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菜那么貴,為何盒馬能把價格賣到3塊8?
作為目前蔬菜市場最高端和安全的食品,有機菜一直以來給人的感覺就是“貴”。它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化肥、激素、添加劑,不采用基因改良的蔬菜品種,以確保種植出來的蔬菜達到100%天然和安全。
從消費市場來看,在消費升級和疫情的雙重作用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與品質的關注度遠比以往要強烈的多,他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有機菜商品。
雖然有機菜是生鮮品類中增長較快的子類目之一,也是零售商未來爭奪的重點。但有機菜的增長速度依然受限于高昂的價格、消費者信心以及質量保障等因素。
再從供應鏈端來看,傳統有機菜受制于種植成本、人工成本、耗損成本和認證成本等因素影響,難以“施展拳腳”。
種子被稱為農業的“芯片”,而有機菜的種子價格更是比傳統種子高出幾倍至幾十倍不等。而在天然化種植環境中,200畝有機地精耕細作,產量僅為普通蔬菜的三分之一,還需要大量勞動力。從田間到零售終端,受到產品品相、質量制約,有機菜的耗損率高達30-40%。而多達200多項指標檢測認證,更是給有機菜上行,增添了成本壓力。
這樣來看,既讓消費者信得過,又讓消費者吃得起有機菜并非易事。不過,好在這一現狀已經得到改變。
告別傳統模式,長在盒馬肩膀上“翻身”
在盒馬鮮生上海KiNG88門店貨架上,一包250g的有機空心菜,售價僅為3.9元;250g一包的有機生菜,價格只要3.8元。而在上海一些精品超市里,一包200g的有機空心菜,價格卻賣出了近18元。其它電商平臺的有機生菜售價,也比盒馬貴了好幾倍。
與其他平臺相比,盒馬的售價相當于打了“骨折價”,為何它能把有機菜當成平價菜來賣?
距離盒馬鮮生上海KiNG88門店70多公里外的崇明島中興鎮,是上海農業現代化龍頭企業萬禾農業的所在地,同時萬禾農業也是盒馬有機菜供應商。
在與盒馬合作之前,萬禾農業飽受供給端與消費端不暢影響,渠道零散、需求多、損耗大。
“我們有機農場地很多,但種出來的菜不能及時賣掉,損耗很高。在與盒馬接觸之前,我們主要面向會員和小型商超等零散渠道,雖然品種需求非常多,但損耗很大。”上海萬禾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震表示。
從2019年11月開始與盒馬接觸合作至今,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里,萬禾農業的日供訂單量從500份增至5000份起,月銷售額和訂單量不斷增長。其SKU也從6個增至10個品種,目前有超過70%有機菜專供給盒馬。
實際上,有機菜做大需要以量起勢,但擴大產量的前提是把好品質的產品提供給消費者,再通過供應量規模化優勢來降低價格,從而實現正向循環。
有機菜最難突破的便是規模化屏障。在以往,有機菜的銷售模式是會員+定制化宅配,按周定期配送。在這種模式下,消費者以會員形式訂購有機菜,但由于配送周期較長,無法滿足即時消費需求。此外,消費者可選擇品類有限,中間的物流成本也十分高企。這帶來的結果是銷量低,價格也不菲。
“我們當時做會員的時候,有機蔬菜一斤大概20幾塊錢,一周配送一次,客戶體驗在當時覺得還行,現在證明這個消費模式已經滯后了。”黃震表示。
在與萬禾農業相隔不遠的崇明島建設鎮,惠敏農村合作社負責人徐惠敏也深有體會。“做有機十幾年,賣了別墅換資金投入有機事業,越做越沒信心,原來的會員宅配模式,物流成本巨大,會員發展越多、虧錢越多。”
在他看來,一周一配不符合用戶吃新鮮的需求。手機下單,半小時送到家,這種效率才更符合消費者買菜做飯的需求。
不過在與盒馬合作后,徐惠敏成功“翻了身”。用他的話說:“前面七年沒走通的路,因為盒馬,馬上就走通了“。
這背后的原因是盒馬訂單式農業和基地直采模式發揮了效力。在以往,徐惠敏的合作社主要以會員配送和第三方貼牌為主,品種最高時達到80種,由于品種多客戶散,種植成本及配送費用無法控制,年年虧損。
在2019年為盒馬供應有機菜后,合作社聚焦重點品類,實現單品規模化種植,雖然品類降至3-5個,但是品質和標準得到提高,銷量也在不斷上漲。在訂單種植、產品包銷模式下,盒馬提前安排種植計劃使得種植成本及配送成本大幅度下降,蔬菜商品率大幅提高,當年便實現盈利。
