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速凍食品企業業績迎“開門紅”,后勁還足嗎
速凍食品賽道企業們的成績令人“眼紅”。收獲了2020年的亮眼業績后,速凍食品企業又迎來了新年一季度的“開門紅”。但是,值得關注的是,一季度中,根基深厚的“老選手”已出現利潤下滑。“宅經濟”紅利過后,速凍食品企業們業績增長的勁頭還足嗎?
速凍食品的龍頭企業一季度現“增收不增利”困境。
一季度現業績增長隱患
2021年一季度,三全食品、海欣食品、安井食品、廣州酒家等龍頭企業也迎來了“開門紅”,收入均有增加。
但是,2021年一季度,龍頭企業的財報中出現凈利潤下滑,這也意味著業績增長或遇困境。對眾多速凍食品企業們來說,“宅經濟”的紅利要吃完了嗎?根據一季度業績報告,三全食品賺得凈利潤1.76億元,同比下降滑31.71%;海欣食品的凈利潤為1280.36萬,同比下滑41.19%。龍頭企業增收不增利?這或也可能意味著“宅經濟”過后,速凍食品企業要重新開始規劃自身的業績增長計劃。
零售端銷售的熱度也在下降。“去年商超渠道的預訂量增長較快,但是今年春節假期一過,很多商超的進貨量確實減少了。”在2021中國冷凍冷藏食品產業發展大會(以下簡稱速凍食品展會)上,一位經銷商告訴記者,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商超渠道的銷售端表現令人驚喜,但并不長久,速凍食品行業銷售的重心還是在餐飲渠道。
三全食品的一位銷售經理告訴記者,從速凍食品展會的情況看,來預定訂貨的多是火鍋、麻辣燙等餐飲渠道的工作人員。零售端消費需求的下降或對速凍食品企業的業績造成影響。北京朝陽區一家京客隆超市的工作人員也對記者表示,年前需求高峰時期,加了兩個速凍食品的臨時冰柜,臨時冰柜而現在都撤掉了。從銷量上看,大家對速凍食品的消費熱情較之前相比有所降低。
受零售端拖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宅在家里囤貨”到“走向市場買貨”的消費習慣變化,更符合消費者需求。一位消費者對記者表示,特殊情況下,不能出門的時候,速凍食品對她確實很關鍵。現在,新鮮的食材對她來說才是生活必需品,速凍食品更像是零食等偶爾才會買的食品。
或是意識到了零售端的變化,“宅經濟”過后,眾速凍食品企業們均向餐飲渠道集結。安井食品的特通渠道在貢獻業績增長上較為出色。安井食品特通渠道模式的目標客戶主要覆蓋酒店、餐飲、休閑食品等領域,根據財報,特通渠道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4.78%。在零售端占盡優勢的三全食品也將餐飲渠道的業績增長列入發展目標。中國食協冷專委會長、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杜俊甫對記者表示,做速凍食品的企業均希望能做一個“中央廚房”,實現從廠家到餐飲端的一站式服務。
另外,中小規模的企業或也難在零售端“討到便宜”。“小企業很難在零售渠道上占優勢。”一位主營速凍魚丸的參展商告訴記者,三全食品的優勢在零售端,各大商超速凍食品展柜上幾乎全是三全、思念、灣仔碼頭的產品牌,因此,消費者也不會再關注其他品牌,。相反,因為價格更低,餐飲渠道還有可能向其大批量采購貨品。
此消彼長競爭激烈
“宅經濟”過后,賺得盆滿缽滿的速凍食品企業或已進入“比拼內力”的階段,投入多者未必能收獲更多的回報。
頭部企業均在大手筆力增加產能和提高研發能力,正面比拼的局面已成形。安井食品在財報中表示,要加快產能投放,預計2021年新增釋放28萬噸產能,同時加大力度研發和產出速凍面米制品、速凍菜肴制品等速凍食品。而巧合的是,三全食品也在財報中表示,加大了包括對丸滑類、牛羊肉卷、毛肚、黃喉、豆皮、腐竹、蘸料、底料等火鍋食材新品的研發力度。
靠速凍面食盈利的三全食品和主打速凍火鍋制品的安井食品同時“盯上了”對方的領域,或也說明,速凍食品企業的業績增長或將呈現“此消彼長”的局面。
另外,2020年“賺了不少錢”的速凍食品企業紛紛開始加大投入,速凍食品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主營速凍魚肉制品的海欣食品在一季度報告中表示,其銷售費用達到5221千萬元,同比增長35.52%,而這部分費用之所以大幅增長,也是用來因為該企業加大了產品的市場費用投入所致。另一家頭部企業惠發食品今年一季度的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也分別增加86.01%、52.4%。但是,投入大或未必能換回回報。海欣食品、惠發食品的一季度的凈利潤均有下降,其中惠發食品一季度凈利潤虧損約3258萬元,同比下降106.86%。
“產品確實不如年前好賣了,需求沒那么多,產品的利潤也不高。”在速凍食品展會上,一位參展商告訴記者,從一季度情況看,速凍食品企業再想要實現去年的業績,或可能十分困難了。“開門紅”之后,速凍食品賽道的“選手們”還會有何表現?中國商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