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字節,騰訊也來“搶”阿里的這門生意
導讀:艾瑞咨詢預計,2025年中國跨境出口電商市場規模將達15.1萬億元,嗅到商機的互聯網大廠紛紛涌入。繼字節跳動被曝出測試獨立出口電商平臺后,騰訊也搭建了跨境電商全流程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本就戰鼓擂動的跨境電商市場火藥味越來越濃。
隨著跨境電商發展步入快車道,嗅到商機的互聯網大廠動作頻頻,騰訊就是其中之一。
在近日舉辦的騰訊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云正式發布跨境電商一站式解決方案,布局包括選品、建站、金融、物流、報關、退稅、營銷等11個跨境電商經營環節,從而深入跨境電商領域。
按照騰訊方面的說法,搭建跨境電商全流程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是希望與友商共同構建更加開放、更為良性的跨境電商行業生態。
這也就意味著,騰訊不再單純依托投資方式布局跨境電商行業,而是想要通過技術和服務構建跨境電商商家貿易的基礎設施。
同樣想在跨境電商市場分一杯羹的,還有信奉大力出奇跡的字節跳動。
今年9月,字節跳動就被曝出在測試獨立的出口電商平臺,類似阿里巴巴旗下速賣通,并計劃10月推出。
雖然該消息并未得到字節跳動方面證實,但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曾在去年的內部目標中提到,2021年將重點在三個新業務上探索,其中之一就是跨境電商。
放眼中國跨境電商行業,以天貓國際、考拉海購、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等組成的阿里系跨境電商平臺矩陣已經形成,占據著進出口市場重要份額;即便在海外,阿里巴巴也有Lazada平臺,優勢明顯。
字節跳動、騰訊的入局,無疑給這個沉寂已久的領域增添了幾分躁動,讓行業競爭變得激烈起來。
跨境江湖硝煙四起,三大巨頭誰能笑到最后?
01
“投資人”騰訊親自下場
在跨境電商領域,騰訊雖然聲量不如阿里巴巴大,但也沒有缺席。
其最驕傲的一次操作,應該就是投資東南亞最大電商及游戲公司Sea(東海集團),成為后者最大股東,進而通過Sea旗下泛東南亞電商平臺Shopee(蝦皮)布局跨境電商行業。
不過,對比阿里巴巴躬身入局,親自做業務、控股海外企業等業務拓展方式,騰訊此前在跨境電商領域延續著其一貫的打法——在暫時無法深入的領域,通過投資企業的方式抓住市場機會。
要知道,這套打法已經幫助騰訊在主營的游戲、社交業務之外,完成了對文娛傳媒、消費零售、民生教育、金融科技、企業服務等行業的覆蓋,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騰訊系帝國”。騰訊投資也以京東、滴滴、美團、拼多多等突出戰績,成為國內投資機構的佼佼者。
但在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騰訊似乎不再滿足于僅從資本層面涉足各行各業,而是想要借助自身擁有的云計算、大數據等能力與企業深度捆綁,在業務上獲得更多參與。
因此,騰訊云針對跨境電商構建了從IaaS、PaaS到SaaS的一站式方案,可以覆蓋數據/選品、建站、ERP、平臺/獨立站、VAT/產品合規、金融、物流、海外倉、報關、退稅、營銷等11個經營環節。
實際上,方案的落地執行并非是由騰訊一家獨立完成,而是需要生態合作伙伴的共同配合。
例如,在大多數商家一竅不通,又需要繁瑣技術的建站環節,騰訊就與以SHOPLINE為代表的一些獨立站合作搭建了“平臺+獨立站”雙軌模式等解決方案,以滿足用戶需求。
公開資料顯示,SHOPLINE是一家為國內跨境商家提供“獨立建站+流量匹配”解決方案的企業。騰訊云在跨境電商一站式解決方案中,會為用戶提供從建站、投放到轉化、管理的全過程服務,協助企業構建自己的場,實現更高效率地與有效用戶連接;與此同時,SHOPLINE還會利用自身優勢給企業提供私享會、品類運營專家托管等服務。
