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生:現代流通產業在促進國內需求中的路徑 來源: 聯商網 2006-05-14 11:44 上海市流通經濟研究所 終生名譽所長 研究員 張廣生 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人類的經濟社會生活,是受“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四大過程所支配。其中“生產”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這在資源短缺,勞動效率和生產能力低下的計劃經濟條件下,應該說是正確的。長期以來,“生產決定流通,流通對生產有一定的反作用”的理論,占據了社會主義經濟學主導地位。然而,我國從1978年開始,積極推進改革開放的國策,實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社會生活不再由生產決定,而是由消費和需求起決定作用。在這種新的情況下,流通不再是生產的附屬產業,不再是“生產的繼續和延伸”,不再僅僅是“對生產有反作用”而已。 一、 流通產業的每次升級,都提高了社會資源配置的組織化程度 人類在原始社會,靠捕獵為生,以物易物就是多余物資與急需物資的交換。當時是沒有商業和流通產業的。 農業社會的出現,是由于生產工具發生了重大變革,刀耕火種、興修水利、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提高。人類開始轉向相對穩定的田園式生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家庭作坊式的紡織業、手工業、農業、養殖業、捕撈業等開始出現。但是,人類創造出貨幣以后,找到了實現物資交換的等價物。貨幣創造了商人,人類社會才真正實現了脫離家庭作坊的社會化分工。從而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提高。 隨著蒸汽機的出現,人類進入了工業化時代。工業革命使人類的視野和需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們的需求開始出現多元化的趨勢。1852年,法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家百貨公司(BONMARCHE),他力求通過綜合經營、規模經營,來滿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百貨商店至今已經150年的歷史,它已成為現代化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在資本主義列強輸出他們的文化成果、生活方式時,始終把百貨公司放在首位。 隨著信息產業的發展,現代管理技術迅速在流通領域推廣,連鎖商業應運而生。20世紀70年代,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掀起了一場流通革命。連鎖超市、便利店、快餐店、專賣店、專業店、大賣場快速擴張,社會資源的配置,受到連鎖商業的制衡,組織化程度大大提高。 舉個簡單的例子。大約1995年,我和家樂福法國總裁貝鶴能先生談判家樂福進入上海市的問題。他當時十分自信的說,未來家樂福銷售的商品會比現在上海商店銷售的商品便宜20%多,我當時是半信半疑的。我想,他們從法國派人管理,僅工資一項就沒優勢了。可是當家樂福開業后,我一看,琳瑯滿目的商品,包括生鮮蔬菜,番茄、蔥、姜等都是在上海周邊地區集中采購的。依靠嚴格的商品管理辦法,快速結算,集中采購,提高了營銷效率,降低了成本。工業商品、農業商品、副食品的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是國內傳統的商業形態無法比擬的。 再比如,我陪著聯華超市公司的幾位領導去吉林談農產品收購問題,當地是農業大省,有豐富的無污染的天然資源。例如,吉林是我國著名的玉米產區。由于,當地的商業、糧食、供銷社還處于傳統狀況,所以當地的玉米只能是等到成熟后,當作糧食或飼料,不僅農民辛苦一年的糧食賣不出好價錢,商業系統還要虧本經營,貼補大量地倉保管費。聯華去了后,要求當地把嫩玉米撥下來,經過煮熟、冷凍、保鮮處理,不僅自身的價值提高了將近八倍,還滿足了上海市民常年需要玉米供應問題。吉林省委省政府對此十分重視,主要領導積極推動,目前促使吉林的農產品有數千種進入了上海的特大型超市的配送中心。