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達達回應“二選一”:已殃及千家知名品牌旗艦店
聯商網消息:10月20日,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主論壇在烏鎮拉開帷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合作共贏”,然而對于各大電商平臺而言,外界的關注點卻聚焦于“合作共贏”的另一面。
隨著雙十一的臨近,電商“二選一”備受爭議。此前,已有多家企業針對電商“二選一”發聲。包括新華社在內的多家媒體報道,隨著電商平臺之間的競爭升級,“二選一”的規模和力度已經進入史無前例的階段。
在當天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出席的一場媒體溝通會上,“二選一”這一話題成了全場關注的焦點。對于業內而言,這已經不止是平臺之間的競爭,還殃及了商家的利益。
對此,達達坦言,“二選一”的確給拼多多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也給電商生態里的商家和品牌商造成了難以計量的損失。
達達:超1000家品牌旗艦店遭受波及
據達達透露,自去年10月以來,電商“二選一”規模愈演愈烈,僅拼多多就有超過1000家知名品牌旗艦店遭受波及,受影響的中小型品牌數以萬計。
達達稱,包括三只松鼠、韓后等在內的多家品牌,先后被迫以“發聲明”的方式,參與到了這場“圍剿戰”之中。
達達表示,“二選一”本質是處于優勢市場競爭地位的平臺,不希望拼多多平臺實現“貨全”完善和“心智”趨好,他們認為隨著拼多多APP用戶粘性和用戶時長持續增強,上述兩點對于其都是比較頭疼的事情。
從“改變”商戶到“影響”各界認知,由于“二選一”的趨勢難以逆轉,其已經升級成為一場商業法則乃至價值觀的論道。達達表示,各方對于這件事情也存在定性爭議,不管是說“壟斷”還是說“正常”,“二選一”毫無疑問大幅增加了商家做生意的難度。達達認為,“壟斷”或“正常”觀點都是出于競爭壓力之下的表達。
達達以最近接待的一位商家為例,對方在某平臺的生意占5成,拼多多占3成,“二選一”對該商家而言成了裁員500人還是裁員200人的抉擇。僅僅是出于實施平臺“小二”的要求,該商家的發展局面直接由“多方共贏”變成了能否活下去——在這輪“二選一”中,這樣的極端案例正逐漸變成普遍現象。
左手“商業契約”右手“技術暴力”
達達認為,“二選一”的本質是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排他性交易”,大平臺要求商家在稍大一些的平臺和稍小一些的平臺之間“站隊”,并對商家不進行強行選擇的后果附加各類強制條件。這個過程中,獲益的只有大平臺本身,而受損的則是消費者和千千萬萬個商家。
達達表示,某些過程看上去互惠互益,實際上是不對等的商業契約。而且這種商業契約會隨著商家對于“二選一”的不同反應,在“看似正常”和“暴力手段”之間瞬時切換。
達達稱,實施平臺希望通過公關手段,將“二選一”包裝成為一種互惠互利的短時約定,看上去是依靠溫情脈脈的經濟補貼手段來實現,背后實際隱藏著“下架封店于無形”的強勁技術暴力手段。
他補充表示:僅拼多多平臺而言,從618前夕的趙大喜、美九蘇(美的、九陽、蘇泊爾)微博“炮轟”拼多多;到雙十一前夕,三只松鼠、韓后等四家企業,在國慶當天以相同格式、相同口氣發表“未授權”微博,這些商家的微博隨即被洗稿變成數千篇“拼多多商品都是假貨、山寨”的文章,背后的炒作和推手確實“令人生厭”。
“實際上,‘二選一’實施主體、傳播主體和呼吁輿論端叫停的主體是同一個人,這也在側面反映了商家對于‘二選一’的容忍已經繃緊至極限。”達達表示。
“壟斷的通道已經封閉”
在被問及事件相關及“二選一”未來趨勢等問題時,達達表示:對于法院判決結果和電商法,相信一個企業再大,再有社會勢能,也必須尊重。
達達表示,拼多多在早期便預見到會出現當下“不正當競爭”的情況,對此有著充分的準備。他援引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股東信中的內容稱:“雖然拼多多成長很快,也有了一定的規模,但它從成立到現在僅有4年時間,依然是一家創業公司。就好比是剛讀小學,個頭雖高但依然只是個小學生。在這個階段,需要的是充足的營養和適當的磨煉。雖然偶爾也會被推上球場,與大塊頭成年球員較量較量,這里就特別需要裁判和教練關注場上對抗是否合理,小大人是會在皮肉青紫中成長,還是會韌帶斷裂半月板受傷。我們相信大家愿意看到越來越多的優秀球員涌現,貢獻精彩比賽,而不是賽場互毆。”
達達認為,在當下的市場和行業競爭環境下,壟斷的道路已經徹底封閉。新的消費趨勢變化一定會影響新零售渠道的變化。如果看企業競爭的局部,可能都是廝殺很激烈,但是如果從社會生態的角度看,其實更真實的狀態是不同物種之間的互相促進、共同生長。
他總結表示:“拼多多對電商行業生態趨勢的判斷是‘共生共贏’,強權無法持續,共生才能長存。”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