諸如此類的合作貫穿跨境電商交易經營全過程:在運營管理環節,騰訊云聯合了馬幫ERP、SHOPEEMAN智能化多店鋪管理系統,協助商家解決運營難題;在物流環節,騰訊云又連接了極兔國際,從而幫助商家降低配送成本,提升產品銷售轉化率……
騰訊云跨境聯盟合作成員(部分)
據悉,騰訊云跨境電商一站式解決方案第一期四位重點合作對象為SHOPLINE、馬幫ERP、OCEANPAYMENT錢海支付系統和極兔國際,它們與SHOPEEMAN、全球B2C電商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SHOPLAZZA、國際電商獨立站建站平臺ALLVALUE等共同組成了騰訊云“跨境聯盟”。
“我們的主要目標不是建獨立站,也不是要建一個平臺,而是要基于相互連接構建一個服務矩陣。”騰訊云電商架構師方杰表示,如今騰訊云在跨境電商行業“既是躬身入局,也是攜手同行”,最終的希望是能形成一個全方位的跨境生態服務矩陣模型。
02
搶奪十萬億市場“大蛋糕”
熟悉跨境電商行業的人都知道,今年上半年一批亞馬遜電商遭遇了“封店潮”。在產品下架、資金凍結等麻煩面前,跨境電商模式也受到質疑。
選擇在行業動蕩時期進入,騰訊的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
按照騰訊云電商生態合作副總經理薛偉的說法,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疫情后企業數字化升級在各行各業快速推行,從而帶動了做SaaS的企業、做B端業務的公司都在大幅增長,“我們看到很多(我們自己)的客戶群體做跨境電商的生意,訂單比往年有大幅的提升”。
傳統跨境電商用戶尋求數字化轉型的趨勢,或許只是讓騰訊接收到了市場需求,而跨境電商,特別是跨境出口背后蘊藏的巨大潛力,可能才是促成其最終決定親自下場的原因。
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物流綜合服務行業研究報告》(簡稱“《研究報告》”)稱,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市場規模達到了46479.2億元,同比增長26.9%;受益于各國針對疫情出臺管控舉措從而提升了線上消費滲透率,且海外消費者跨境線上消費習慣逐步形成等因素,預計2025年中國跨境出口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15.1萬億元。
圖片來源:艾瑞咨詢
而據阿里巴巴公布的財報,整個2021財年(2020年4月-2021年3月),阿里巴巴生態體系商品交易總額(GMV)達到8.119萬億元,其中以淘寶、天貓為主體的中國零售市場GMV達到7.494萬億元。
若艾瑞咨詢預測數據準確,不到五年時間,中國跨境出口電商市場就可能長到約2個阿里巴巴的體量,這樣的規模潛力不可謂不誘人。
如果按照銷售渠道將跨境電商進行區分,又可以劃分為跨境電商交易平臺和獨立站,前者包括以速賣通、亞馬遜等為代表的跨境出口B2C平臺,后者則是指商家自己創立的,擁有獨立域名、空間、頁面等的網站。
尤其亞馬遜“封店潮”之后,由于涉及面之廣,可能直接帶動跨境電商市場份額的重新分配,其他平臺公司獲得新機會。而隨著跨境電商基礎設施搭建日漸成熟,外貿商家運營經驗豐富,布局獨立站也成為了實力商家新的選擇。
《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有26%的外貿企業都選擇了自建獨立站或品牌站,雖然平臺類仍占據了較高市場比重,但獨立站發展勢頭更為兇猛,預計2020年獨立站、自建站市場規模占比會由2016年的9.8%提升至20.3%,未來這個市場還將持續擴增。
圖片來源:艾瑞咨詢
越來越多傳統商家自建獨立站,對跨境貿易數字化基礎設施的需求也會激增,這就給了提供跨境經營信息化服務的企業更多機會。