源源不斷的銷往全國各地。 二、 流通產業自身的發展,拉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百貨公司的出現,帶動了建筑業、室內裝飾、裝潢、照明、背景音響、消防、安全、倉儲、運輸等相關產業。同時,百貨公司的出現,使商品流動、資金流動、購買力流動,相應又推動了金融、保險、旅游等行業的發展。 我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首先由上海市推動連鎖商業的發展,實現了一次流通革命。連鎖商業的出現,與世界其他國家一樣,又一次帶動了連鎖商業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例如,連鎖商業的核心技術,是應用信息技術,超市、便利店、專業店、專賣連鎖店的商品、資金、人事管理都離不開計算機、收銀機、信息系統。連鎖商業還拉動了倉儲、運輸、物流系統的發展。由于物流、采購、分銷、配送的高度集中,并要求及時準確,對倉儲、運輸機械,分揀設備,堆樁設備,條碼技術,通訊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沃爾瑪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還發射了企業獨立的衛星信息系統。超市、便利店、大賣場為方便人民生活,不斷擴大生鮮食品的經營范圍,同時帶動了全社會的冷藏鏈的建設。相應的制冷設備,冷庫,冷柜,冰箱,保鮮庫,保鮮車等等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 我在這里舉一個生動的例子。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現代流通產業是如何推動相關產業鏈的。 上海從1991年開始推動超市、連鎖商業的發展,當初,上海市崇明縣有一位鄉鎮企業的老板,年紀不大,看準了這個行當。他并沒有急于去開超市,也不去加盟,也沒有去急于生產超市產品。而是認真地去研究超市發展需要他們鄉鎮企業能做些什么?他經常參加連鎖商業行業組織的各種活動,與超市公司各層次的工作人員交朋友,到多個國家考察。最終他選擇了跟著超市跑,專業生產超市設備,貨架、手推車。他們生產超市設備,首先從市場調查入手,不斷地改進設計。到各國考察,吸取他們的長處,一點一滴的積累經驗,及時改進。同時,引進國外最先進的設備,不斷個提高工藝水平,提高生產的產品質量,他們采取跟隨策略,超市開到哪里,設備的生產供應就跟到哪里,不斷地提高服務質量。在國內外同行激烈競爭中不斷勝出。超市發展的早期,經營是虧損的,然而超市設備供應商則是盈利的。當超市經營開始盈利,擴大規模,加快發展時,超市設備將進入供不應求狀況。需加班加點生產。據我所知,目前崇明的這個鄉鎮企業,已經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在全國還設立了幾個分廠,遍布全國有它的供應、服務網絡。手推車、貨架,不僅供應超市,而且還供應機場、車站、碼頭。不僅供應國內,還有部分出口。 流通產業是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最快的行業之一。流通產業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十分密切,任何先進技術,只要在流通領域應用,即可迅速得到推廣,普及。例如,食品保鮮技術,首先也是在流通領域使用,今天才會把冰箱、冷柜、速凍、保鮮等技術應用到千萬家庭。 三、 流通產業的市場地位,決定它在上游可創造產品和設計,下游可創造市場和消費 流通產業處在生產和消費的中間環節,占據著有形和無形市場的有利地位。在市場經濟起主導作用的今天,流通產業無疑將成為反映消費者需求、提供市場信息、進行產品咨詢、實施社會服務的大平臺。 現代流通產業在生產、供應、消費鏈條中已經不再局限在批發業、零售業的一、二個環節,而是向生產領域、設計領域、產品研發領域等上游領域延伸。例如沃爾瑪、百安居、歐倍德、宜家都有大量的產品開發設計系統,擁有大量設計專利和自營商品品牌,同時還擁有原材料和生產基地、能源供應鏈、強大的采購系統、信息系統、分銷系統和多個配送中心。他們不僅在企業的上游與多家供應商保持緊密合作關系,同時在企業的下游不斷地開發新的市場,創造新的消費領域,產生自己的優質客戶,從而創造了獨特的服務方式,具備了強大的競爭能力。 總部設立在瑞典的著名企業“宜家家具”(IKEA),它的創始人英格瓦把母公司設立在自己的家鄉一個農村小鎮上。