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松屋百貨店知名買手轉崗外商,有什么啟示?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
我們在探討買手、自有品牌話題,日本松屋卻將知名買手轉崗到外商部門了。
啥叫外商?外商,在日本比較傳統,是百貨店等零售商,離開店鋪直接去客人所在地進行銷售活動,這些客人一般屬于高大上階層,分為個人和法人,提前一般有信用審核,零售商會提供特別優惠。從事外商的員工叫外商經理。
1、買手轉崗外商、幾個意思?
2021年3月1日,松屋店將著名買手轉崗到外商營銷崗位,包括男裝名品買手宮崎俊一,還有食品買手始閣理子、美術品買手藤原浩二,顯示其積極應對業績壓力、強化高端客戶維護、調整離店營銷結構的決心。
55歲的宮崎俊一,于1989年入職松屋,是男裝品類買手的一張名片,是松屋的“臉面”。正常年份他在海外出差超過100天,頻繁出現在媒體,講述男士服飾演變故事。松屋將他安排到外商部門,在百貨業和服裝業成為熱點話題。
一般認為,松屋是利用宮崎的男裝品類杰出的鑒賞力,提供打動貴族富人的商品咨詢服務。宮崎通過自己的書和媒體曝光,有很多熱心粉絲,一些大企業的經營者顧客也喜歡請他做參謀,經常為出席演講的商業精英做服飾造型設計,包括定制化服務,比如,為去溫布爾登觀賞網球比賽的夫妻設計服飾造型,獲得相當數量的富人的信任,這便是轉換為外商的直接的商業理由。
從百貨店命運看,外商客群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特別是支撐銷售收益的訪日游客退場以后,由于工作方式的變化,百貨店面對通勤上下班客群服務、城郊休閑消費服務都在銳減。
據了解,一名外商客戶每年消費額在百萬日元以上,某些情況下可以達到以億日元,有的百貨店銷售額的30%到40%是外商貢獻的,因此,與優質外商客戶維護消費生命價值(LTV)備受關注。
從松屋自身看,位居東京富人扎堆的中央區,與同行業比,對外商維護屬于弱者,面對外商銷售額占總體業績比例不過5%,作為吸引貴族富人的設施,場景豪華程度也不足以與競爭對手相比,品牌組合也有不足,所以,挖掘品牌商品和圍繞商品的生活方式深度造型設計價值,就成為為數不多的重要選項。另外兩位買手都具有30年的行業經驗,是名副其實的行家里手。
2、營銷變革、鎖定高價值客群
松屋的做法,從營銷戰略角度看,是主動應變,鎖定高價值客群,尋求高回報。這是一個重要啟示。
在筆者認知中,松屋的話題是2017年下半年開始,原因是2017年4月20日,大丸集團下屬的GINZA SIX在銀座開業,由于銷售商品的價格很高,絕大多數客群參觀過高端大氣的場景后,到臨近的銀座和松屋百貨店購買,有“逛在銀座6、買在白松屋”意思,松屋收到意外大禮,連續保持業績增長,不斷組織專場物產展賣,2019年度總體銷售額816億日元,90%是在銀座店實現的,其中免稅品銷售占比為25%,贏利8.56億日元。
可惜好景不長,2020年的疫情打破了銀座商業區舒適靜逸的天空,松屋銷售業績大降,上半年下降54%,為205億日元,赤字22億日元,到2021年2月決算顯示,2020年度銷售業績為434億日元,同比下降43.1%,赤字40多億日元。在總體業績大幅下滑情況下,珠寶、奢侈品、藝術品等高價值品類商品銷售增長16%,說明高端社會富裕階層消費潛能得到釋放,松屋抓到了這個信號,并積極組織高價值營銷。
松屋采取的措施包括:
一是組織好每年兩次“松美會”的外商專場。2020年9月初的“松美會”在限制入場人數的情況下舉行,由于購物的預期旺盛,客戶的消費單價非常高,特別是奢侈品品牌,其中一些是以前在國外消費的顧客,目前轉到松屋來購買。
二是強化設計專場。為突出特性,吸引藝術設計師作品,組織主體文化營銷,推廣顧客想來松屋這家店休閑購物的個性要素,為此,松屋銀座店在上層設置了獨特的選修店等設施,刺激“熱烈的松屋粉絲!
