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日本便利店想做藥 而藥妝店想做吃
聯商專欄:其它零售店辦不到的事情,便利店可以辦到,比如藥店一天提供經營服務時間短,消費者購買藥品就很不方便,于是,許多消費者希望便利店銷售藥品,經營時間長,購買使用方便。特別是帶小孩兒的大人、下班晚的白領,承諾24小時提供銷售服務的便利店能為消費者解決大問題。
1、便利店在努力經營藥品
最近幾年,日本幾個便利店集團在努力擴大藥品經營,到2018年4月底,羅森便利店有180個店經營藥品,到2021年3月份,準備擴大到900家店鋪。羅森的社長竹増貞信社長說,我們曾經詢問顧客,希望店鋪銷售哪些商品,顧客非常希望我們的店鋪銷售醫藥品。
有一個有利的政策條件,就是2009年推行的《改正藥事法》(也有簡稱叫薬機法),具備資質條件的便利店可以經營銷售兩類醫藥品:一是感冒藥、解熱鎮痛劑等第二類醫藥品;二是維生素劑等風險較低的第三類醫藥品。與此相關,第一類屬于醫生處方藥。
這樣說起來,日本的便利店經營藥品應該很普遍才對,可是,實際上不是這樣。還是以羅森為例,目前只有180家經營藥品,店鋪數量占比只有1.2%,數量很少。那么7-11是不是很多呢?也不是。同樣到今年4月底,只有40個店鋪經營藥品,全家和藥妝店合作的組合型店鋪只有51家,到今年2月底,經營藥品店鋪只有30家,數量占比不到0.5%。
制度方面似乎沒有硬性障礙,那么,影響便利店經營藥品是主要問題出在哪兒呢?
一個主要問題是“登録販売者”職業資格要求。法律規定,在營業時間一半以上,以便利店為例,24小時營業中,其中12個小時應有具備登錄銷售者資質的人在崗,要想獲得登錄銷售者資格,必須要有2年的藥品銷售經驗,才能參加考試。對此,羅森的荻原肇部長說,一天要安排三個具備藥品銷售資質的人在崗,對于公司的人力政策安排,壓力太大了。到2018年2月,羅森合計組織了350次藥品銷售資格考試,1100人參加,600人合格,2018年要組織70次培訓班,學員主要是加盟店老板以及從業的主婦員工。隨著招聘難度加大,員工年紀大,資格考試難度也加大。
還有一個問題是,需要2年藥品銷售經驗,對于便利店流動性較大的崗位來說,2年時間太長了,一般員工待不住2年就可能轉崗了。假如說,對從業經驗要求時間短一些,可能考試合格的人數會多一些,經營藥品的便利店也會多一些。
有一個自然競爭者,就是藥妝店,藥妝店的員工基本具備藥品銷售資質,因此,在便利店缺乏藥品銷售人的背景下,藥妝店的員工崗位競爭力越來越強,特別是加班費,越來越高。
羅森的加盟店老板們認為,便利店銷售藥品有很強的市場需求,有的老板分析說,現在成本是比較高一些,可是,要是不配置相應資質的員工,藥品銷售方面一份錢也掙不到。
藥妝和便利店一體化復合經營店鋪,也有一些難處。比如羅森銷售400至600個品目藥品,需要設一個專柜,目前無法經營24小時,只好單獨分割開來,營業時間為上午10點至晚上22點,便于安排員工,藥品經營時間之外,不用安排專項藥品經營資質的員工。可是這樣一來,顧客購買藥品就顯得不方便了,不能在全天開門營業時間購買藥品,而且藥品專柜的利用率降低了。
全家便利店與藥妝店組合開店,對于藥劑師、登錄銷售員的資質要求相對比較容易滿足,藥妝店也能夠分享全家便利店的客流量,彼此分享,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這也正是目前便利店用心和藥妝店組合經營的內在需求。
2、藥妝店在努力做食品
很有意思的是,在便利店追求經營藥品的同時,藥妝店在追求做食品,加工食品、便當、生鮮食材都想嘗試。他們積極和便利店合作設立一體化集合店,自己也有這樣一個小算盤。
日本藥妝店的業績規模在2016年已經超過百貨店,達到6萬多億日元,2017年底達到6萬4916億日元,目前每年開新店400~500家,行業前景持續看好,其核心產品是化妝品和醫藥品,毛利高、重復購買率高,人氣旺。毫無疑問,假如擁有食品和便利店兩個新的武器,藥妝店的能力會進一步進階,由于品種豐富,甚至超過便利店。
2018年6月份,著名藥妝店元氣(Genky)在福井的東古市店導入生鮮賣場,在賣場入口陳列“蔬菜、肉每日低價”的看板,吸引更多的食品消費者。
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藥妝店本來經營強項是醫藥品、化妝品、雜品,現在要明目張膽地介入食品超市、便利店的經營領域,拓展異業種組合經營。在這個店不僅可以看到冷凍食品,還有便當、日配食品,此外還有青果、蔬菜、鮮魚、分割精肉等生鮮品,大約250多品種,占地面積大約50平米。附近顧客說,在這里可以買到食品,價格也不貴,就不用去遠處的超市啦。就是這樣一個理由,連帶購買的顧客就會大量增加,來店的頻度也會增加,總體客流量增加了,業績也會提升。
那么,藥妝店的競爭者是誰呢?
主要在業內,是那些更強的藥品經營者。各個地方的藥品經營者都有自己的強勢,彼此競爭互不相讓。
日本藥妝店在商圈的分布,大約平均1萬人一個店,在人口較少的岐阜縣和福井縣,平均6000至7000人就有一個店,密集程度不亞于一二線城市便利店布局。元氣藥妝店2017年上半年取得最好的收益水平,但是在排列前四位的藥妝店中,規模明顯偏小,社長藤永賢一說,必須奮起競爭,不然就會被收購。主要對策是加快現有店鋪改裝,全部引入生鮮品,食品銷售占比要從2017年6月的56%增長到2019年底的65%。
藥妝店增加食品經營,會有什么風險呢?
主要是毛利下降、損耗上升。藥妝店不熟悉生鮮品的運營管理,這是一個短板,而且要有新的投資,對于資本力量也是一個考驗。過去,藥妝店基本沒有庫存積壓這一說法,也很少產生貨損,生鮮品的問題,會增加藥妝店的經營壓力。
一個很有啟發的案例是,藥妝行業最大品牌鶴羽(ツルハ)收購了靜岡縣最大的杏林堂藥局,杏林堂的食品銷售占比為45%,店鋪面積約為1000至3000平米,食品品種更豐富,類似食品超市,收購杏林堂藥局,主要目的就是吸收食品經營的經驗和智慧。
(作者系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