隨著各項成本降低,消費者手中的有機菜價格也在不斷降低。“自從和盒馬簽了定向種植協議,我們生菜價格從10多元一包降到現在的3.8元,雖然我們的供貨價超過3塊錢,但在規模化生產后,還是有一定的利潤空間的”。黃震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萬禾農業目前70%的產能專供盒馬。黃震相信,萬禾100%的產能專供盒馬近在眼前。
訂單式農業+候鳥式布局解難題
訂單式農業可以讓供應商放心進行種植,解決銷路之憂;供應商通過降低成本和提升銷量,能夠帶來經濟效益。而盒馬通過打通供應鏈上下游,也為消費者帶來了平價的有機菜。可以說,這是一門供應商、平臺、消費者和行業四方共贏的生意。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供應商與盒馬合作的方式具有成本低,見效快的特點。供應商可以借助盒馬積累的口碑和力量,迅速打開有機菜市場,通過訂單模式穩定生產和供應;而盒馬可以借助供應商的訂單能力,為消費者提供低價優質服務,從而增強消費者有機消費信心,推動有機農業健康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有機菜不提倡反季節。盒馬的做法是,通過采取候鳥式布局,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品類選擇。
據悉,在解決有機菜真實性、豐富性和規模化問題上,盒馬通過引入官方認證機構南京國環以及阿里云IoT供應鏈系統來實現保真保質。從2018年5月正式啟動有機菜項目至今,盒馬合作基地已增至100多家,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目前,盒馬全年有機菜SKU超過100個,能夠保證全國盒馬門店每季供應超過30種有機蔬菜。而從以產定銷到以銷定產模式,定植協議讓供應商沒有銷售后顧之憂,保障了規模化供應。
“在真實性、豐富性、規模種植上,我們解決了供應鏈痛點。盒馬有機鮮已經輻射到了全國門店,消費者有了消費平價有機菜的機會,從供應鏈和消費端來說,這都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盒馬上海區域生鮮采購總監黃一凡表示。
而針對損耗問題,盒馬也在通過新產品開發降低損耗。以萬禾農業為例,目前達到高標準的有機蔬菜損耗率在20-25%之間,而很多行業同行的損耗高達50-60%。為了降低損耗,盒馬進行了有機凈菜、色拉等新品開發,提升了上游供應商產品附加值和農場利用率。通過側枝處理,盒馬一款有機西蘭花便在一個月賣出了100萬銷售額。
據了解,自啟動有機菜項目以來,盒馬有機菜滲透率已經從5%提升至20%,今年8月銷售額同比增長30%,仍處于快速增長中。
《中國有機產品認證與有機產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僅在去年,我國獲得認證的有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43.5萬公頃,有機產品國內銷售額約804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增長18.6%,位列全球第四。而在“十三五”期間,我國有機產品認證證書數量年均增長13.52%。
在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相關負責人看來,以往有機菜的瓶頸是有產品沒銷路,而消費者有消費理念,但沒有好的購買途徑。盒馬與生產企業合作,在消費者端幫助消費者建立了消費信心和保障機制,而盒馬、和生產企業以及官方認證機構的通力協同,也能夠推動有機菜行穩致遠。
以此來看,盒馬做有機菜的初衷,不僅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對于有機食品的需求,讓更多用戶吃得起有質量有保障的有機菜,而是通過平臺規模化優勢和技術賦能來重塑上下游格局。
正如黃震所說,有機菜對盒馬來說,幾乎是一個不賺錢項目,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能用更“平易近人”價格吃到有機蔬菜。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