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潔時想賣掉奶粉業務,奶粉成為包袱?
近年來,出生人口紅利消減,嬰幼兒奶粉競爭進入紅海時代。
產品逐漸過剩,龐雜的業務矩陣對于一些大型乳企來說已然成為包袱。
繼去年出售美贊臣中國奶粉業務后,有消息稱利潔時正在評估旗下全球嬰幼兒營養品業務,美贊臣有可能再次易主。
不過,在業內看來,全球出生率放緩,嬰童市場被冷落。
在市場下行的環境下,行業巨頭接盤的動力不足。
國內市場方面,因疫情等影響,外企陷入停滯后,國產奶粉品牌逐步崛起,乳企開始將目光投向高端市場領域,以尋求在細分市場有所突破。
奶粉成為包袱
目前,利潔時的奶粉業務評估仍處于早期階段,不排除最后仍然保留這一業務。
作為著名的英國消費品公司,利潔時旗下擁有滴露、杜蕾斯、美贊臣等品牌。
1993年利潔時布局大中華區市場后,到2008年,中國市場已成為其全球第二大市場。
2017年利潔時以170億美元收購美贊臣進入嬰兒配方奶粉領域。
去年以22億美元的價格將美贊臣中國地區的嬰兒配方奶粉業務出售給春華資本,從而退出了其主要市場之一。
奶粉業務是利潔時目前的主要業務之一。
據利潔時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凈收入65.98億英鎊(折合人民幣約594.2億元),同比增長1.5%;不包括IFCN中國(IFCN指嬰兒營養品),凈收入同比增長為3.7%。
營養品業務板塊,利潔時凈收入同比下降8.5%;不包括IFCN中國,則凈收入同比下降0.9%。
利潔時在去年9月表示,需要通過推動營養品業務的高端化來抵消全球出生率下降和疫情帶來的影響。
在這個背景下,利潔時開始進行戰略調整。
出售美贊臣的在華業務后,利潔時只保留其中8%的股權。
“在剝離中國市場業務后,集團的營養品業務正變得更加強大和穩定。”利潔時認為,營養品的可觀新增長將來自新領域、嬰幼兒特殊配方、成人營養品和膳食補充劑。
去年11月,利潔時進一步宣布,完成對美贊臣阿根廷公司的股權出售。
剔除掉拉美市場,利潔時奶粉業務只剩下歐洲、北美、東南亞三個主要區域。
GlobalData 的研究表明,2020 年,利潔時在美國奶粉銷售市場中位列第三,僅次于雅培和雀巢。
同時,利潔時還在去年12月宣布以2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7億)的價格將旗下護膚品牌E45進行出售。
利潔時稱這是繼上述兩起出售后,公司積極管理投資組合,以實現更高增長的又一步重要措施。
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出售美贊臣大中華區業務后,利潔時剩余的全球業務估值在75億-88億美元,有些偏高,對于潛在買家來說有很大的壓力。
國產加速替代
利潔時面臨的挑戰并不是孤例。
自2021年開始,許多在華外資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業績增長都陷入停滯狀態,同時也面臨著國產品牌的蠶食甚至趕超。
以國際巨頭雀巢為例,根據其發布的2021年財報,上半年實現收入418億瑞郎(約合人民幣2983億元),撇除并購和出售后增長為8.1%,是近年來增速最快的一次,當期中國部分收入也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但雀巢旗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卻持續低迷,中國業務銷售額和市場份額也在不斷下降。
另外,達能2021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118億歐元,同比增長1.6%,其嬰幼兒營養業務在二季度恢復了增長。
中國嬰幼兒營養品業務方面,其中文標簽產品(行貨)收入實現個位數增長;外文標簽產品在代購渠道及中國香港市場在內的間接跨境渠道,表現卻繼續下滑。
長期以來,由于嬰幼兒奶粉的生產工藝復雜,高端嬰幼兒奶粉市場一直被國外品牌壟斷。
雖然雀巢的高端線產品惠氏在中國知名度較廣,但其自2020年以來的業績表現不如人意。
雀巢、達能等國際巨頭的高端線產品在中國市場如何下沉對于外資奶粉品牌仍然是一大挑戰。
相比之下,國內品牌在嬰幼兒配方奶粉研制上起步比較晚,產品研發能力相對較弱。
不過,隨著國產品牌的迅速發展,其市占率也在逐步提升。
2020年,疫情嚴峻加上消費者對進口奶粉安全產生擔憂國產品牌抓住契機加速搶占市場。
根據尼爾森數據,2021年上半年,中國奶粉市場銷售額TOP10廠商中,國產廠商的銷售份額占到50%,同比上漲7%。
TOP10中國內廠商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7.9%,說明中國奶粉市場的國產替代速度在加快。
以飛鶴(06186.HK)為例,2020年三季度,飛鶴在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份額約17.2%,同比增長5.3%,還有進一步提升的趨勢。
飛鶴的營收結構中以高端和超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主,2014-2020H1中國飛鶴高端奶粉收入占比從27.7%提升至77.8%。
“外資品牌的渠道下沉和服務能力相對比較欠缺。當中國的新生人口市場初步下沉后,外資產品的品牌優勢、配方優勢不再是重要優勢。渠道深度和服務能力,成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