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場吃面后,資本又愛上了“熱鹵”
熱騰的鍋子里煮著各種食材,小翅尖、鵪鶉蛋、牛肉丸、虎皮鳳爪……用勺子將它們撈起來,撒上香菜或是辣椒一拌,一碗“新式熱鹵”就誕生了——這樣的場面以往發生在菜市場或是大排檔,但過去一年,這種熱鹵小吃悄悄走進高端商場,占領了購物中心負一層。
與已經上市的“三巨頭”:絕味、周黑鴨、煌上煌主打冷鹵不同,這些自稱“新式熱鹵”的新品牌,特色是現撈現拌、鮮食現吃。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有12家熱鹵品牌拿到了融資,其中不乏五香居這樣的老字號,更多的還是成立時間不超過5年的新品牌,風頭最盛的盛香亭,背后還站著騰訊和絕味等明星投資方,最先引起了市場對細分賽道的注意。
《2021鹵制品行業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鹵味消費超3000億。僅冷鹵市場,三巨頭之下,還有廖記棒棒雞、紫燕百味雞、久久丫等中腰部玩家;線上零售,也已有了王小鹵、鹵味覺醒等入局品牌。
整個鹵制品行業前五名的市占率只有20%,剛性的消費需求,尚未有專業的品牌玩家,還未被標準化和規模化的“熱鹵”,新銳品牌的發展空間極大。
盒馬杭州地區的3R負責人許涵凱告訴?電商在線?,盒馬目前的鹵味以冷鹵為主,但熱鹵曾以項目制的方式進行嘗試,正體現出強大的吸引力。“我們把鹵鴨、鹵牛腱、鹵鴨脖、豬尾巴等商品進行現場鹵制,當時的銷量數據是直接翻了2-3倍。我們內部認為熱鹵一定是一個全國性的項目,它是日銷心智強、可以帶來高用戶粘性的品類。我們計劃在今年6月杭州湖濱的盒馬,推出獨立的鹵味店中店。”
互聯網大廠的入局、頭部商超的門店規劃、行業玩家的悄然出現,熱鹵,會是繼新茶飲、新中式烘焙、小面等熱門賽道后,下一個被資本和市場選中的風口嗎?
01
資本下場“吃熱鹵”
遍布中國的安徽料理、衢州鴨頭館,在外賣平臺上總有一個“鹵味”的分類;菜市場檔口、居民樓聚集地,總少不了稱斤稱量的熟食店,這是熱鹵曾經最常出沒的地方。
在鹵味市場“神仙打架”的那些年,冷鹵因為便于儲存和運輸,能快速地擴張和提升滲透率,得到了市場的青睞。而熱鹵往往需要配備專間,對其進行烹煮等再加工的工序,發展緩慢。這也導致,消費者從鹵味店買到的鴨架、鴨脖、雞爪往往都是常溫或是冰鮮。
但熱鹵的消費需求其實一直都存在,只是標準化程度較低,運作起來又較重,才被限制了發展。記者留意到,“新式熱鹵”品牌基本都選擇了開面積20-50平方米的小店,選址策略則是典型的錯位競爭。和去年下半年走紅的“蘭州拉面”類似,傳統的拉面還在社區膠著混戰時,更有品牌心智的牛肉面已經開始走進商場,拿到了更高客單價的訂單。
絕味、周黑鴨、煌上煌都以冷鹵為主
新式熱鹵的第一站,也選中了購物商場。以盛香亭為例,招商經理告訴?電商在線?,目前全國有400多家門店,80%以上都分布在商場內。和傳統的鹵味店不同的是,新式熱鹵一般都會設置一個堂食區,餐品不再是稱斤稱量,而是以套餐的標準化形式售賣。既有傳統的鳳爪、牛肉丸等小吃,也有拌面鹵粉等主食以及解辣的各式冰粉,客單價在20-50元不等。
換句話說,如今出現的新式熱鹵,本質上并非是工藝、制法上出新,更多“新”的是消費場景和消費心智。在傳統的行業分類里,鹵味依消費場景不同被劃分為休閑鹵味和佐餐鹵味兩大類。其中,佐餐鹵味占比超六成。絕味和周黑鴨等頭部鹵味品牌,將鹵味從飯桌上的佐餐,轉變為了熬夜追劇、餐后下午茶必備的休閑小零食,但同時也弱化了其正餐的心智。相較而言,新式熱鹵,是更介于兩者之間的消費場景:既可以作為小吃,又可以成為正餐。
這也成為資本對熱鹵頗為青睞的主要原因。“資本密集出手鹵味賽道,核心原因有兩個:一是當下鹵味市場從增速和集中度而言仍然有破局機會;二是傳統鹵味無法滿足正餐化需求。” 青桐資本投資副總裁朱英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新式熱鹵餐品標準化、店面小出餐快、模式輕易復制,品類剛需又消費場景多元化,這一切都符合資本對其的想象——它或許是從細分賽道切入鹵味市場的下一個“絕味”,也可能是下一個“和府撈面”,瞄準的并非是單純的零食場景,而是打工人們的一日三餐。
02
靠翻臺率的生意
盡管“鹵味+正餐”的組合讓新式熱鹵被寄予厚望,但一開始就走品牌路線、開在商場的選擇也加重了商家的租金壓力,它依然是一門低客單價、需要靠高翻臺率撐起來的生意。
目前,市面上的熱鹵品牌層次不齊,基本都以直營+加盟制運行。據媒體報道,從2010年到2021年,熱鹵店的企業注冊數據翻了390倍。記者在查詢可加盟的品牌時發現,相對頭部的熱鹵品牌,和中腰部的熱鹵品牌們,呈現出不同的收費模式——前者做的是品牌生意,加盟費較低但各項的管理費用和運用費用較高,且要求所有原材料都必須從總部采購;而后者的加盟費較高,但對運營和管理把控程度較低,加盟商可以自行采購原材料。
