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零售小店店主”能做好前置倉?
出品/新經銷
撰文/孟蕓
最近即時零售行業相當熱鬧。
宏觀政策上,商務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了《零售業創新提升實施方案》,提出支持到店與到家協同發展,推廣線上線下融合的即時零售(平臺下單+就近配送,門店下單+即時配送),探索“店倉一體”、“預售+集采集配”等新模式。
深圳日前發布了11項推動即時零售高質量發展的舉措,提出引導便利店、超市、折扣店、倉儲會員店、百貨店、購物中心、專業店、品牌專賣店、集合店、無人值守商店等各類實體零售業態企業采用即時零售模式開展線上線下、全渠道、定制化、精細化經營,提升門店服務能力,擴大業務覆蓋范圍,提出支持第三方平臺、前置倉、店倉一體等各類即時零售經營模式發展,支持開展第三方專業前置倉服務。
《新經銷》注意到,深圳的支持政策專門提到,要優化專業人才供給,推動企業對傳統零售從業人員進行即時零售專業技能提升培訓和技能認證。這也從側面說明,即時零售和前置倉生意有專業門檻,需要一定的專業度,才有可能做好。
實際上,在各地不起眼的路邊、街角、小區門口,已經有一群人,憑借多年從事零售攢下的經驗和專業能力,以及對本地生意機會與需求的洞察,默默抓住了即時零售帶來的新機會和新增量,成為這個行業中一個不可忽視、逐步壯大的群體。
這個群體有一個常見的“畫像”:傳統零售人出身,本身就是本地實體零售小店店主,或者是“零售小店二代”,開過或者正在經營著小超市和便利店。
01
即時零售是一門本地生意
要弄清“零售小店店主”為什么能做好即時零售和前置倉,首先要理解即時零售的本質:它是一門高度依賴本地、深耕本地的生意。
無論是線下門店上翻即時零售平臺經營,還是前置倉、閃電倉等業態,都是立足于“本地”做生意,即“本地供給、本地交易、本地履約”,供給依托于本地實體零售商,銷售范圍主要是“家門口三到五公里”的消費者,物流依托于即時配送體系,最快實現30分鐘達,交易和履約完全基于本地,產生的消費也都留在本地。
即時零售的興起,前置倉、閃電倉等業態的出現和快速發展,也都跟本地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密不可分。過去,消費者的線上渠道只有傳統電商,錢花給外地商家,等三五天收到包裹。
隨著即時配送基建的完善,以及社會環境的客觀變化,消費者慢慢新增了更多“30分鐘到家”的即時消費需求,而本地能夠滿足這種需求的商業業態還不夠多。在消費者眼中,是店少、貨少,而在嗅覺敏銳、深諳本地的實體零售小店店主眼中,這種“供需錯配”當中有大量新的商機。
因此我們看到,即時零售吸引了大量過去無法從傳統電商中分得一杯羹的本地實體零售小店。無論是把連鎖小超市搬上即時零售平臺,還是嘗試開前置倉、閃電倉,不少以“本地零售小店店主”為代表的傳統零售人開始探索這些新業態,普遍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是因為,和“零經驗”的零售小白相比,傳統零售人深耕多年,無論是開店經驗,還是對本地市場的了解,都勝出不少。而能否做好即時零售,最考驗的就是是否了解本地市場與消費者。
02
更懂“本地”
傳統零售人從“供需錯配”里找到新機會
《新經銷》在調研中發現,基于對市場供需關系的敏銳分析,傳統零售從業者普遍都有個大的基本判斷:即時零售會帶給本地市場較大的增量生意空間。
以此出發,他們進一步判斷,店倉一體,或直接開設前置倉、閃電倉等新業態,可能是最能夠精準、靈活填補“供需錯配”的生意模式,因此選擇加入。
廣東博羅縣的第一家便利店閃電倉吉慕超市,就是一對有過零售經驗的夫妻倆搞即時零售創業加盟的結果。店長林志偉是本地人,承包過電影院,開過旅游公司,去年3月和妻子一起開了這家閃電倉,商品種類超過5000,夏季單月外賣訂單超過7000,熱銷的既有零食、飲料、紙巾等日用品,也有化妝品、帳篷、雨具等小眾商品。
開閃電倉一年多,林志偉生意一直不錯,他主要憑借的就是對博羅本地的了解。林志偉認為,縣城小店做的是熟人生意,最重要的是口碑,其次是商品是否齊全,還要有低價暢銷品。夏季廣東多雨水,外賣經常爆單,在選品上,他做很多針對性安排,進很多符合本地特色需求的貨品,比如益力多、應季款的泳衣、雨傘等。
《新經銷》還調研過一位“超市老兵”,浙江人徐祖萍,做超市相關生意快三十年,曾在北京、成都開過小超市,他做了不少研究分析,判斷老家安吉本地對即時到家消費模式的需求越來越大,于是回老家做即時零售閃電倉,目前在浙江開了10個,品牌叫“共橙”。
和林志偉類似,徐祖萍也是憑豐富經驗,認真分析了本地市場特點。選址上,他選在城中心稍偏的地方,線上需求大、租金便宜,方便卸貨和騎手配送。
安吉是旅游大縣,來旅游的通常是江浙滬消費能力比較強的游客,一次性被單床套、一次性浴缸套、水槍、手機防水套、水飲更暢銷,因此徐祖萍在選品上專門加大對這些商品的進貨力度。徐祖萍的思路就是圍繞本地需求做專業運營。目前他的閃電倉已經做到安吉前四,開業一年來,平均一天能賣300單。
林志偉和徐祖萍,較好地代表了一類即時零售從業者:本地零售小店店主出身,經驗豐富、專業度高、了解本地,因此能靈活快速地從前置倉、閃電倉等業態里找到機會,把實體店延伸到線上,做好“滿足本地人新需求”的新生意。目前,這類傳統零售人在即時零售前置倉、閃電倉從業者中占有不小比例。
寫在最后
近期支持即時零售、前置倉發展的政策密集出臺,一定程度上也印證了許多傳統零售人判斷的正確性。得益于為實體零售行業帶來的增量,即時零售前置倉這門新的本地生意,正在得到政策加力支持。
同時,就像深圳市政策提出的,即時零售行業專業人才供給還需要優化,這種對行業專業度的強調,也可以和不少傳統零售人的成功經驗相互印證——即時零售帶給實體店的新機會雖然誘人,但也并非“零門檻”,最需要的是在本地做零售積攢下的經驗和專業能力。而這,也許正是許多“零售小店店主”能夠做好即時零售、開好前置倉的原因。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