股”的日后發展,不妨拭目以待。
A轉H股,排隊IPO
成功從A股轉戰H股的毛戈平,是近年赴港上市企業中“A轉H股”大類中的一員。
以11月至今登陸港交所的10家上市公司統計為例,其中傲基股份、晶科電子、國富氫能、夢金園、重塑能源、毛戈平這六家公司為“A轉H股”,還有一家順豐控股為“A+H股”。足以看出,赴港上市企業中曾擬在A股上市的,比例高企。
除了成功IPO的,還在港股排隊IPO的企業,也有不少是主動撤回A股申請轉戰港交所的。
像周六福,2023年11月終止深交所主板IPO,在2024年6月提交了港交所IPO申請;在今年5月終止深主板IPO的香江電器,在9月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6月科創板IPO終止的長風藥業在11月向港交所遞表;在12月遞表港交所的軒竹生物,則在5月終止了科創板IPO……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A轉H”IPO的背后,原因是多樣的。
一方面,為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自2023年8月起,證監會宣布階段性收緊IPO,加大了對IPO的審核力度。上市標準提高,A股IPO上市節奏自然放緩。
眼下,A股新股發行放緩預期正在持續。特別是對于一些科創屬性的企業而言,其業績水平和穩定性達不到A股上市要求,選擇港股上市毫無疑問為其提供了一個籌措資本的路徑,也給背后的機構股東多一個退出的選擇。
另一方面,自然離不開監管層的政策支持。
今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為配合此《若干意見》的實施,證監會在廣泛深入調研和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將與香港方面深化合作,采取以下5項措施來進一步拓展優化滬深港通機制、助力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協同發展。
其中提到一項便是“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制度規則發布實施一年來,已有72家企業完成赴港首次公開發行(IPO)備案,赴港上市融資渠道暢通,有力支持內地企業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規范發展。中國證監會將進一步加大和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融資。
與此同時,從市場需求來看,隨著中國企業國際化布局的加速和全球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更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赴境外上市是境內企業國際化、規范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有利于企業利用外資發展,優化公司現代化治理水平,更好融入全球經濟。港股市場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吸引力,能夠滿足這些企業的需求。
企業赴港上市熱情持續高漲,同時也期待著在這一波屬于港交所的小高潮中,能有愈來愈多企業和機構能得償所愿。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