換句話說,剛剛起步的新式熱鹵,還未有品牌方建立起強有力的品類心智:能“定義熱鹵”的玩家并未出現。明面上的頭部入局玩家和“隱形”的中腰部玩家共同競爭,不同的管理和收費策略,可能會出現商品定價不一、質量層次不齊、品牌靠加盟費賺錢的混亂局面。
熱鹵品牌的各種加盟信息參差不齊
即使是有資本做背書的頭部品牌,其開店的高成本也對加盟商運營能力提出高要求。
記者致電盛香亭,拿到了一份招商文件。文件顯示,僅前期的硬性成本投入,開一家盛香亭的成本就達到28萬2800元,加上商場的租金、人力及水電投入,開店預算應該在50萬左右。招商經理告訴記者,其回本周期在9-18個月,縣級城市門店月銷售額大約在10萬,“多數門店月銷售額在15萬”——經過記者經過測算,該數據必須建立在高翻臺率的基礎上。
一般來說,熱鹵企業的毛利率并不低,在50-60%之間,但據第一財經《2021線下消費市場年度觀察》數據顯示,其客單價多數在25-30元范圍內。如果要達到15萬的月銷售額,其日銷要不低于5000元,按照平均客單價來算,至少得銷售200份套餐。從這方面看,低客單價、高毛利、需要靠翻臺率(或者說銷量)撬動的運營邏輯,同時區別于傳統鹵味店,有線下場景和服務,并且和奶茶行業有相似之處,都需要盡可能提高單店坪效。
盛香亭加盟費用
善鹵坊加盟費用,加盟費58800元反而比頭部品牌高
這體現出為什么熱鹵明明是一種強場景化的品類,往往都會開通線上渠道的原因。一家腰部品牌善鹵坊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門店線上的銷量會占到40%。“我們會負責幫你運營線上活動,但不會對你的線上銷售額進行抽成。”這位負責人表示,熱鹵品牌會和外賣平臺進行一些合作,由品牌幫助加盟商入駐可以拿到更低的抽成比率。
有意思的是,除了外賣平臺,生鮮電商也表現出對熱鹵品類的興趣。叮咚買菜就在大力推行自有品牌蔡長青及旗下副牌熱鹵一叮,加入鹵味戰局。對于平臺而言,那又是另一種思考邏輯:不同于蔬菜瓜果,別有風味的熱鹵,更具差異化可能性,無疑是能帶來高頻消費的優勢品類。
03
新瓶裝舊酒?
盡管新式熱鹵的故事聽上去充滿想象空間,但它依然要面臨同質化的問題。
本質上,冷鹵和熱鹵在供應鏈上并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中央工廠鹵制+冷鏈運輸”,區別只在于熱鹵多了一道“現場烹制”的環節。新式熱鹵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應該來自于哪里?
盒馬杭州地區的3R負責人許涵凱認為,差異化的口味、風格化的場景和體驗、跨界的產品組合,都有可能成為這個賽道的突破點。“我們現在買到的鹵味,口味其實是相對固定的,基本就是甜辣、麻辣等,但它能不能有一些新的口味?比如我個人就嘗試過去做一些新口味的鹵味,像蒜末、油蔥、香蔥這種東西的混合,然后使用小青桔的汁去增加它的復合香氣。這可能也是盒馬未來做熱鹵會重點去研發的方向,從口味上做出改良。”
相較而言,復合化的場景、產品的組合,更有可能在線下的新品牌之間率先發生。一腳踏入新消費領域的熱鹵,也開始學會包裝自己。研鹵堂從門店裝修到產品包裝,都是令人熟悉的紅藍配色國潮風;盛香亭在去年國慶和國潮品牌BURNIN開聯名快閃店,成為長沙的網紅打卡點。在食材選擇上,盛香亭強調自己有一米長的蝦滑、鹵粉采用的是安格斯牛肉,熱鹵食光也將芝心豆腐、龍蝦尾、花枝蝦滑等非傳統鹵味食材搬上了前臺。
跨界包概念也成為新消費領域品牌的聯盟思路——就像最早的王老吉將自己綁定火鍋,聲稱“怕上火喝王老吉”,到之后《來自星星的你》帶火了炸雞啤酒,炸雞商家趁勢推出“吃炸雞就要喝啤酒”。去年長沙誕生的兩個賽道:新中式烘焙和新式熱鹵也采取了抱團。墨茉點心局在武漢開出首店時,盛香亭在線上隔空送祝福,在多個平臺上“官宣”雙方的伙伴關系,還喊出了“熱鹵配點心”的跨界口號。
從佐餐到小吃、零食,如今又回歸到正餐,新式熱鹵大有“萬物皆可鹵”的趨勢,但無論是消費場景還是消費心智的變化,最終指向的目標還是圈定更寬泛的消費圈層。相較于過去幾十年一成不變的檔口生意,熱鹵有了一個不錯的開端。一個問題在于,資本已經拋來了橄欖枝,但吃慣了絕味和周黑鴨的年輕人們,要培養起逛街吃熱鹵的習慣,或者在餐飲品牌密布的購物中心選擇熱鹵作為正餐,依然有不小的難度。
多元化的消費場景,有時候也意味著對手的增多——當熱鹵開始搶占一日三餐,它所要面對的,也是火鍋、烤肉、面食的夾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