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旗下ARKET和&Other Stories將在中國開實體店
再也不用找代購了,H&M旗下的北歐生活方式品牌ARKET和女性時裝品牌&Other Stories宣布將在中國開設實體店。
據了解,ARKET 將于 2021 年秋季在北京開設旗艦店,這也是繼 2020 年 8 月ARKET開設天貓旗艦店以及微信商城后的第一家實體店。
ARKET總部設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是一家集男裝、女裝、童裝與家居系列為一體的北歐時尚生活方式品牌和現代化集市。除衣物鞋帽外,在店鋪內同時設有精選的時尚、食品、香水、美容和功能性家居用品。
ARKET2020秋冬系列
而& Other Stories今年1月已經上線微信商城。品牌將于 2021 年秋季在上海環貿 iapm 商場開設全國首家線下門店。成立于 2010 年的& Other Stories ,由一小群致力于為女性爭取自由表達的創意人創立。目前& Other Stories 在巴黎、斯德哥爾摩和洛杉磯三地設有設計工作室,覆蓋成衣、配飾和鞋履等產品。
& Other Stories
據華麗志報道,H&M 設計總監 Pernilla Wohlfahrt 表示,“開設新店為我們提供了更多機會,歡迎更多人來到我們的世界,邀請他們體驗我們豐富多樣的產品,包括精美面料、時尚設計、以自然為靈感的家居裝飾、可持續童裝和瑞典美食。”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年來國內的海外快時尚品牌紛紛選擇撤店以求減少損失。今年1月西班牙時尚巨頭Inditex宣布最快將在一個月內關閉在中國所有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線下門店,僅保留官網、天貓旗艦店等電商渠道。今年3月,Gap集團旗下品牌Old Navy宣布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有分析指出,2018-2019年是海外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發展的分水嶺。H&M和GAP在中國的業務出現明顯下滑,2018年全年銷售分別減少3.0%和18.2%,ZARA母公司Inditex的銷售增速也開始放緩至9.2%,英國高街品牌TOPSHOP和NewLook在2018年宣布撤出中國,Forever21在2019年4月宣布退出中國,2007年在中國遭到哄搶的H&M到了2020年,宣布暫時關閉了全球80%的門店。
在“快節奏”的競爭之中,這些海外快時尚品牌似乎走向了“集體沒落”。
據北京商報報道,可持續時尚中國聯盟創始人楊大筠曾表示,“優衣庫、無印良品等IP屬性更強的品牌對Bershka這類品牌的沖擊巨大,并且隨著互聯網消費的興起,消費者的選擇范圍更廣了,網紅、國潮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高性價比的選擇”。在電商平臺迅速崛起,國潮產品與代工廠搶占消費市場的雙重背景下,海外快時尚品牌尋求中國市場新突破成為了當務之急。
在此背景下,以Inditex為代表的的快時尚品牌,選擇在保留核心競爭品牌ZARA的基礎上,減少類似品牌門店數,轉戰線上交易的方式穩中求變。
而H&M選擇旗下品牌ARKET和&Other Stories在中國開設實體店,則是以推廣新品牌的方式加入擁擠的快時尚市場競爭之中。
Inditex集團股東之一的AlistairWittet就曾表示,“顧客正在改變購物習慣。比起在二級商場購物,他們更愿意網購。但他們仍然在觀望超級旗艦店各方面的條件。”
ARKET將實體店設在北京,&Other Stories的實體店選擇設在上海,從店址選擇上可以發現H&M將其子品牌的發展寄希望于國內一線城市消費人群的購買力上。特別是新冠疫情讓中國時尚消費領域出現明顯兩級分化的當下。相關調查顯示,54%的高收入人群表示他們依然會在提供高品質和功能性的產品上花錢。
除了確定消費人群,H&M選擇了主打“生活集合店”特色的ARKET和&Other Stories,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兜售一整套的帶有北歐氣息的生活習慣和時尚風格。
Arket成立之初,就將自己定義為一個生活品牌,消費者在店內除了能買到男、女、童裝服飾外,還可以找到家居與時裝雜志。部分店鋪還會設有café,除了販賣北歐美食與新鮮調配的咖啡外,更會與當地的面包店和水果店合作推出素食菜單。
而& Other Stories店內除了女裝產品,店內也有鞋子、包袋、珠寶和配飾售賣。其護手霜早已在小紅書被博主推薦,成了該品牌美妝線的熱銷單品,國內消費者將其稱為“顏料護手霜”。
& Other Stories護手霜小紅書筆記截圖
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H&M選擇以ARKET和&Other Stories兩大品牌探索中國快時尚行業市場競爭中的新路徑,究竟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未來門店開設后的具體表現。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