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未來商業:零售大佬為何“玩虛的”?
聯商網特約專欄:9月3日,銀泰商業宣布,將全面接入百度最新產品BaiduEye,在智能商業領域進行探索。BaiduEye是百度研發的一款可穿戴智能設備。在銀泰購物的消費者通過佩戴BaiduEye,就可以享受到室內導航、個性化推薦等服務;商場導購戴上這款產品,即可了解顧客的消費傾向、產品庫存等資料。此外,BaiduEye的大數據分析能力,也能對顧客行為進行精準預測與分析,為銀泰商場提供決策依據。
在此之前的9月1日,萬達與騰訊、百度宣布共同組建電商公司,利用百度LBS平臺和騰訊微信的移動電商的解決方案,整合大數據,開展O2O服務。用百度CEO李彥宏的話說,未來的萬達可以實現這樣的功能:“如果一個人在萬達廣場逛街,發現一個女孩子的裙子很漂亮,拍個照片就知道是萬達哪家的店賣的?吹揭粋海報,就知道萬達院線幾點放映這場電影,可以完成選座和支付。”
而在更早之前的7月8日,蘇寧云商發布“眾包”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將閑散在社會的創新產品轉化為蘇寧的獨家商品。
從蘇寧到萬達再到銀泰,為什么之前一直在實體零售默默耕耘的行業巨頭開始“玩虛的”,將“看得見、摸得著”的傳統商品交易變成互聯網時代的“虛實結合”?
在《第三只眼看零售》看來:一方面,電商、實體兩大零售陣營都明白誰也無法取代對方,雙方心態發生變化,由之前的競爭轉變為合作。另一方面,實體零售商轉型在即。如同溫水烹煮的青蛙,與其等死不如奮力一躍。好在,這些零售業大佬們目前有這個資本和實力進行創新。
事實上,零售業從未停止過創新。早在十年前,利用各種先進的設備技術增強購物體驗的“未來商店”就已經出現。如果要按照技術創新對未來商業進行一個劃分的話,“未來商業”到目前為止進入了第二個階段。
【baiduEye工作原理圖】
1.0時代:以智能設備為核心,減少購物環節,增強購物體驗,
2007年,《第三只眼看零售》曾經采訪過IBM零售創新中心的負責人,他勾勒了一個未來商店的購物景象:
走進超市,順手推著一部手推車,這里的手推車和別處有所不同,每一部推車上都配備了一個IBM無線個人導購終端和一個掃條形碼的儀器。可別小看這個小小的終端,在我收到歡迎短信同時,我幾天前寫在手機里的“購物清單”就直接與這個裝置同步起來,然后會清楚地把我要購買的東西在超市的位置精確地標注在屏幕上了。它就是超市里的好向導呢。而且,導購終端上隨時顯示我在商場里的位置,這對于那些即使在超市里也會迷路的人來說可是非常有用的。更有趣的是,當手推車經過每個貨架時,導購系統一邊都會變換地播放廣告,介紹身邊貨架上正在促銷當中的產品。你看這屏幕上水的廣告,那么清澈,那么有動感,讓我剛好口渴的人來說看了僅不住要多拿些才好呢。
這是“未來商店”的1.0版本,當時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沒有今天這么普及,當時的未來商店還主要依托智能設備,比如安裝了芯片的智能購物車、無線射頻技術、人臉識別技術、電子價簽等。現在看來,這些高科技的設備已經在國內一些超市得到了應用。比如安徽樂城超市率先采用自助收款機、電子價簽、自動打包機等先進的智能設備被譽為“中國首家未來超市”。
事實上,第一階段的未來商店依舊處于提高勞動效率,通過科技增加商品周轉的階段。舉例來說,以當年流行的RFID技術為例。一位零售業老總對《第三只眼看零售》表示:如果每件商品都貼有RFID標簽,那么收銀線永遠不會存在排隊的問題,極大程度上提高了銷售效率。但不過由于RFID標簽價格非常貴,最終這一技術沒有普遍應用在大賣場,而在一些配送中心應用比較多。
【RFID技術在物流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2.0時代:以互聯網為紐帶,整合線上、線下資源,連接硬件和服務