三是組織食品主題營銷。2021年6月30日至7月6日,松屋銀座店在地下1層食品區舉辦咖喱專場“GINZA CURRY WEEK”。2019年曾經舉辦過咖喱專場,現場反饋非常棒。去年受疫情影響沒有組織,今年有顧客呼吁,盡管由于疫情限制客流,還是組織6家店鋪推出有話題的咖喱主題商品。
按照松屋秋田正紀社長的分析,面對入境客等不確定的情況,松屋首選作業是把握現有客戶的價值結構,尋找增長空間,精心審視現有商品、提案、空間場景的接觸價值,就是塑造讓顧客克服疫情風險到你的店鋪的動力點。相信總有一些希望接觸面對面服務、親自到店享受尊貴服務、期待獲得期望值以上的服務項目,這個群體,除了顯現的高端客群,還有一些隱含的處于成長期的中高端消費群,他們表面顯示簡約化,但是在潛意識中希望獲得新的服務價值,而這正是松屋百貨店應該面對的必答題之后的附加題。
3、平淡歷程、追求個性成長
不僅是面對外商等高端價值營銷,還在于面向激烈的競爭,追求個性,這是另一個啟示。
作為老字號,松屋百貨店很少話題,歷史成長比較平淡,去日本考察的同道中人往往把松屋百貨店和松屋連鎖餐飲店混同了,其實二者沒啥關系。
松屋百貨店源自1869年在橫濱成立的鶴屋和服店,到2021年有152年歷史了。1925年建立銀座本店,在1970年代初受到石油危機影響,資金緊張,陷入困境,東武百貨和伊勢丹百貨店參與管理重建。1971年,與伊勢丹店簽訂“關于業務合作的備忘錄”、“關于商品券相互利用的合同書”,商品采購渠道方面,1973年和伊勢丹共同主導日本部分商店開發機構(ADO),聯合采購。2002年11月,增加了伊勢丹的股份,伊勢丹派駐副社長。
不過,在2007年三越和伊勢丹整合的時候,雙方出現隔閡,松屋似乎有被甩了的感覺,2007年秋季的ADO會議上,作為ADO的綜合干事店,松屋沒有派人參加,顯示出剛強的個性,這個行為隱含的意思是在業務渠道上,松屋走上獨立自主的路子。
位于銀座這個首席商業圈,松屋本店壓力很大,既要抵抗銀座三越店的化妝品集合的沖擊,還要應對GINZA SIX高端豪華租賃店的壓力,在時尚品領域,由于硬件條件有限,品位高的時尚品不愿意落腳松屋,這些市場條件逼著松屋尋求個性化的路線。
舉例來說,2019年3月23日,推出面向職業女性的定制造型商業化服務。
松屋銀座店的員工,取得個人造型師(R)協會資質以后,面對到店購買率較低的職業女性客群,提供跨樓層品類造型設計服務,2020年2月底為止,服務顧客240人,銷售額達到7200萬日元。顧客平均年齡約為50歲,以大型企業的董事和部門負責人為中心,購買率高達92%,平均客單價為28萬日元。定制化服務組由店長親自負責,顧客利用服務為預約制,可在官網報名,每次單間輔導30分鐘,店內引導服務2小時,第一次支付5000日元預訂費用,一年內可以享受兩次服務,第三次以后每次都是5000日元。力求組織一個女性生活方式咨詢平臺。為了啟動該服務,也改變了組織體制。
不過,松屋的努力,難掩其老邁,比如,他們在尋求網絡銷售渠道、也在尋求時尚品的青年客群,市場反響平平;買手自營的渠道,雖然幾位買手名頭很響,但是店鋪PB品牌效果不明顯。
按照公布數據,2021年度預期銷售額680億日元,增長29%,赤字為14億日元,減員6%,從今年4月25日到6月20日持續兩期疫情防控的態勢看,位于疫情比較嚴重的區域,要完成這個業績目標壓力很大。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