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41年的潮牌Forever 21要破產(chǎn)了
出品/東四十條資本
撰文/張雪
又有快時尚品牌要破產(chǎn)了,這次輪到了Forever 21。
作為快時尚的巨頭之一,F(xiàn)orever 21最輝煌時,曾在全球開了超過800家門店。創(chuàng)下年收入超40億美元的成績,而如今受到跨境電商品牌的沖擊,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絕境。
據(jù)報道,當前它正在為自己的剩余門店尋找買家,如果沒有合適的買家,那么Forever 21將清算其約350家門店的全部業(yè)務,并最早于本月啟動破產(chǎn)程序。
成立41年,曾一度稱霸快時尚市場
Forever 21是一個美國本土品牌,由美籍韓裔夫婦張東文(Do Won Chang)和 張金淑(Jin Sook Chang)的,該品牌創(chuàng)立于1984年,總部位于洛杉磯,前身名為Fashion 21,最早是一家面積僅25平方米的服裝店。
剛到美國時,張金淑是個理發(fā)師,張東文則同時干三份工作:看門、加油,然后還在一家咖啡店打工。
后來,張東文敏銳地發(fā)現(xiàn),凡是那些開好車的客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做服裝生意的。“那時候的我非常羨慕他們,而且好衣服的價格十分昂貴,像我這樣的人只能看看。”
于是,張東文夫婦拿出打工積蓄,開了一家25平方米的服裝店,取名Fashion 21,專賣韓裔生產(chǎn)、經(jīng)張金淑挑選的青少年廉價服飾。
還有一個背景是,上世紀80年代初,由于韓國和伊朗大批移民進駐洛杉磯,當?shù)胤b業(yè)樣貌正在轉型。沒多久,韓裔主導了從制造、批發(fā)到零售的服裝生態(tài)鏈。所以,張東文夫婦創(chuàng)業(yè)正是趕上了風口。
原本,張東文夫婦的目標客戶是韓裔顧客,并以便宜好看為賣點。誰知道大眾化的價格和濃濃的時尚感也廣受美國本土人喜愛。而且張金淑非常會做生意,開店第一年,F(xiàn)ashion 21達到了70萬美元銷售額。
1989年,攢到第一桶金的夫婦倆告別了街邊小門面,在加州的一個購物中心開設了他們的第一家時裝店并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品牌—— Forever 21,并于1995年開始向外擴張,短短兩年內(nèi),F(xiàn)orever 21在美國就擁有了超40家店鋪。
更大的轉折發(fā)生在2000年,這一年Forever 21開始了“超級店鋪”的擴張之路,即其店面占地面積開始往500平方米以上拓展。
即便在金融危機爆發(fā)的2008年,F(xiàn)orever 21仍就保持高頻的開店節(jié)奏,接連拿下紐約第五大道、倫敦牛津街以及東京澀谷等全球名氣最響亮的資產(chǎn),這之中很多門店的面積超過了3000平方米,其中它在拉斯維加斯的分店足足有1.4萬平方米。
這也為Forever 21的倒下埋下了伏筆。
不同于ZARA、H&M等快時尚品牌,F(xiàn)orever 21偏甜美路線,顏色亮麗,設計相對前衛(wèi),富有年輕人朝氣,更適合20多歲的女孩子。后來,由于款式新穎、上新速度快,F(xiàn)orever 21受到了年輕消費者的追捧,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高速發(fā)展,成為美國前五大服裝零售商之一,足跡遍布亞洲、歐洲及美洲,業(yè)務范圍也從女裝擴大到男裝、飾品、鞋履、大碼服裝等。
此外,最初的基因奠定了Forever 21一直以來的產(chǎn)品風格,F(xiàn)orever 21賣的東西,沒有一件超過60美元,因此也有說法稱其為廉價版的GAP,這樣的定價也意味著,進店顧客幾乎不需要心驚膽顫地先翻看標簽,而這一點在后來也成為了制約Forever 21發(fā)展的一大隱患。
再后來,F(xiàn)orever 21發(fā)展成為了家族企業(yè),父親張東文擔任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母親張金淑擔任首席采購,他們的女兒琳達負責市場營銷,而女兒埃絲特領導著視覺展示團隊,其他一些親屬也分別擔任各個要職,旗下的子品牌有Forever 21、Heritage 1981、HTG81KIDS、Twelve by Twelve、21Men、Love 21、Faith21。
總之,在2015年之前,F(xiàn)orever 21感受到的全是市場帶來的正反饋,也是一家名副其實的服裝連鎖帝國。
“三進三出”中國市場
然而,F(xiàn)orever 21在中國市場卻沒有經(jīng)歷過高光時刻。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8年,F(xiàn)orever 21就曾進駐中國市場,當時它在江蘇常熟開了中國區(qū)的第一家店,但由于水土不服等原因,F(xiàn)orever 21很快又關閉了這間門店,匆匆退出了中國市場。
但放棄偌大的中國市場,顯然是一種戰(zhàn)略失誤,于是2011年,F(xiàn)orever 21又開始重新回到中國市場,只不過,當時H&M、ZARA壟斷行業(yè)的局面也逐漸形成。
