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進軍植物酸奶,沖刺“四個百億品牌”下的隱憂
消費升級是“風口”,植物基產品正依靠健康化的概念迅速走紅。
1月11日,達利食品官方宣布旗下植物營養代表品牌豆本豆推出了植物發酵的常溫型植物酸奶——Flogurt植優家。
在業內看來,達利食品這一動作一方面是追趕植物酸奶市場風口,另一方面也是為實現2025年培育出“四個百億品牌”增加砝碼。
然而,消費升級無法速成,在實現2025年目標的路上,達利食品還需要面對已經擠入植物酸奶賽道的農夫山泉、三元、養元等品牌的搶食。
進軍植物酸奶
“好喝0負擔的植物酸奶來了!”達利食品在官方渠道宣布旗下的豆本豆品牌推出常溫型植物酸奶。據悉,植物酸奶是豆本豆旗下代表高端品質的產品系列,主打“0膽固醇,0反式脂肪,含有植物的膳食纖維”,目前該產品在豆本豆官方電商平臺銷售。同時,豆本豆還宣布啟用王源作為品牌代言人,提升豆本豆品牌高端形象。
在官方介紹中,達利食品方面表示,這不僅完善了豆本豆產業矩陣,還打破了常溫發酵酸奶以動物酸奶為主的格局。
達利食品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達利食品看到了植物酸奶作為綠色、健康食品的產業價值,因此推出了植物酸奶“植優家”。同時,植優家也是集團在植物蛋白領域的進一步拓展,符合消費發展趨勢。植物酸奶的推出,將助推達利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推出植物酸奶,也是由于達利食品看到了該市場風口。如今,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消費需求的迭代,近幾年植物基營養飲品持續受到人們關注。
數據顯示,全球植物基銷量在2019年同比增長25%,消費者對綠色食品、健康食品的消費態度達到70%以上。據歐睿數據,2018年全球植物奶的市場規模達到174.36億美元,全球植物基酸奶市場規模為9.74億美元。2018-2023年,全球植物基酸奶的復合增長率預計達17.8%,其中北美、歐洲等區域增速達到38.5%,亞太地區為3%。
隨著市場不斷擴大,農夫山泉、三元、養元、維維、甄養等品牌也已加入植物基酸奶市場競爭。2019年,農夫山泉推出活菌型植物基酸奶,主打“0膽固醇、0乳糖、低飽和脂肪”; 2019年11月,三元食品與復星聯合收購的法國圣悠活(St Hubert)推出五款植物酸奶;2019年底,六個核桃推出首款殺菌型常溫發酵核桃乳;隨后,維維推出“維維豆酸奶”,德國的美仁食品在中國建造的生產線投產,并推出 “JOMMA”活菌型植物基酸奶。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分析稱,植物酸奶剛剛興起,雖然競爭者很多,但市場格局未定,達利食品仍有可能入局。
乳業專家宋亮也對此表示認同,他說:“現在達利食品入局植物酸奶品類為時不晚,如今植物酸奶剛剛興起,因此需要大量品牌進入,從而擴大市場。另一方面,植物酸奶與達利食品原有的銷售渠道一致,而‘一渠多品’戰略也有助于達利食品各品牌產生協同效應,從而發揮更大的品牌價值”。
沖刺“四個百億”
除了追趕植物酸奶的風口,達利食品這一動作也被業內看作是為了沖刺“四個百億品牌”目標。此前,達利食品定下發展目標:力爭在2025年之前培育出四個百億品牌——達利園、樂虎、豆本豆和美焙辰。
如今,2020年已經過去,盡管達利食品的全年業績尚未發布,但從上半年業績來看,達利食品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達利收入同比下滑8.7%至101.56億元,實現毛利40.7億元,同比下降10.8%;毛利率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至40.0%。股東凈利同比減少9.5%至18.76億元。
其中,2020年上半年,包括短保面包、豆奶在內的家庭消費分部收入同比上升7.7%至12.8億元,包括烘焙糕點、薯類膨化食品、餅干類在內的休閑食品分部收入同比下滑2.1%至48.4億元,包括功能飲料、涼茶在內的即飲飲料分部收入同比下滑22.7%至33.1億元。在毛利方面,達利食品家庭消費、休閑食品及即飲飲料分部的毛利分別為6.06億元、18.1億元及16.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6%、2.1%及21.5%。
