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發李燕川:社區超市更有發展潛力
聯商網消息:今年6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了一組數據:上半年,全國出現銷售下滑的連鎖企業占比達到19%,店面數沒有增長的企業,比例高達31%。
今天,在第十四屆中國連鎖業會議上,北京超市發總裁李燕川向聯商網記者表示:近幾年,市場經濟形式不樂觀,處于低迷時期,特別是零售業這一塊,對百貨業等領域的沖擊力很大。超市這一塊,銷售仍有增長,但是增長幅度明顯沒有往年高。因此,在這樣的形勢下提出“點燃零售業再增長的引擎”這個主題,可以提升零售人的氣勢與信心,提出一些新的發展方式共同來探討解決。
其次,幾家零售企業聯合打造、成立一個“聯盟”,共同來提升商品的質量、出售一些特色產品等等之類的銷售手段方式,從而降低采購成本,是一種較好的方法,今年連鎖業大會的主題提出的相當確切。
圖為:北京超市發總裁李燕川。
在昨日(10月31日)舉行的2012中國零售領袖峰會上,零售人士共同探討未來零售業的發展形式,形成62:38的局面。62%的零售人表示有信心,相信經濟在近兩年還有復蘇的希望,但是38%的零售人表示對目前的經濟情勢不樂觀。樂觀的想法表現為:只要企業銷售額不下降,就是好的;認為經濟情勢不樂觀的表現為:目前,企業銷售額的增長速度太慢,需要更快速的增長。
然而,李燕川個人認為在2013年、2014年,市場經濟仍然將處于低迷狀態,國家的經濟形式也進入蕭條時期。經濟開始放緩,預測到市場不容樂觀。近兩年,有些企業為刺激銷售成長而盲目擴張發展,以獲取短時間的效益,這樣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若不是上市公司,企業遇到困境熬不過去,企業就會開始虧損,甚至倒閉。
因此在這樣的大形勢下,超市發2012年開了3家門店,沒有盲目得去擴張開店,而是集中精力進行商品的構造、改革;進行了四個門店的調整,門店還有不斷提升的空間。例如:消費結構的改造,生鮮品類的擴大,通過引進特色產品來吸引顧客進入超市購物消費。
此外,超市發今年也開始提倡節約費用,開始節約用水用電(“人走燈滅”),考核機制的方式改革,提倡節約環保,正所謂:做企業,能省下來的錢就是利潤!企業的銷售不一定要快速成長,但是利潤不允許下降。2012年上半年,除去批發業務外,純零售額近20億元,同比增長近10%,新開門店3家。
在行業增長普遍動力不足的大環境下,超市發的數據依然堅挺。1.5公里內有3家家樂福、2家物美超市,1家沃爾瑪,然后一家超市發,5個店并存,市場競爭依舊相當激烈。
今年,業界不斷傳出家樂福、Tesco等被收購的消息,近兩年來李燕川也已明顯感覺到外資企業發展在走下坡路這一變化,“光環”不再。大賣場的發展形式或許比社區的小型超市更不樂觀,大賣場的面積較大,人工成本、采購成本、房租租金較高。近兩年,國家的內資企業開始不斷壯大,本土企業的租金稅收與外資超市賣場差不多,外資超市不再享有過多的國家“優惠政策”,其個人建議應該轉型向社區超市發展,在城市里,發展前景更好的應該是面積為2000~3000平方米的社區超市賣場。
(聯商網 章莉/采訪/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