一個標志性節(jié)點是,F(xiàn)orever 21在北京APM開店,在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F(xiàn)orever 21的店鋪面積有2500平方米,分別設有女裝部、男裝部、童裝部、配飾及鞋子等區(qū)域。店鋪的設計風格寬敞、明亮、活潑,吸引了一眾消費者,也逐漸成為了低消費群體的心頭好。
好景不長,越來越多的人發(fā)現(xiàn)Forever21的產(chǎn)品雖然價格美麗,但質量也很一般,基本上就是穿一季。與此同時,衣服的風格和剪裁并不符合亞洲人的特點,很多都是美國爆款的照搬,對于中國用戶并不友好。
相比其他品牌,F(xiàn)orever 21在中國市場的優(yōu)勢可能只剩下“上新快”這一個特點了。所以,它的結局也很明顯,當看不到在夾縫中生存的希望,2018年年底,F(xiàn)orever 21在天津、杭州、北京、重慶等地的門店逐一關閉,在2019年年中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又是兩年后,2021年Forever 21宣布重新殺回中國市場。這次選擇的渠道是唯品會和拼多多,這證明Forever 21的銷售策略之一依然是主打“低價格”,相應地,F(xiàn)orever 21開始發(fā)力下沉市場,進駐各大縣城商場。
另一方面,F(xiàn)orever 21在中國市場還開始擴充成熟產(chǎn)品線,完全顛覆了之前的定位。
而現(xiàn)在在服裝市場上,F(xiàn)orever 21其實更多的是“查無此人”的存在,至少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再看到有人穿。
六年內(nèi),第二次申請倒閉
再回到Forever 21品牌本身,我們前文提到,在2015年前,F(xiàn)orever 21是全球服裝市場當之無愧的“寵兒”。
但幸運不會一直眷顧它,危機早就開始浮現(xiàn)。
2015年1月,張東文夫婦簽署了貸款協(xié)議,其中包括自己賬戶的1000萬美元和兩個女兒的各500萬美元,并向她們支付2%的利息。
可這筆錢并沒有能幫助Forever 21度過難關。
相關文件顯示,在Forever 21超級擴張的尾聲,由于這些新店太貴且太大了,直接導致其盈利下降了137%。它們“削弱了Forever 21靈活地將庫存帶入市場的能力,進而損害了其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盈利能力,同時分散了管理團隊的注意力”。
另據(jù)福布斯數(shù)據(jù)顯示,F(xiàn)orever 21從2016年開始,先后退出比利時、荷蘭、英國、德國、法國及日本、澳大利亞,大本營北美的大部分門店也已關閉,其在2017年的銷售額大跌14%,虧損高達4億美元。
艱難運營兩年后,2019年9月末,F(xiàn)orever 21根據(jù)美國破產(chǎn)法正式申請破產(chǎn)保護,以重組其業(yè)務。經(jīng)過近半年的等待,2020年2月,F(xiàn)orever21迎來重新出發(fā)的機會——以8100萬美元的低價被西蒙房地產(chǎn)集團、布魯克菲爾德房地產(chǎn)公司以及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ABG) 組成的財團收購。
其中,ABG素有破產(chǎn)品牌的 “神醫(yī)華佗”之稱,它既不生產(chǎn)也不銷售服裝,而是專注于收購知名但遭遇破產(chǎn)的品牌。
ABG會通過再次包裝、重新定位、合作授權、擴展品類、內(nèi)部重組等方式,扭轉品牌的不良業(yè)績情況,通過超過800家合作伙伴將品牌知識產(chǎn)權IP轉化為可見的營業(yè)收入。
接手之后,ABG很快任命了H&M集團原首席執(zhí)行官戰(zhàn)略顧問Daniel Kulle為Forever 21新首席執(zhí)行官。隨后經(jīng)過一系列行動,F(xiàn)orever 21再次加速拓展全球市場,陸續(xù)在歐美、亞洲復出。
一個有意思的信息是,在2023年,SHEIN收購了SPARC Group1/3的股權,這是SHEIN自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入股成熟品牌,而SPARC Group是ABG與Simon Property Group成立的合資公司。
據(jù)悉,雙方?jīng)]有披露具體投資金額,交易完成后,SPARC Group也將持有少量SHEIN少數(shù)股權。在這次合作中,SHEIN將獲得Forever 21線上分銷,同時借助Forever 21的零售網(wǎng)絡,SHEIN也將試水線下銷售。但這才僅僅過了不到2年,F(xiàn)orever 21第二次面臨破產(chǎn)重組的命運。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雖然希望渺茫,但我還是祝福Forever 21能找心儀的買家。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