過去二十年,騰訊一直有著自己的電商夢,甚至算得上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從投資拍拍網,到推出QQ網購,再到后來投資易迅、買賣寶等,騰訊始終沒放棄國內電商市場。可能是團隊缺少電商基因,也可能是將過多精力放在游戲和社交領域,分身乏術,騰訊到底沒能在電商行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只能扶持企業擠進頭部梯隊。
如今,中國跨境出口電商迎來了春天,產品正向著更大出口量級、更多出口品類以及更高客單價的趨勢發展。站在跨境電商風口下,騰訊重燃電商夢,想要拾回在國內電商市場“丟失的位置”也就不難理解了。
03
巨頭的“海外戰事”
騰訊想要撬動的這個市場,看似一片商業藍海,其中也是暗潮涌動。
早從1999年起,阿里巴巴就進入了跨境電商,成立了公司第一個業務板塊——阿里巴巴國際站,專做B2B跨境貿易。之后,阿里巴巴又于2010年、2014年分別上線了B2C跨境出口平臺速賣通和跨境進口平臺天貓國際,建立起了面向C端的跨境進出口貿易渠道。
2019年9月,阿里巴巴與網易聯合發布的一封“阿里20億美元收購網易考拉”公告,讓阿里巴巴“跨境電商隊伍”進一步壯大,在國內跨境電商領域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進口跨境電商B2C市場已經呈現出了“一超多強”的格局,2020年天貓國際+考拉海購占據該市場65%的份額,阿里系在進口2C端的地位穩固;而在跨境出口方面,淘寶系雖不及亞馬遜的市場份額(22%),但也以5%的市場占比名列第二。
圖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作為電商第一大巨頭,阿里巴巴的野心顯然不止于此,它從2018年起就在全球范圍“收編”了一批電商平臺:從土耳時尚電商平臺Trendyo,到南亞電商平臺Daraz,再到印尼最大電商平臺Tokopedia,勢頭異常兇猛。
疫情爆發后,電商線上渠道快速增長,中國憑借著超強的供應鏈能力和突出的疫情防控水平,推動了跨境電商行業逆勢增長,特別是出口迎來了發展機遇。
一向聞風而動的字節跳動,也迅速盯上這片藍海,2021年開啟了“大力”拼湊跨境電商版圖的征程。
據志象網報道,字節跳動的跨境電商業務是進口和出口“兩手抓”,其中以出口為主的電商項目,在字節跳動內部的代號為 “麥哲倫 XYZ ”。
有業內人士向上述媒體分析,“麥哲倫 XYZ ”的商業模式可能有三種:第一,基于TikTok流量分發,收取海量賣家的廣告費;第二,自建跨境電商平臺,結合國內供應商打通出海鏈條;第三,內嵌在TikTok App里,先內容后電商。
字節跳動似乎也在按照這幾條路子發展。據悉,目前TikTok已經進入了阿里巴巴重點布局的東南亞和歐洲市場,開放了印尼和英國小店,進行了多場直播帶貨;字節跳動今年9月還被曝出在測試獨立的出口電商平臺,并計劃于2021年10月推出。
自我建設的速度顯然跟不上字節跳動的野心,依靠“買買買”來擴張版圖的方式也必不可少。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字節跳動投資了互聯網+跨境電商平臺斯達領科、亞馬遜大賣家帕拓遜、跨境基礎設施服務商縱騰網絡等企業,覆蓋建站、運營等多個跨境貿易環節。
現在,本就戰鼓擂動的跨境電商市場,隨著騰訊躬身入局變得更加熱鬧了,巨頭間的火藥味也越來越濃。
不過,騰訊云電商生態合作副總經理薛偉認為,騰訊不直接做平臺,所以與平臺不是競爭關系。”我們重心可能在增量市場,而不完全是在存量市場。”薛偉指出,跨境電商存量市場里的客戶群體可能也有很多訴求,但增量客戶的歷史包袱可能更小一點、積累也更少,其中的機會更大。
可無論是否自建電商平臺,這場巨頭間的跨境電商戰事終究會淪為一場商家爭奪戰。誰能持續獲得更多優質商家,誰才能笑到最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