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上海送快遞
距離3月28日實施封控已有近一個月的時間,出行受阻、物資緊缺讓不少身在上海的人們仍然處于不安之中。當整個城市進入休養狀態,保障物資供應的物流快遞成為了整座城市的血液,為每家每戶送去必要的給養。
為了進一步保障供應,援滬快遞員們開始出現在上海街頭。而在媒體為他們打上的“英雄光環”下,他們也是年輕的父親、深受父母疼愛的女兒,和被兒子視作驕傲的媽媽。在過去的7天里,他們用自己樸素的情感為疫情中的城市和人們帶來新的希望。
“電動車電量限制了我的發揮”
來自四川都江堰的孔馬追今年27歲,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最小的孩子才9個月。驚蟄研究所和孔馬追連線時已經是4月20日晚上的11點,此時的他剛吃過晚飯,正與京東上海青浦區站點的其他援滬快遞員們,一起等待前往公司安排的酒店。
據孔馬追介紹,上海疫情爆發后,他每天都會關注相關的報道,當看到因為運力緊張、物資緊缺,很多人的生活必需品得不到保障,甚至要搶購“高價菜”時,他開始坐不住了。“當時心里想的是,我們就是干這個的,所以應該去支援,有我們在,大家的很多問題就可以解決了。正好公司領導在群里發布了征集援滬團隊的消息,我第一時間就報了名。”
孔馬追將報名援滬的事情告訴給了家人,得到了家人們的一致支持和認同。“畢竟當年汶川地震的時候,上海也援建了我們都江堰,我們全家都覺得應該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在動身出發前,妻子親自為孔馬追整理隨身衣物、打包行李,甚至還專門準備了大米、豬肉和鐵鍋讓他帶上。“她和我說,這次去上海是給別人幫忙的,不能到了那邊以后還要因為吃飯這些事情再麻煩別人。”
*援滬快遞員們集結出發,受訪者提供
出行前,孔馬追在朋友圈里寫道“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作為當代青年的我們怎能坐以待斃。08年地震上海援建了我們,現在上海有疫情我們也該上前線支援!……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燃,疫情無情,人間有愛!”
4月16日晚上9點,輾轉各種交通方式后,孔馬追終于抵達位于青浦區的快遞站點。盡管在出發前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打開倉庫大門的時候,孔馬追還是被眼前堆成山一樣的貨物震驚到,“伸只腳進去的地方都沒有。”
積壓的訂單越多,也就意味著等待簽收訂單的人有多么需要它們。為了及時清點好貨物,方便第二天配送,孔馬追和站點的兄弟們一直忙到當天晚上12點半,等回到站點準備睡覺時已經凌晨1點。
*正在派件的孔馬追,受訪者提供
由于從站點到配送小區之間的距離比較遠,騎電動車單程要40分鐘以上,頻繁取件送件,讓孔馬追的電動車電量經常吃緊。“現在每天必須在中午休息的時候補一點電,不然下午很容易在路上把電耗光,那樣就沒辦法回來了。”
為了符合防疫要求、保障配送安全,快遞員們每天都要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和兩次抗原自測。而孔馬追負責配送一些小區,還會要求快遞員現場進行抗原自測。“做抗原要捅鼻子會有點不舒服。而且我這邊每到一個小區,都要做一次抗原,一天要捅好幾次,不然就不能送快遞。但是為了能順利完成配送,也沒什么不能接受的。”
“家人不知道我來上海”
24歲的楊樹林,是京東成都港北營業部的一名女快遞員。在看到營業部經理發布的招募消息后,她第一時間了解了相關情況并且報了名。提到支援上海的決定,楊樹林表示自己沒想那么多,“看到新聞里報道上海的物資供應有問題的時候很著急,于是就想出一份力。而且我是湖北宜昌人,之前武漢疫情的時候,上海也支援了湖北,我這樣也算是一種回應吧!”
在成功報名后,楊樹林打包好行李,將家里的兩只貓托付給了朋友,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但是她并沒有把參與援滬的事情告訴給家人。“我本來也是一個人在成都生活,去上海也不會被家里人發現。不告訴他們,也是怕他們擔心,但是如果他們知道了的話,我想最多也就責備我兩句,我覺得他們還是會打心底為我自豪。”
*楊樹林養的其中一只貓,受訪者提供
抵達上海后,楊樹林被分配到普陀區某站點,同時等待她的也是巨大的工作量。“剛來的時候聽站長說,整個上海積壓了500萬訂單,光我們這個站點就有7萬單。”由于配送范圍覆蓋封控區、管控區,為了降低感染風險,一個快遞員需要負責配送1到2個小區,在經過最初幾天高強度的工作后,訂單積壓情況已經得到緩解,目前楊樹林平均每天只需要派送50到60單。
來上海之前,楊樹林在網上看到了一些負面消息,例如社區團長倒賣物資、支援上海的快遞員被趕出酒店,以及一些本地居民不尊重援滬人員的事情。而這些傳聞在抵達上海后,也一一有了答案。
在配送的路上,楊樹林遇到了專門替人跑腿代購的人,對方直言不諱地告訴她做跑腿一天最少能掙一兩千,但楊樹林不以為然,“來支援上海,只是做了自己本職工作該做的事情。本來也不是為了錢。”她還了解到,的確有同事被趕出酒店,而且一開始有的小區還不允許快遞員來送件,但是后來經過公司出面協調,住宿和配送環節的問題也基本都解決了。
*援滬快遞員們的晚餐,受訪者提供
至于本地居民對援滬人員的態度,楊樹林用率真的語氣說道:“和網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樣,大家都很熱情,讓人感覺很溫暖。”她還表示,“如果非要說有什么挑戰的話,這邊的飯菜口味真的太清淡了,畢竟我是一個生活在四川的湖北人。”
“我是兒子們的驕傲”
*全副武裝的快遞員,受訪者提供
*孔馬追收到的感謝信息,受訪者提供
*援滬快遞員們在飛機上的合影,受訪者提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