雖然未披露達利園、樂虎、豆本豆和美焙辰各個品牌的具體業績情況,但據達利食品官方數據,目前,涵蓋達利園、可比克、好吃點三大國民品牌的休閑食品板塊,整體年度銷售額超過百億。另有調研報告顯示,2019年是達利食品發力短保業務的第一年,新業務豆奶與短保面包定位早餐家庭消費市場,全年實現26.6億元,占收入比增至 12.4%,其中短保美焙辰收入達到8億元。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于達利食品實現“四個百億品牌”目標并不看好。他表示,目前,達利食品旗下僅有達利園可以實現目標。當下,快消品行業的大單品時代已經過去,其余三個品牌基本難以實現該目標。
不過,達利食品官方對上述品牌發展持有信心:“家庭消費板塊,作為近兩年布局的戰略性業務板塊,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速。目前集團家庭消費板塊主要包括豆本豆和美焙辰兩大品牌。在‘6.18’電商大促期間,豆本豆唯甄豆奶成為天貓平臺飲品單品銷售冠軍。美焙辰全國18個生產基地全部量產,實現了全國省會城市以及重點地級市的全面覆蓋。今年1-6月,美焙辰的終端數大幅提高,增長幅度超過44%。”此外,樂虎是中國功能飲料市場位于行業前三的品牌。
中國版“雀巢”?
曾有調研機構認為,達利食品是中國版“雀巢”。
據悉,雀巢于1866年由Heinrich在瑞士的Vevey小鎮創立,100多年來不斷壯大,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雀巢擁有2000多個品牌,幾乎涵蓋了所有食品飲料品類。2019年,雀巢實現有機增長3.5%,實際內部增長2.9%;凈營業收入達到926億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幣約6620億元)。
相比之下,達利食品于1989年在福建創辦,最初是一家餅干生產企業,現已發展成為中國領先的品牌休閑食品及飲料公司,擁有多元化、多品牌的產品組合。官網顯示,達利食品目前在全國18個省區建立21家子公司共36個食品、飲料生產基地,1個馬鈴薯全粉生產基地,1家包裝彩印公司。2019年全年營收為213.75億元。按部門劃分,2020年上半年,達利食品的休閑食品板塊占比為47.65%,實現營收48.39億元;即飲飲料占比為32.62%,實現營收33.12億元;其他占比19.73%,營收達到20.04億元。
在朱丹蓬看來,達利食品與雀巢尚不能相提并論。
不過,有調研機構分析認為,雀巢發展主要分為依靠豐富產品組合、擴大業務規模,積累資金及經驗的早期成長階段;豐富產品組合、并購及整合已有產品類別以主導市場的快速增長階段;豐富產品組合、并購并將業務拓展到新興市場,并建立全球規模的全面發展階段。與雀巢相比,達利尚在發展早期。
“達利食品目前的產品線相對飽和,也缺乏足夠的技術基礎進行高附加值研發,因此只有走品牌營銷帶動的模式實現成長。”沈萌認為,如果目標為了完成而完成并不是難事,但對于企業沒有太多積極意義,與其喊口號,不如扎實做好產品,當產品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再適當施加營銷助力,才是良好循環。
對于未來發展等問題,達利食品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集團將繼續遵循消費發展趨勢,不斷創新,推出更多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推動三大產業板塊發展,實現整個集團業務的持續穩健發展。”
宋亮建議,達利食品未來應加強品牌建設,推動產品的渠道鋪貨力量,在保證產品安全質量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產品口感和功能性,此外,還應發揮不同品類之間的協同效應,做到“一渠多品”,從而降低產品流通成本。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