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金融危機 黃光裕資產大幅縮水243億
內地鼓勵上市公司分紅及回購的舉措終于兌現,中國證監會昨日正式頒布《關于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及《關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的補充規定》,即日起施行。新規試行后,內地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可能增加五成以上。
分紅比例由20%升到30%
鑒于多數市場意見支持適當提高現金分紅與再融資掛鉤的標準,修改后的文件要求,申請在境內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最近三年現金分紅累計不得少于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而此前實行的分紅比例是不少于20%.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昨日表示,在最新修改頒布的文件中,現金分紅比例從20%提高到30%,且取消了股票紅利,若繼續分紅,而外部條件不變化,受條件約束的企業的現金分紅可能增加五成以上。另外,為提高公司現金分紅政策的透明度,決定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報告中詳細披露公司的現金分紅政策。
能分紅而不分必須解釋
最新的回購股份補充規定,取消了此前對上市公司回購期間的現金分紅所作的強制性限制。要求公司在股東大會作出回購股份決議后的次日公告該決議,通知債權人,并將相關材料報送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備案。
根據決定,如上市公司能夠進行現金分紅而未進行分紅的,應該披露未分紅的具體原因,并說明未用于分紅的資金留存公司的使用用途。同時,上市公司還應當披露現金分紅政策的執行情況,并提供歷史現金分紅數據對比,使廣大投資者能夠充分了解公司過往的現金分紅情況和數據。
近日發文嚴管內部消息
鑒于回購公司本身擁有大量內部信息,證監會負責人表示,交易所將在近日發布配套監管文件及業務指引。
這位負責人表示,對整個回購決策和操作過程中的知情人,將在交易所建立備案制度,將知情人納入交易所實時監察的對象中,還將明確對公司設立回購賬戶實施特別的監管措施,進行實時監控,以防范產生內部交易及不公平交易。
■分析
避免頻繁買賣博差價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國壽等機構投資者在征求意見過程中明確表示,現金分紅比例是其是否長期持股的重要依據,如果社保、保險等機構“預計到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回報率,則更愿意長期持有股票,而不愿意博取市場差價”。
業內人士表示,這有助于股市穩定,吸引持有者瞄準長期分紅收益,避免頻繁買賣。
李嘉誠損失1800億港元
金融海嘯席卷全球,香港自然亦受到牽連,而雷曼兄弟宣布倒閉之后3個星期,截至10月7日,港股的市值由13.7萬億元(港元,下同),跌到10.8萬億元,李嘉誠更損失超過1843億元。經濟欠佳,使香港商界對明年的經濟增長并不樂觀。
美國雷曼兄弟9月14日宣布倒閉,恒生指數從19352點跌至昨日收市的15943點,跌幅超過17.6%,10月7日更跌到20%到15434點。有統計顯示,香港主要地產股的跌幅更大,截至7日,長江實業跌28.4%,新鴻基地產跌30.9%,恒基地產跌34.9%.
股市持續下滑影響,港股的市值由13.7萬億元,跌到10.8萬億元,近3萬億元市值被金融巨浪吞噬,香港三大富豪亦無法避免遭受巨大損失,從9月14日到10月7日期間,三大香港富豪李嘉誠、郭氏兄弟及李兆基,分別損失1843億、805億及486億元。
此外,新世界發展股價急跌35.3%,屬新世界系的鄭裕彤身家也縮水345億元,而信和置業高達36.7%的跌幅,令信置系掌舵人黃志祥,賬面身家在不到一個月內減少198億元。
數據亦統計了內地富翁在港股方面的損失,國美電器及另一基金愛股玖龍紙業,在今浪基金洗倉潮中,股價亦分別急挫50.6%及42.1%,拖累到大股東黃光裕及張茵,賬面損失分別高達243億及71億元。
李嘉誠損失1843億
郭氏兄弟損失805億
李兆基損失486億
鄭裕彤損失345億
(南方都市報 特派香港記者 石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