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餐飲店為什么屢屢翻車?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吳憂
頭圖/辣斗辣官網
最近,又一家明星餐飲店“翻車”了,這次是湖南衛視主持人杜海濤創立的火鍋品牌“辣斗辣”。
“辣斗辣”火鍋被投訴
據合肥晚報7月7日報道,合肥市逍遙津市場監管所陸續接到4件消費者投訴,均反映在廬陽區淮河路與宿州路交叉口天辰大廈負一層的“辣斗辣”火鍋店就餐過程中,發現火鍋湯菜中有蒼蠅,向商家反映時,店員態度較差,對訴求不予理會。
7月7日,該所執法人員對涉訴火鍋店經營現場進行了檢查,執法人員發現該店現場消費者就餐區與食品加工操作區設置不合理,未使用玻璃、紗網等材料的門窗進行分隔,為敞開式;食品加工操作區與廚余垃圾未隔離;垃圾桶非腳踩帶蓋式;待食用食品成品、半成品未覆膜或加蓋;蒼蠅飛舞等問題。
此外,該店于6月30日向行政許可部門提交了《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申辦材料,但目前并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
因該店場所設置、廚余垃圾處理方式等衛生狀況不符合保障食品安全標準,執法人員制作現場筆錄并責令該店停業整改,待整改符合要求,取得食品經營許可后,方可經營。
杜海濤回應再掀波瀾
據辣斗辣火鍋官網信息顯示,辣斗辣火鍋創立于2018年,是由湖南衛視主持人杜海濤、吳昕聯合成都知名餐飲人共同成立的潮流火鍋品牌。
不過,據天眼查顯示,“辣斗辣”品牌背后的成都辣斗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股東為袁鋼和龍伯成,分別占股60%和40%。這是常見的“明星+專業團隊”的運作模式,類似賢合莊、火鳳祥。
7月8日下午,辣斗辣發布《致歉聲明》表示,就網傳“淮河路步行街辣斗辣火鍋店操作不規范”信息,辣斗辣第一時間開展了自查自糾。經核實,合肥淮河路步行街“辣斗辣”火鍋店食品加工區確實存在操作不規范之處,公司緊急處置,已在最短時間內按監管部門要求完成整改。
公司內部已全面開展排查,梳理和完善相關操作規范,并進一步加強對店員的培訓、監督和管理,全力杜絕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這也是一般品牌及時處理負面事件的常規套路。不過,杜海濤隨后的發聲卻引發了部分網友的質疑。他在自己的微博中指出,有問題就要重視且徹底解決,積極跟進做好后續每個細節整改,每一家店必須要足夠重視,做好自查自糾。
顯然,部分網友對他的這一番言論并不買賬,認為并沒有表現出誠懇的態度。
部分網友評論截圖
明星餐飲為什么屢屢翻車?
不過,大家對這次“辣斗辣”的翻車估計早就習以為常。
近幾年來,明星餐廳頻繁出事,作為公眾人物,一旦餐廳出事,明星效應就會無限放大。比如類似的食品安全問題在明星火鍋店身上屢見不鮮。
早在兩年前,杜海濤在長沙的“海吃海喝”自助餐廳就發生過類似事件,店方一度還質疑顧客“敲詐勒索”,隨后雙方達成和解;2017年,明星包貝爾的辣莊火鍋被曝用牛血兌水冒充鴨血;2020年6月和9月,薛之謙旗下的上上謙火鍋店的餐具包括 (熱水杯、調料碗和筷子) 連續多次被檢測出大腸菌群……
除了食品安全問題,還有安全隱患和抄襲等事件出現。
2020年8月,陳赫的賢合莊長春新天地購物公園店發生鍋底爆炸,導致食客手部臉部被燙傷;2021年4月,一位消費者在賢合莊杭州一家分店用餐時,被突然掉落的天花板吊頂石膏板砸中了頭部和手臂,造成右臂骨折,其丈夫被天花板砸翻的火鍋鍋底燙傷。
2020年7月,鄭愷的火鳳祥鮮貨火鍋店被曝抄襲成都“吼堂老火鍋”而上了熱搜。近日,胡海泉投資的杭州火鍋品牌“灥喜鍋”被指抄襲九毛九旗下火鍋品牌“慫重慶火鍋廠”,后者在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發表圖文,一一列舉“抄襲”細節。
圖源/慫重慶火鍋廠官微
更要命的是,明星做餐飲幾乎都成了悲劇,旗下餐廳所經歷的基本上是這樣一個周期:開業火爆、沉淀冷靜、銷聲匿跡。
天眼查2020年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是明星開設餐飲企業的集中爆發期,僅2017年就有約13家明星餐飲企業注冊成立,但截至數據發布時,已有約10家明星餐飲企業的狀態為注銷或吊銷。此外,超過30%的明星餐飲企業曾存在過經營異常,10%以上的相關企業曾受到過行政處罰。
實際上,大多數的明星餐廳開業兩三年后,就會走上關店甚至倒閉的道路,成功者鳳毛麟角,所以,漸漸地,人們對明星餐廳“不再感冒”。
明星們為何熱衷做餐飲?
當下,明星做餐飲,幾乎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對于明星來說,無論是歌手還是演員,他們的演藝生涯其實都是短暫的,明星吃的都是青春飯,過了這幾年的紅利期,就會被后起之秀比下去,在當今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層出不窮的明星。所以,他們需要為自己另謀出路。
因此,明星需要在自己最火爆的時候,將自己身上的光環的粉絲流量效應進行變現。而餐飲行業,是最好的選擇。所謂民以食為天,餐飲行業是民生大業,這個行業有普適性,無論什么人,都是需要吃飯的,而且明星入局的門檻相對來說要低很多,資金、場地、政策都因為作為明星的緣故,有著極大優勢,能吸引資本的投入。
同時,餐飲行業本身就是一個非常依賴流量的行業,但流量對于明星來說,恰恰是不需要擔心的,他們本身就自帶流量,對粉絲來說,去明星開的店打卡是一種低價追星的方式,粉絲也愿意去為自己的偶像買單,而且也滿足他們在朋友圈曬圖的“虛榮心”。
明星做餐飲,如果加上自己的流量和名氣,很容易就會帶動消費變現,這是很多餐飲人求之不得的快速成名方式。
明星做餐飲實現流量變現,一方面,菜品賣到死貴,另一方面就是收割加盟商的韭菜。一旦有了兩三家“樣板店”之后,放開做加盟,把所有的經營風險轉嫁到加盟商的頭上,而明星們則坐收漁翁之利。
黃曉明的“燒江南”公開表示,簽約 3年需逾38萬的營建費、5萬保證金,及1%的營業流水抽成。單單一個加盟費,就足以讓“明星們”賺得盆滿缽滿。
圖源/辣斗辣官網
不過,“辣斗辣”事件再度給明星餐飲們敲響了警鐘,作為公眾人物更應該愛惜羽毛,如果盲目利用自己的流量,把影響力當成圈錢工具,發展加盟商就為了“割韭菜”,總有一天會涼,從而反過來影響明星自身的口碑形象。
總之,明星投資副業,不能抱著玩票的心態,應當真誠對待,用心經營,否則只會傷了粉絲的心,但如果要長期運營維持下去,還是需要有合適的產品和適當的價格才行。
參考資料: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