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K11官宣開業時間!最新建設進展如何了?
出品/獨角Mall
撰文/福貴
重磅消息!深圳K11 ECOAST即將于2025年4月28日開業!
圖源:新世界中國微信號
自2016年底拿地至今,深圳K11 ECOAST一直備受市場關注。
這個總建筑面積22.85萬平方米的“文化巨輪”,不僅是K11集團對標香港K11 MUSEA,在內地打造的首個旗艦項目,也是鄭志剛“藝術商業”理念的又一次大膽嘗試。
但這一次,K11能在深圳復制成功嗎?
01
進入最后精修階段
已有不少人在海灣休閑
K11濱海文化區涵蓋了文化零售地標K11 ECOAST、多功能文化空間K11 HACC、新世代辦公空間K11 ATELIER以及海濱長廊Promenade,多元業態融合了藝術、人文與自然,旨在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濱海文化藝術區。
如果說,香港K11 MUSEA像是一個“文化硅谷”,而K11 ECOAST則試圖打造一個“文化生態圈”。
上周,筆者前往蛇口太子灣,現場實探深圳K11 ECOAST目前最新進展。整體來看,項目建設已基本完成,正處在后期精修階段。
位置上,地鐵12號線太子灣站B口出來就是項目門口。商場地下層預留有地鐵通道口,目前暫未開通。
5號線、2號線通過換乘,再坐一兩站也能到達。
出地鐵口,沿著太子灣路,能夠看到該區域建筑(含寫字樓)外立面已經完成,有幾個工人在對外墻上的一些細節做修繕工作。
透過圍擋,可以看到內部外廣場的綠化帶、地磚基本鋪設完成。
路旁的導示牌也已安裝好。
當時看到有工作人員在對馬路上的綠化帶進行除草、重新鋪設作業,估計是為項目開業做準備。
行至樂海路一帶,這里是項目主要的購物區域,就目測來看,該區域還有一些地磚沒有鋪設完成。
有工作人員在進行建筑垃圾清理工作,也有工作人員在搬運綠植,擺放在商場高層走廊上,形成綠化帶。
建筑頂樓的標志性球體,目前還未完工,搭有腳手架。
商場南端,直接與海濱長廊相連。作為深圳山海連城中的太子灣段,可看到郵輪母港,遠眺可縱覽海上世界、深圳灣大橋、香港景觀。
這里目前已開放(部分區域有少量圍擋),當時有不少人在此騎行、散步、閑坐。
按這兩年的趨勢,不少人喜歡戶外社交體驗,對開放性區域有著強烈需求,預計濱海長廊能吸引不少人前來。
值得一提的是,蛇口郵輪母港作為國際性港口,與大灣區多個城市、國外有海上航線,能帶來大量旅客。
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蛇口郵輪母港共運送236萬人次,同比增長15%。
因此,項目面對的潛在客戶包含了本地及大灣區的客群,以及商務人士和游客,就看后續如何將這些潛在客群轉化為實際消費群體。
02
部分主力店裝修中
強化藝術
至于項目品牌情況,目前公開的信息不多,能夠查詢到的消息是去年12月底項目官方表示,已有部分主力店品牌進場裝修。
其中包括首次進入華南市場的品牌旗艦店和創新概念店。
筆者也向多位業內人士咨詢,多方打聽項目目前引進的品牌情況,但沒有得到多少有效信息,只了解到項目前期將主推藝術,為商場暖場。
最新消息顯示,項目的文化藝術空間K11 HACC將于3月份開放(網友消息,暫不確定),購物商場將于4月28日正式開業。
K11 HACC位于項目地塊較中間位置,現場走訪情況來看,是建設完成度最高的區域,綠化設施等都很完善。
該文化藝術功能區將打造全新的藝術交流空間,為本地新銳藝術家提供創意平臺,激發城市的文化活力。
K11ECOAST昨日(3月2日)發布的消息顯示,加菲貓主題展已落地,開業預熱開始了。
K11最早就定位為藝術博物館,在商業地產江湖走出一條與其它商業項目迥異的道路,形成K11獨有的特色。
K11創始人鄭志剛此前曾在多個場合強調,“購物中心不應該只是賣貨的地方,而應該是一個讓人感受藝術溫度的空間。”
這種理念在香港K11 MUSEA得到了充分體現——從莫奈展到全球頂級藝術裝置,香港K11 MUSEA不僅吸引了高端消費群體,還通過文化活動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和家庭。
對標香港K11 MUSEA的深圳K11 ECOAST,盡管目前品牌還未官宣,但其藝術層面的打造,值得期待。
03
風波不斷
K11的名頭還好使嗎?
深圳K11 ECOAST無疑將為深圳的商業地產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但其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
深圳的商業地產市場競爭激烈,相距深圳K11 ECOAST較近的項目就有深圳灣萬象城、深圳萬象天地、前海壹方城等。
這些項目在深圳的影響力很大,吸引著全市的客流。
且從地理位置看,直接對蛇口片區形成封鎖,對深圳其它區域的客流形成截流。
同時,深圳消費者的文化消費習慣與香港有所不同。
比較直觀的案例是武漢K11項目,前段時間僅剩的幾家奢侈品牌已經撤場,無力抵擋武漢高端商業市場的競爭。
K11的“藝術商業”理念能否在深圳復制成功,就看項目能否真正理解深圳的“文化基因”,并將其融入深圳K11 ECOAST的運營中。
最重要的是,K11當前最大的挑戰不在于外部,而是內部困境。
自2024年9月,鄭志剛請辭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基本退出鄭氏家族生意。
之后,新世界發展內部爆出一系列問題。
首席營運總監馬紹祥接任行政總裁職位后,僅兩個多月,馬紹祥因“要處理個人事務”辭任,鄭家純又再次聘任黃少媚接替。
沒多久,就有外媒表示,新世界發展凈負債占資產比率,已經超過100%。
直接觸動資本市場的神經。
而在這一年多時間里,新世界發展一直在出售旗下資產,回籠資金,以降低負債。
經過多方努力,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新世界發展凈負債率57.5%,但距此前提出的40%的降債目標仍有較大距離。
黃少媚也在最近的業績會上直言,只要價格合適,會繼續出售旗下一些非核心資產。
至于K11創始人鄭志剛,離開新世界發展時表示會將主要精力放在社會公益上,最近的公開動作是進軍短劇市場。
鄭志剛這個創始人是否還有精力繼續關注K11的發展,很難說,而缺少創始人的光環,或對K11品牌產生一定沖擊。
深圳K11 ECOAST是否能克服內外困境,在深圳商業地產市場搶占一席之地,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