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未來商店將進入2.0時代。也就是萬達、蘇寧以及銀泰們希望構筑的未來購物空間。那么,2.0時代的未來商店有什么特點呢?IBM零售創新中心也給出了這樣的構想:
走出超市,收到一條短信:“親愛的Julie,您在網上查詢的Prada 09年秋裝在位于淮海路的專賣店有售,我們已經為您在那里為您準備了多種顏色的此款套裝,您可于三天內蒞臨選購。請向服務人員提供如下查詢號——091218。”沒想到John辦事,效率還真高,網絡搜尋如此有效,既然如此,就趁熱打鐵,下一站前往服裝專賣店,
走進寬敞的Prada專賣店,服務員在訊問了查詢號之后,熱情地將我引到展示區,我一眼就在一群模特當中看到了照片當中的那件套裝。
“我們為您準備了三種顏色的選擇,您可以先看看這件套裝在人群當中的視覺效果,再決定試哪一件”服務人員說到。“您可以試一下每種顏色,試衣室當中的顧問系統將會同時根據您的膚色,身高給您一些建議,如何搭配每種顏色的服裝。”
這里的試衣間實在是一道風景,剛邁進試衣間,墻上的互動終端就自動啟動,開始播放其產品介紹來,嚇了我一跳。不過,回過神來以后卻發現這些廣告還真是播得恰到好處:不僅有我身穿這套衣服的樣子,更厲害的是它幫我配上了相應的鞋子,對了,這串項鏈一定要買,簡直跟這衣服是絕配啊。我轉動著身子,屏幕上的我也自動的左右轉動,下方更是標出了鞋子和項鏈的價格和柜臺號。我稱心地買下了衣服,當然還有絕配的項鏈和鞋子。開車回家的路上,除了滿足之外,也對John贊賞有佳,這個朋友真是交到了。
實體店鋪+智能設備+互聯網+大數據是未來商店2.0時代的重要特征。一些走在前面的零售商已經將此技術應用到了門店。舉例來說,優衣庫(Uniqlo)所推出的魔鏡采用體感辨識系統及半反射鏡熒幕科技,讓消費者在試穿衣服的同時若想要嘗試不同的顏色,只需要輕松點選,身上的衣服顏色立刻跟彩虹一樣繽紛。如此也可以省去穿脫的麻煩與時間,讓每個消費者的等待時間能有效縮短。
優衣庫在美國西海岸新開的一間分店里安裝了一面“試衣魔鏡”,采用體感辨識系統及半反射鏡熒幕科技。顧客如要試穿想同款不同色的衣服,只要簡單操作按鍵,鏡子中的你衣服就會相應的改變成其它顏色,如此就省去換衣服再試的麻煩。很新奇實用的技術,估計不久很多服裝店鞋店都會采用這樣的系統。
【試衣魔鏡】
未來商業的三個方向
多年以前,一些零售業專家已經預言到未來商業的三個方面。它們分別是:物聯,超過三分之一的被調查者期望采用兩種或更多種技術瀏覽網頁或購物;互聯,超過四分之三的消費者愿意參與到共同開發過程中,影響商品的設計和服務內容;智能,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各個年齡段和地區,消費者都需要個性化的促銷和產品始終有貨。
【金秀賢代言搜狗廣告截圖:在未來利用搜索工具將實物與數據連接起來】
現在看來,蘇寧、萬達、銀泰這樣的商業大佬正在朝這個方向邁進。比如,物聯。智能可穿戴設備、掃描定位技術、無線射頻技術等高科技可以及時將商品的信息數據化,瞬間傳輸到互聯網,被加工整理和應用。萬達電商O2O的核心也是基于四類技術。比如,互聯。蘇寧眾包模式正好符合了消費者參與開發這一特征。蘇寧眾包也被稱為C2B2C模式。再比如,智能。目前信息系統基本上可以幫助零售企業預測銷售,實現自動補貨。隨著歷史數據的積累,預測的結果將更加準確。一些零售商甚至憑借先進的補貨系統實現了商品直流,也就是所謂的零庫存。
《第三只眼看零售》認為,未來商業看起來是“玩虛的”,但必須做踏踏實實做好“手藝活”,虛實結合才能創造更好的模式。對于實體零售商而言,科技永遠是工具,而不是本質。零售商應該抓住零售的本質,那就是商品和服務,切勿舍本逐末,成為只有技術,沒有商品的“技術流”。
。撋叹W特約評論員 趙向陽/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