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0%連鎖餐飲企業布局,“預制菜”到底香不香?
預制菜,顧名思義就是在中央廚房預先制作出來的“半成品”,通過冷鏈運輸進行售賣,消費者只需要簡單加工就能食用。
近年來,伴隨“懶宅經濟”的發展,預制菜更多從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的“中央廚房”滲透到外賣餐飲平臺,并逐漸從B端走向C端。
10月7日,央視財經的報道又將“預制菜”的話題推上了微博熱搜。
報道顯示,據截至2021年4月底,我國在業存續的預制菜相關企業共有7.19萬家。僅2020年就新注冊1.25萬家,同比增長9%。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去年3月發布的報告也表明,2020年疫情防控形勢最嚴峻的時候,有超過九成的連鎖餐飲企業開始出售半成品和預包裝食品。
或受此消息影響,“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10月8日盤中快速上漲,截至11點04分,報82.31元,漲幅4.05%,總市值82.31億元。
據國海證券測算,我國預制菜市場存量目前約為3000億元。未來六到七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萬億,長期看有望達到3萬億以上規模。
預制菜的前世今生
預制菜起源于美國,世界上第一臺快速冷凍機成功后,速凍加工品隨即問世。
20 世紀 60 年代起,美國標準化餐飲企業尤為發達,預制菜在餐飲渠道發展成熟,也因此誕生了全球最大的食材配送供應鏈公司 Sysco。
就冷鏈物流而言,全世界都在向Sysco看齊。而中國后期的美菜網、美團快驢也都是中國版Sysco的學徒。
但從產品得角度來說,料理包算得上是預制菜的“最初形態”。不論Sysco還是雀巢,歐美口味都相對單一,也容易標準化,而另一邊的亞洲市場,調味是烹飪文化中的核心。或也因此,上個世紀80年代,調料理包風靡日本市場。
只要簡單加熱,扣上米飯,一碗味道尚可的飯菜就能上桌。而對于這種“料理包”,中國消費者更熟悉的應該就是日本好侍食品推出的“速食咖喱”。
90年代后,伴隨肯德基、麥當勞等連鎖快餐品牌進入大陸市場,凈菜加工配送工廠開始出現。2000年前后,我國陸續出現了一定量的預制菜生產企業,但受限于冷鏈物流技術與成本,“預制菜”在中國市場只處于概念階段。
2008年,專注半成品菜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預制菜”企業味知香正式成立。兩年后,味知香開設第一家專賣店,并逐漸通過經銷渠道從B端客戶覆蓋到C端。
與料理包不同,預制菜分為不同等級和熟度,有些還要再加工、上鍋翻炒,烹飪過程相對繁瑣。
而后數年間,伴隨外賣平臺的發展,料理包和預制菜逐漸成為資本追捧焦點。同時,為保證的連鎖化與菜品質量,以海底撈、西貝為代表的大型餐飲企業在供應鏈與中央廚房上大展拳腳。
中國市場“加速度”
2011年,海底撈的供應鏈關聯公司蜀海成立,專注餐飲食材B2B。2018年,蜀海銷售額達到50億元。近年來,蜀海更是積極拓展下游客戶,在全國廣泛布局物流網絡、重點打造冷鏈系統。
截至目前,蜀海供應鏈已成為七天便利店、九毛九等品牌的食材提供方。
而在這一階段,正大、味知香等食品企業也得以快速發展,專攻預制菜的味知香更是有面向C端的“味知香”與服務B端的“饌玉”兩大品牌。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服務C端的“味知香”加盟店的數量已從2017年的58家增加到1117家。
另一方面,“饌玉”獨立運作,在酒店和鄉廚兩大渠道優勢更為明顯,不斷擴大服務終端數量。同樣在2020年,饌玉批發客戶數量達到389家,總收入超過1.8億,占總收入的30%。從財報數據看,C端市場仍是味知香的發展主力。
4月27日,味知香成功上市。也伴隨味知香“預制菜第一股”的熱度,珍味小梅園、眉州東坡旗下王家渡食品等先后獲得千萬級融資。
此外受疫情影響,更多連鎖餐飲企業為解決現金流,也面向消費者推出了更多“方便菜肴”,推行“中央廚房+預制菜”的模式。
其中,海底撈旗下的蜀海供應鏈推出“開飯了”系列。此外,“西南零售王”步步高也與蜀海供應鏈達成合作,雙方將在凈菜、預制菜工廠場景優化合作。
此外,西貝則推出專門售賣“預制菜”的品牌——“賈國龍功夫菜”,更是重金投入中央廚房項目,項目一期預計2021年下半年建成投產,年產值50億元。
另一方面,“為保證年輕消費者下廚不翻車”,盒馬在“3R”(即烹、即熱、即食)領域加大投資,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等平臺也通過“快手菜”入局。
冷鏈物流仍是攔路虎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在于,預制菜想要保證菜品的“色、香、味”整齊劃一,全程冷鏈是關鍵。
信良記創始人李劍在接受“鉛筆道”采訪時曾表示,預制菜企業面向B端的冷鏈物流已經比較成熟,但轉向C端之后,冷鏈物流場景便完全不同。
“C端用戶一次購買量很小,而且不知道他們在哪。如果你的倉庫在長春,有一個訂單來自海南,你就要負擔把三盒小龍蝦從長春運到海南且全程冷凍的物流費用,這個成本是很高的。”
或也因此,我國目前的預制菜行業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參與企業眾多,但多為區域性的中小企業,市場分散、集中度較低。
再以味知香為例,近三年來,其在華東地區的營收占比分別為97.60%,96.81%,96.80%;而在華南、華北、西南等其他地區,營收占比不足4%。對于味知香而言,如何擴展市場規模成為下一步的發展關鍵。
此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議題——預制菜的安全性能否得到保障?
不同于蜀海、西貝、盒馬等有資方背景的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中央廚房”令人擔憂。
2018年11月,一則“廉價外賣速食包的秘密:生產過程令人作嘔,日銷40萬份”的視頻在網上熱傳。
視頻顯示,安徽杠崗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速食包使用廉價排骨粒作為原料,在牛肉中注射大豆蛋白,且生產條件臟亂差。而這絕非孤例。
盡管行業仍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可以預見的是,在工業化美食席卷中國人餐桌的浪潮下,預制菜未來可期。
對標日本預制菜市場,根據國信證券給出的數據是,日本toB與toC的比例是6:4,而中國的預制菜市場,toB與toC比例大概在8:2。且toC端預制菜的天花板雖然較高、對冷鏈物流需求更大,但成長性較強。
另據歐睿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大陸地區預制菜C端銷售額為66.9億美元,僅為日本同期水平的29%、美國同期水平的15%,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
對于餐飲企業,預制菜可以最大程度的標準化,減少人力成本,降低開業門檻兒。對于消費者而言,制作菜品的烹飪難度大大降低。但無論是居家還是街邊門店,廚師依然是餐飲的靈魂。預制菜的產品和市場如何迭代,還要交給時間來檢驗。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