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2021新機發布落幕,它熬過了最艱難的一年
X30手機,給榮耀2021年密集的產品發布劃上了尾聲。
這場發布會有著獨特的意義,它也是榮耀成立一周年紀念日。離開華為后的第一年,榮耀暫時獲得了初步勝利。根據canalys報告,第三季度國內智能機出貨量,榮耀已經進入前三,達到了1420萬部,市場份額從第二季度的9%上升到了18%,超過了小米。
趙明在發布會上將獨立后的211天稱為“急行軍”:發布了過去幾年才會發布的新品量,重新和高通等重點供應鏈重建關系,完成了渠道梳理。密集的產品轟炸,加上給渠道的厚利,讓他們迅速回到牌局,成為了2021年手機行業又一變數。
機海
今年榮耀發新品的速度目接不暇。自榮耀60系列起,榮耀宣布今后數字系列將從一年一代變為一年兩代。這背后有占領市場、心智的考量,也是為了穩定軍心。
榮耀年初剛剛獨立,就發布了V40,飽受詬病,是款帶著倉促的過渡品,很快就完成使命消失于產品線中,此時市場對于榮耀仍然是疑慮占上風,尤其是處在動蕩期的渠道,更在觀望榮耀接下來的表現,他們需要靠實際的產品證明自己。
機海戰術在手機行業并不鮮見,也的確行之有效。三星最夸張的時候,一年能發布40款手機。國內廠商中不乏一年更新兩代的產品,OPPO Reno系列、vivo X系列、華為nova系列,更新速度都在半年。小米走精品高端路線后,倒是保持了一年一代的節奏,但Redmi的Note一年中也會推出兩次新品。
除了主力機高頻迭代,廠商還會有青春版、SE、Pro、Ultra等等五花八門的版本刷屏。
在獨立前,榮耀已經有固定的產品線,包括V系列、數字旗艦系列、定價在中低端的X系列和主打線上的Play系列,每款產品遵循一年一次新品發布的節奏。
今年榮耀的緊迫顯而易見。定價在1500-2000元的X系列連發了20、30兩代,2000以上有Play 5系列,主打旗艦定位的數字系列榮耀50發布后不到半年,又更新了榮耀60,兩者定價相同。旗艦機一年中更新兩代,在榮耀的歷史中并無先例。
而在這些中高端、低端機型發布間隙,榮耀還推出了高端產品線magic 3,售價從4599元一直上探到6799元。
其實榮耀60比起50,主要在芯片、屏幕上有些升級,雖然沒有太大更新,但多少起到了刺激市場的作用。業內人士對36氪表示,榮耀50每天能有幾萬激活量。
在華為體系內的榮耀不用太操心生存問題,但一年一代的速度顯然無法讓一個新品牌立足。當對手們的新品一批批涌向市場時,榮耀增加新品發售頻率也是理性的選擇。
但很明顯,國產廠商6000元以下的旗艦似乎陷入了擠牙膏的怪圈。除了芯片、屏幕的小打小鬧,新品和老品并沒有太多區別。原本已經拉長的換機周期,并不會因為這些新品而縮短。“原來是手機不太好用了,就想換,現在是不壞不換,今年賺錢太難了,各行各業都難。”一位渠道商告訴36氪。
這或許是所有廠商的煩惱。
渠道為王
榮耀發布更多新機,也是為了讓渠道能有利可圖。
在華為體系內時,榮耀主要的對手是小米,給外界的固有印象,也是以電商見長。但國內手機的銷售基本盤仍然在線下,榮耀之所以能迅速起量,很大程度上仍來自線下渠道的支援。
榮耀過去也積累下了資本,他們在成立之初,已經和渠道深度綁定。收購榮耀的公司是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而這一公司由深圳智慧城市集團和30多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36氪此前也有報道,榮耀的省包幾乎都參與了入股。榮耀的股東中,包括了普天太力、松聯科技、中國郵電器材集團、天音通信等等勢力強大的國代、省代渠道。
深度利益綁定之外,榮耀的產品的確可以讓渠道掙到錢。
根據業內人士告訴36氪,榮耀的利潤提點一般在17-18%左右,加上返利,算得上豐厚。
而榮耀在線下采用的是窄渠道模式,單臺利潤最高的magic、數字系列主要分配給一些核心渠道,穩住了他們的陣腳。大渠道因為高利潤會主推中高端出貨,形成了正向循環。
在更下沉的鄉鎮市場,中端的X系列成為出貨主力,一臺X30能帶來400以上的利潤,“舍得讓利,政策好”是小渠道流向榮耀最主要的原因。
36氪截圖
他們也成為榮耀重回舞臺的關鍵角色。根據趙明的說法,目前榮耀有七成出貨都來自線下。顯然在榮耀增長中,線下銷量提供了動力。
當然,讓利意味著榮耀自身不會太富裕。他們正處在初生期,團隊擴充,前端銷售都需要資本,這也注定榮耀很難如在華為一樣無后顧之憂。他們無法成為一家花錢可以大手大腳的公司,但在生死存亡關頭,活下來更重要。
榮耀的確給對手帶來的沖擊。在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后,小米表示“榮耀今年的重點是恢復對其原有用戶的占有,也正回到其原有的舒適區,短期內小米和榮耀在用戶上的競爭并不明顯。”然而,事實是華為缺位后,高端被蘋果通吃,留下的中低端市場由四家大廠瓜分,起碼在線上市場,小米和榮耀的確在貼身拼刺。
而高端市場留下的疆土并不遼闊。今年第三季度,蘋果在國內的銷量上漲了62%,顯然華為留下的高端空檔,是蘋果分走的。
根據小米第三季度財報,他們的毛利提升了4.4%,到了12.8%,在國內定價3000元或以上,及國外定價300歐元及以上的手機出貨量近1800萬臺。但是根據ASP(平均售價)環比下降的事實看,小米的高端線其實并沒有價格上的飛躍,很難上探到蘋果把持的6000以上價位段。
在蘋果密不透風的壓力之下,國產手機品牌在高端市場其實沒有太多可發揮的空間。當榮耀在2000-4000元價位站穩后,他們必然會去和小米爭搶本就不算寬松的次高端市場。
當技術本身失去光彩,手機市場不免會帶上暮氣。這并不意味死水一潭,起碼在國內市場,廠商之間的此起彼伏從未停止。榮耀周年紀念時,OPPO也剛剛發布了自己的Find N折疊屏手機。當榮耀逐漸走上正軌,明年國內手機市場或許還會有更激烈的競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