1943年,以銷售日用雜品為主;1945年,開始通過廣告銷售自己的產品;1963年,開始組織家具設計,開創組合式家具產品的開發工程;1965年,在斯德哥爾摩開設了宜家商場,開創了倉庫式展銷廳,采用了顧客自選售貨方式;1973年,市場開始擴展到北歐以外,如瑞士、德國,宜家的家具也隨之從組合柜擴展到椅子等家具;1985年,宜家在美國開設市場,一方面,供應商品給美國人,另一方面,美國多樣化的需求,也促使宜家創造出更多新產品,例如,創造了新穎、舒適、低價的手推車、沙發和咖啡桌;到1997年,宜家除提供一般家居用品外,又開發了兒童系列家居產品,開發旨在培養兒童運動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產品。上世紀90年代,宜家的設計師們深入實際創造開發,生產了美觀實用的儲物系列產品。2002年,宜家又開始新一輪設計革命,推出了回歸自然的系列產品,滿足人們戶外娛樂休閑的產品系列。宜家是個典型的隨時代前進而發展的現代商業服務業典范,不僅通過自己的研發系統向原材料,精深加工,產品設計領域拓寬,與1650家供應商合作,占領了商品買賣的上游,而且不斷通過自己的產品創新拓寬市場,先后打開了歐洲、美國、中國、日本以及中國的港臺等22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培育了宜家的顧客群和消費群。同時,在銷售產品過程中,宜家又及時了解顧客需求,收集大量消費者信息,衍生出新的宜家產品。總之,現代商業已經是擁有設計專利、品牌專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同時也是擁有多元化市場和多層次客戶群的企業。宜家帶給我們的啟示是,現代商業服務業在采購鏈、供應鏈、分銷鏈的運行中,可以無限地向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延伸。 四、 流通產業實施“藍海策略”,能創造出新的尚未開發的市場空間 最近有位朋友送我一本新書《藍海策略》。是美國《歐洲商業管理學院》金偉燦、莫佰尼兩位教授的新作。他們把企業之間的價格競爭,傳統的企業競爭稱之為“紅海策略”類似形成一片血腥的紅海;而成功的企業會在紅海中擴展現有的產業邊界,創造出尚未開發的市場空間,形成無人競爭的“藍海”。 “藍海”是近期經濟管理領域中備受關注的一個名詞。開創藍海,就是要著眼于價值創新,脫離“血腥競爭的紅色海洋”。對于流通產業、現代服務業來說,要跳出競爭慘烈、利潤縮減的“紅海”,就必須學會運用藍海戰略,創造新價值,開辟新空間。 邁向“藍海策略”的途徑主要是,改造市場邊界;專注需求愿景;超越現有需求;克服組織障礙;增強執行力;實現價值創新。這里我簡要地舉一個例子,供大家參考。 沒有洗頭服務的發廊,日本有個“QB之家”在美發業開辟藍海。他分析現代男士理發,按傳統的辦法要花1——2小時,工作忙綠的人沒時間。QB之家取消了與立法無關的服務程序,由發型設計師剪完頭發,把吊在上方的設備“空氣式凈發器”拉下來,套在頭上,像吸塵器一樣,把發屑洗得干干凈凈。理發時間縮短為十分鐘,理發費用由過去3000——5000日元,減少為1000日元。QB1996年創立,當年上門顧客57000人,到2002年顧客以達350萬人。這個例子很簡單,只要你有超乎常人的想象力,顛覆傳統做法,勇于創新,就會把夢想變為現實。 我們處在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時代。世界經濟一體化是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世界資源的配置,不可能受到任何國家、部門或企業的“計劃”控制。無論是有限的資源還是過剩的資源,都必須通過市場這個大平臺,進行“公平”交易。市場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加強對需求的研究,從消費的源頭探求擴大消費的有效途徑。市場經濟又是競爭經濟,競爭是講究“優勝劣汰”原則的,是十分殘酷的,只有那些準確掌握信息,把握咨詢,善于綜合利用,勇于創新的人才會出奇制勝。市場經濟嚴格說來是無國界、無地域區別的,因而需要強大的服務體系、網絡體系來支撐。流通產業、現代服務業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正日益發揮著核心作用。現代的流通產業、服務業已經不是那種傳統的小商小販、買賣人。必須從市場經濟產業鏈、流通鏈、消費鏈的角度給與高度重視。 (聯商網上海報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