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禁產增白面粉 超市存貨售完為止

香港中路一家超市增白劑面粉仍有銷售。
按照衛生部等七部委3月1日發布的公告,自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劑。1日,記者采訪了解到,島城多家面粉生產企業已經停止了增白劑面粉的生產和經銷。不過仍有部分此前生產的含有增白劑的面粉在超市銷售。
面粉企業停用增白劑
衛生部等部門3月1日發布公告,撤銷食品添加劑過氧化苯甲酰、過氧化鈣,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產、在面粉中添加這兩種物質。“根據國家規定,我們從今天起生產的面粉均不含任何增白劑。”青島白櫻花實業有限公司品控總監田永春說,新規并沒有給公司帶來多大的不便,因為半年以來,公司一直都在減少增白劑面粉的產量,此前含增白劑面粉的比例已經很低了。
“整個4月份,公司生產的含有增白劑面粉非常少,5月份則徹底停產含增白劑面粉。”青島維良食品有限公司、青島凱樂制粉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也表示此后不會生產含有增白劑的面粉。
青島百樂麥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今后不會經銷任何含有增白劑的面粉。“既然國家規定正式實行了,我們肯定不會違反相關規定。”
據了解,3月1日起 ,青島市場上銷售的面粉已經有半數不添增白劑,添加增白劑的面粉主要來自小型面粉加工企業。此前全市10家骨干面粉加工企業推出了29個品種的無增白劑面粉,目前這一數據應該更多。
含增白劑面粉仍有售
5月1日下午,記者在香港中路家樂福超市糧食銷售區看到,近二十種不同品牌和包裝的面粉只有“白櫻花特一粉”、“大富豪粉(換新裝)”及青島百樂麥食品有限公司經銷的兩三種面粉在外包裝袋上標示著含有食品添加劑“稀釋過氧化苯甲酰”(即面粉增白劑)。其他十幾種面粉都在外包裝袋的顯著位置標著“不含任何添加劑”、“無增白劑食品”、“不含增白劑”等字樣。
在寧夏路大潤發超市,記者看到面粉銷售區的情況與家樂福差不多,八成以上的面粉都標明不含添加劑。“這些含有添加劑的面粉都是5月1日以前生產的,按規定是可以繼續銷售的。”大潤發工作人員王女士告訴記者,目前銷售的面粉都是超市的存貨,等這些面粉售完,新的面粉進來了,市面上應該看不到含有增白劑的面粉了。
■釋疑
“禁白”后面粉成本不升反降
對于市民普遍擔心的面粉禁含添加劑是否增加面粉價格的問題,田永春告訴記者,禁止添加增白劑,讓面粉加工企業節省了增白劑的費用,面粉生產成本不升反降了,因此市民沒有必要擔心。
青島百樂麥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添不添加增白劑,大廠的出面率都是一樣的,但對于部分小廠家來說,可能會導致出面率下降。禁用增白劑后,一些大企業憑借較好的設備和工藝,生產出來的面粉可降低成本,而一些小的企業則有可能會增加成本影響企業的生存了。由于小廠市場占有率低,禁白后基本不會對市場產生影響。
此外,全部換成不含增白劑的面粉,市民做好準備了嗎?記者在超市看到,多數市民已經習慣選用不含增白劑的面粉,但仍有一部分市民購物時選擇了“特一粉”。“這種面粉做出來的面食更可口,更容易下咽。”市民孫女士對記者說。
對此,田永春說,“我們正在嘗試用新的工藝,爭取將不含添加劑的面粉做得跟含有添加劑的面粉一樣白、一樣筋道。”
■延伸
面粉增白劑存廢終有果
至今,面粉增白劑存廢之爭終于有了結果。青島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高級工程師張輝珍曾告訴記者,面粉增白劑的有效成分過氧化苯甲酰(BPO),學名叫稀釋過氧化苯甲酰,它是我國20世紀八十年代末從國外引進并開始在面粉中普遍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面粉增白劑主要是用來漂白面粉,同時加快面粉的后熟。
據了解,面粉增白劑目前是許多國家普遍使用的一種食品添加劑。此前,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過氧化苯甲酰的最大用量為0.06克/公斤面粉。
對于是否要禁用面粉增白劑,我國支持方與反對方的爭論多年未曾停止。國外對面粉增白劑的使用也是態度不一。英國在世界上最早使用面粉增白劑。后來,挪威較早地禁用增白劑;1997年,歐盟正式禁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隨后禁用。不過,美國對過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的使用并不限量,加拿大規定面粉增白劑的使用量是我國的2.5倍,最大添加量為150毫克/公斤。
(半島都市報 肖良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